365 评论

尼克松下台的经过——“水门事件”简史

  由于疫情的缘故,今年春节比较特殊。俺在2月上旬和中旬降低了在线活动的频率,导致上一篇博文基本没有回复评论,很抱歉:(

★引子


  前不久,正值川普的第二次弹劾案,网上有一些相关的讨论。俺看到很多人犯了低级错误(比如经常看到有人说:尼克松被弹劾下台)。今天这篇博文,可以澄清某些误解,也有助于大伙儿更深刻地理解美国的政治体制。
  另外,俺在美国2020大选前发了一篇《美国政党简史(上)》,这个“简史”俺打算写“上/中/下”3篇,到时候肯定会聊到“水门事件”。由于是“简史”,俺不可能在其中详述“水门事件的过程”。单独写一篇“水门事件”的博文,好处是:未来俺写“简史”的时候,只需要简单引用一下今天这篇博文。


★尼克松的政治生涯


不见图 请翻墙
(理查德·尼克松)

  为了深刻理解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的行为,有必要先聊聊尼克松的从政经历。

◇早年经历


  尼克松早年是众议员,曾参加众议院的“非美活动委员会”。该委员会从1945年开始成为常设委员会,主要负责【反共调查】。“非美活动委员会”最著名的调查案例是1948年的“希斯间谍案”(希斯曾是国务院的官员)。该案的调查由尼克松大力推动,堪称尼克松在政坛的成名作。凭借“希斯间谍案”一举成名后,尼克松于1950年竞选参议员并顺利当选。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参议院有两个激进反共的参议员,一个是麦卡锡,另一个是尼克松。麦卡锡的行事风格太过极端,导致打击面太广,反而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另外,麦卡锡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指责美国军方高层有很多共党分子,得罪了军人出身的艾森豪威尔。
  尼克松与麦卡锡的反共立场相似,但尼克松不太认同麦卡锡的做法,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

◇(1952~1960)8年的副总统


  1952年,艾森豪威尔参选总统,挑选尼克松作为竞选搭档。那时尼克松出道没几年,为啥会被看中捏?至少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尼克松来自加州(加州是最大的票仓)。
其二,尼克松既有【反共】的知名度,又与麦卡锡保持距离(刚才提到:麦卡锡得罪了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干了8年总统,于是尼克松也沾光当了8年副总统。
  这期间,尼克松经常出访外国,也经常接待外国领导人。据说那几年美国的【国是】访问,他的出镜率比国务卿还要高。借着这个机会,尼克松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
  顺便说一下: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了“美国国家展览会”,尼克松率领美国代表团访苏,还与赫鲁晓夫展开了大名鼎鼎的厨房辩论

  小知识:
  本文发出后,有不止一个读者留言,指出本小节中的国是属于错别字。
  俺特地澄清一下:“国是 & 国事”都可以用。这俩都有相应的典故出处。“国是”更正式一些。通俗地说:“国是”指特别重大的“国事”。“国是”中的“是”要作“是非”理解。

◇1960年大选惜败


  1960年大选,尼克松代表共和党参选总统,其对手是肯尼迪参议员。那年的大选非常惊险(惊险程度超过2016&2020大选)——在普选票方面,双方的支持率非常接近(49.7% VS 49.6%)。
  大选结束之后,共和党指责民主党舞弊(列位看官,这一幕是不是有点眼熟)。共和党的好几个高层都提出:要在几个有争议的摇摆州重新计票,但是尼克松大度地表示:承认败选。他的理由很简单——当时正值美苏冷战高潮,而1960年的大选,涉及到两党的政权交接(艾森豪威尔是共和党,肯尼迪是民主党)。尼克松认为:重新计票会引发漫长的法律诉讼,可能导致政权过渡出现变数;万一苏联利用美国政权交接的混乱,趁机发难,那就麻烦了。
  单从这件事情上看,尼克松这人还是蛮有大局意识滴(不同于某些只看重个人利益的政客)。

◇(1960~1968)8年的平民生活


  1960~1963年是肯尼迪大出风头的年代。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后,当时的副总统林登·约翰逊转正。到了1964年大选,约翰逊以【压倒性优势】连任。这年的大选,共和党不光在总统选举中惨败(普选票仅 38.7%),在国会换届选举中也惨败。至于共和党为啥在1964大选惨败?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俺就不展开啦(留到《美国政党简史》的后续几篇再来谈)。
  在民主党主导白宫的这8年,尼克松基本淡出了公众的视线,仅在1962年竞选加州州长,结果又输了(而且又是惜败,差距 5%)。当时的大部分政坛观察家都觉得:尼克松的政治生命已经止步于1962年。但是共和党在1964年的总统大选惨败,却给了尼克松机会。因为共和党内的那些大佬必须为1964的惨败负责,而尼克松置身事外,反而不受波及。

◇1968年大选险胜


  到了1968年,尼克松终于熬出头,赢得了这年的大选。不得不说:尼克松能赢得这次大选,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其一,罗伯特·肯尼迪参议员(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原本支持率很高,却在1968年6月遇刺身亡(那个案子至今是悬案)
其二,民主党分裂——民主党内的保守派乔治·华莱士另立门户,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分散了民主党的选票。
  最终,尼克松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普选票比例:43.4% VS 42.7% VS 13.5%)。

◇尼克松的性格


  如果用最少的字数来描述他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刚愎自用】。展开来说就是:强硬、固执、听不进别人意见......
  俺这么评价可不是随意污蔑,而是有根据滴。比如说:基辛格的回忆录就直白地指出这点。请注意:基辛格是尼克松一手提拔滴,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尼克松的心腹+亲信。基辛格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在回忆录中贬低他。
  搞清楚尼克松的这个性格特质,有助于大伙儿理解:他在整个“水门事件”中的一系列举动。


★尼克松的第一个任期


  要想深刻理解“水门事件”,除了前一个章节介绍的“尼克松政治履历”,还要再聊聊他的第一个任期。

◇外交


  很多谈“水门事件”的文章都把尼克松说得一无是处。其实他的能力还不错——纵观美国历史上的总统,他的执政能力大概能排到【中上】水平。其中值得一提的,当然是他的外交成果。
  说到尼克松的外交成就,天朝的读者肯定首先想到“中美关系解冻 & 尼克松访华”。但这只是他外交成果的其中之一。另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成果是:他开始着手从越战中脱身(注:虽然美军完全撤离越南是1973年3月,但主要的外交工作是在他第一个任期内完成)
  “联中抗苏 & 越战脱身”这两件事情对美国最终打赢冷战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这方面的更多讨论,可以看《苏联是如何被慢慢勒死的?——聊聊冷战中美国的遏制战略》。
  在一个任期内搞定两个重要的外交成果,说明他的能力还是不错滴。

◇内政


  尼克松在1971年8月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与黄金脱钩(自由浮动),彻底终结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事儿具有历史意义。
  不懂金融的同学,估计体会不到此事的重要性。如果你不太懂金融学,又想有所了解,可以看《扫盲“货币经济学”基本概念——从“利率”到“央行货币政策”》。
  上述这篇教程以“利率”作为切入点扫盲金融学。俺有空的话会再写另一篇教程,以“汇率”作为切入点,到时候会聊“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关的概念。

◇与国会交恶


  (刚才两个小节聊“内政&外交”,都是对尼克松的【正面】评价,接下来的几个小节,说说【负面】评价)

  首先,尼克松第一个任期内,与国会的关系就比较糟糕。找个栗子给大伙儿瞧瞧——
  了解美国政治体制的同学应该知道,美国参众两院有很多常设委员会。其中的“军事委员会 & 外交关系委员会”算是比较重要滴。一般来说,如果总统有重大的军事行动或重大的外交举措,应该事先跟相应的委员会成员打个招呼。
  1969年初,尼克松命令空军轰炸柬埔寨境内的越共游击队基地,事先没通报国会。参众两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的成员,还是从新闻报道中才知道有这事儿,被气得够呛。请注意:因为柬埔寨并不是当时越战的参战方,这么干不仅是军事冒险,也是外交冒险。
  为啥尼克松会如此行事捏?在前面章节,俺已经谈过他的性格【刚愎自用】。他根本没把国会的那些委员会放在眼里。

◇与新闻界闹翻


  在尼克松的第一个任期内(1971),发生了一个震动全美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简而言之,国防部的某个高级分析师丹尼尔·艾尔斯伯格(Daniel Ellsberg)把国防部关于【越战】的机密文件转交给新闻界(《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
  艾尔斯伯格为啥要这么干捏?如果你理解了斯诺登的动机,基本上也能理解艾尔斯伯格的动机(从某种意义上讲,斯诺登相当于“艾尔斯伯格 2.0”)。他俩的差别在于——斯诺登爆料之后,立马跑路了;而艾尔斯伯格爆料之后不久,就去自首了。另外,艾尔斯伯格在爆料前已经是经济学家,以“Ellsberg paradox”而知名。

不见图 请翻墙
(艾尔斯伯格,摄于2006年)

  由于泄密的文件是在肯尼迪&约翰逊的任期内制定的,本来这个丑闻对尼克松没啥影响。但基辛格提醒尼克松,如果不对此事严肃处理,本届政府内部难免也会出类似的泄密者。
  于是,尼克松政府援引《1917年间谍法》,企图重判艾尔斯伯格;另外,司法部还向《纽约时报》施加压力,禁止刊登这份国防部机密文件。但《纽约时报》仗着【宪法第一修正案】这个护身符,不但不理睬司法部的禁令,还把美国政府给告了(这种事情在咱们天朝是无法想象滴)。双方的诉讼官司一直闹到最高法院,这就是美国法律史上很有名的“纽约时报诉美国案”(New York Times Co. v. United States)。
  这个案子的本质是:当“媒体的言论自由”与“政府的保密性要求”出现冲突时,哪一个的优先级更高?
  此案的结果如何捏?最高法院的9名大法官在1971年作出宣判:《纽约时报》胜诉(美国政府败诉),投票比例是 6:3 。

  稍微跑题一下:
  美国采用的是“英美法系/海洋法系”,各级法院的【判例】都具有约束力(详情参见《如何理解“英美法系”(普通法系)》)
  在美国,由于“联邦最高法院”级别最高,其判例的约束力当然超越其它各级别的联邦法院和州法院。具体到【新闻界的言论自由】,美国历史上有两个很重要的最高法院判例,除了刚才那个判例,另一个判例是1964年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New York Times Co. v. Sullivan),俺在“这篇博文”介绍过。

  跑题结束,言归正传。
  尼克松本来与新闻界的关系就不太好。当上总统之后,又碰上“五角大楼泄密事件”,美国政府与《纽约时报》对簿公堂,官司还一直打到联邦最高法院。所以尼克松当总统期间,与新闻界的关系很差。
  后面你会看到:“五角大楼泄密事件”成了“水门事件”的其中一个诱因。

◇重幕僚而轻内阁


  对美国总统而言,所谓的“幕僚”指的是“白宫幕僚”;而“内阁”指的是“内阁部长”。
  尼克松执政期间的一大特色是:“幕僚”的权力非常大,甚至凌驾于“内阁”之上。为了让你加深印象,举个例子:
  由于协助尼克松访华,天朝的很多读者都知道【基辛格】的大名。很多人以为他是国务卿,其实不是。在尼克松访华时(1972),基辛格只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他直到尼克松的第2个任期才成为国务卿。“中美关系解冻”这么大的事情,当时的国务卿罗杰斯(William Rogers)基本没参与,全是尼克松与基辛格两人在策划。不光是“中美关系解冻”,尼克松第一个任期内的所有重大外交举措,他都只与基辛格商量,国务卿基本赋闲。

  为啥尼克松重用幕僚,疏远内阁?或者换个提问的方式:为啥他不把那些想要重用的人放到内阁的位置上?
  此中之奥妙在于——总统任命的内阁部长,需要经过参议院批准;而总统任命白宫幕僚,无需第三方批准。
  尼克松采用“重幕僚而轻内阁”的方式,相当于“变相绕过了参议院的审批权”,从某种意义上破坏了三权分立。这种做法是他执政期间的污点,也为“水门事件”埋下伏笔。

  小知识:
  《美国宪法》为了制衡总统的权力,对一些重要职务(内阁部长、最高法院大法官、驻外大使)作出规定:总统只有【提名权】,然后把【审批权】留给参议院。更多的介绍可参考这篇:《聊聊美国政体中的权力制衡——不仅仅是三权分立


★尼克松身边的“猪队友”


◇“水管工”——尼克松的秘密特工组织


  前一个章节提到:美国政府跟《纽约时报》打官司,竟然输掉了。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有政府公务员把内部机密文件泄漏给媒体,即使总统也没辙(大伙儿不妨回忆一下“斯诺登事件”)。咋办捏?尼克松和他的幕僚商量之后,得出两条思路:其一,尽量防止内部人士(尤其是白宫职员)泄密;其二,尽量想办法重判艾尔斯伯格(杀鸡给猴看)。
  (注:《纽约时报》刊登机密文件【不】违法,但泄露文件的政府雇员依然违法)
  要防止公职人员泄密,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电子监视】(比如窃听)。按理说,干这个事儿,最拿手的应该是 NSA、CIA、FBI 这些部门。但美国的政治体制有非常明确的【制衡机制】。虽然这些部门都归总统领导,但如果总统让他们干违法的事情,这几个机构的头头也会选择抗命。

  小知识:
  美国在1947年通过了《国家安全法》,其中规定:中情局(CIA)只能对外;FBI & NSA 虽然可以对内搞监听,但需要办理相关的司法手续。

  还有一个让尼克松比较顾虑的因素是:在他刚上台时,中情局局长赫尔姆斯(Richard Helms)和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Edgar Hoover)都是民主党。尼克松不信任这两个家伙。
  基于上述几个原因,最终尼克松决定:自己组建一套班子(秘密特工),专门替他搞窃听,彻查泄密者。这个秘密特工组织的代号叫做“水管工”,洋文“plumbers”(聪明的读者应该能猜到:为啥代号叫这个)

◇尼克松的用人策略


  “水管工”成立之后,网罗了一些人,其中就有原 CIA 或 FBI 的特工。但这个秘密组织几乎毫无建树。说“毫无建树”都已经是客气的了。实际上这个组织的效用是【负】的——可以说,尼克松的政治生涯就葬送在这帮人手里。写到这里,俺不禁想起网上的那句名言: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某些同学估计想问:为啥尼克松身边会出现猪队友?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说到尼克松的【用人策略】。
  尼克松用人,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比如他启用基辛格,就很成功;而组建“水管工”则很失败。
  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原因,考虑到篇幅,俺只聊其中一点:尼克松的【知识结构】。
  尼克松本人是懂外交的,也非常熟悉政治、历史相关的知识。如果你看过一些基辛格的著作,比如《大外交》,你会发现基辛格也是这类人(懂外交、熟悉政治/历史)。也就是说,他俩的知识结构比较类似,因此尼克松就比较能够赏识基辛格。
  但是尼克松在上台之前,从来【没有】在情报系统任职的经历;他的几个核心幕僚,也没有这种经历。因此,在组建“水管工”这种秘密特工组织的时候,他与他的核心幕僚就很难判断“哪些人是足够优秀,足够胜任的”。
  通过上述案例,大伙儿可以再次体会“扩展知识面”的重要性。俺开博十多年,已经写了好几篇博文(这里这里)谈这个话题。

◇白宫幕僚及相关人士一览表


  接下来的几个章节,会详述“水门事件”的全过程。俺介绍的时候,自然会提到很多人名。为了方便大伙儿阅读和对照,先列出相关人士的清单,并给出中英文姓名对照——因为不同的书籍和文章,对其中某些人的中文译名会有差异。

正儿八经的白宫幕僚
英文名中译名职务
Bob Haldeman鲍勃·霍尔德曼白宫幕僚长
John Ehrlichman约翰·埃利希曼总统国内事务助理,“水管工”负责人
John Mitchell约翰·米切尔先担任司法部长,后担任共和党竞选团队主管
John Dean约翰·迪安律师,白宫法律顾问
Jeb Magruder杰布·马格鲁德先担任白宫特别助理,后担任共和党竞选团队副主管
(注:本文未提及的人物,在上述表格就不列出了)


秘密特工组织“水管工”
英文名中译名职务
Howard Hunt霍华德·亨特前 CIA 特工;
公开身份:白宫特别助理
Gordon Liddy戈登·利迪前 FBI 特工;
公开身份:共和党竞选团队法律顾问
James McCord詹姆斯·麦考德前 CIA 特工;
公开身份:共和党竞选团队安全顾问;
5名“水门闯入者”之一
(注:本文未提及的人物,在上述表格就不列出了)


参与“水门案”的外围人员
英文名中译名职务
Alfred Baldwin阿尔弗雷德·鲍德温前 FBI 特工,1972年5月才临时加入;
“水门窃案”那天负责望风
Bernard Barker伯纳德·巴克古巴流亡者;
5名“水门闯入者”之一
Virgilio Gonzalez维吉里奥·冈萨雷斯古巴流亡者;
5名“水门闯入者”之一
Eugenio Martínez欧金尼奥·马丁内斯古巴流亡者;
5名“水门闯入者”之一
Frank Sturgis弗兰克·斯特吉斯古巴流亡者;
5名“水门闯入者”之一
  顺便说一下:
  上述外围人员中那4个古巴流亡分子,都是激进的反共人士。当时招募这几个人的时候,“水管工”对他们说:民主党通共,在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就可以抓到“民主党通共的证据”。于是那几个古巴人欣然受命。
  这4个古巴人加上水管工麦考德,后来因私闯民主党总部被捕,媒体称这5人为“水门窃贼”(Watergate burglars)


★水门大厦,东窗事发


1972年大选的背景


  那年的大选,其实尼克松的胜算很高。这可不是俺事后诸葛亮——
其一,(前面提到)民主党在1968年出现分裂,元气大伤,到1972年还没缓过来;
其二,那年的民主党初选一片混战,充满各种闹剧,最后推举的是个缺乏能力的候选人麦戈文(George McGovern);
其三,麦戈文选了一个糟糕的搭档,然后又迫于党内压力在竞选中途换人,结果换了一个更差的。

  也就是说,1972年的大选,尼克松的胜算其实非常大。既然如此,为啥他的手下还要去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以至于最后闹出“水门事件”?
  前面介绍尼克松从政经历时,俺提到过:他1960年参选总统以及1962年参选加州州长都是惜败,1968年竞选总统是险胜。像他这么【自负】的性格,政治生涯最重要的3次选举却是如此结果,估计会留下心理阴影。
  “水门事件”之后,不止一个尼克松幕僚回忆说,尼克松在1972年大选之前,总是显得信心不足。另外,(大选前)他不止一次向手下抱怨说:对民主党的抹黑行为不够,要多挖一些民主党的黑材料(注:这些谈话都有录音带为证,后续章节会聊到“录音带”是咋回事儿)。

◇利迪的计划,迪安的目标


  写了这么多章节,费了这么多口水,终于要聊到正题——发生在水门大厦的“闯入案”。这个主意是“水管工”利迪(Liddy)想出来滴。
  利迪这个人颇有“浪漫主义 & 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经常会想出一些异想天开的计划。其他“水管工”都抱怨说:这个家伙间谍小说看多了。尼克松对大选信心不足,白宫幕僚开会商量对策。利迪想要表现一下,设计了好几个方案,用来对付民主党。
  他的这些方案在1972年1月就提出来了,但迪安(白宫律师)和埃利希曼(总统国内事务助理,水管工的头头)都觉得他的想法不太靠谱,最后勉强同意了其中一个方案——去民主党的地盘安装窃听器(注:埃利希曼批准这个方案的时候,尼克松并不知情)
  具体去哪里装窃听器捏?目标由迪安(白宫律师)选定,也就是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
  前面俺吐槽了:“水管工”组织是尼克松的“猪队友”。迪安虽然不是“水管工”,但也很有“猪队友”的潜质。因为他选定的这个目标,非常不靠谱。所谓的【民主党总部】,全称是“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它只是个事务性的机构,不参与重要的决策。因此,在“民主党总部”装窃听器,其实没啥意义。

  小知识:
  美国的“政党”完全不同于天朝的“政党”,因此,天朝的读者很容易发生一些误解。比如说:美国两大党的“党主席”(全国委员会主席)其实没啥权力。
  胡适写过一篇《两种根本不同的政党》(俺曾经转载过,链接在“这里”)。这篇有助于你理解两种政党的本质差异。

◇水门综合大厦


  稍微介绍一下“水门综合大厦”。
  很多文章和书籍把它翻译为“水门旅馆 or 水门宾馆”。俺觉得不太恰当。更准确的称呼是“水门综合大厦”(洋文叫做“Watergate complex”)。这是一个建筑群,有5栋大楼,用途各不相同。其中有写字楼,有五星级宾馆,有高级公寓......
  民主党总部在其中一栋楼的6楼(本章节后续部分所说的“水门大厦”,指的是这栋楼)

不见图 请翻墙
(水门综合大厦航拍)

  列位看官可能不知道:“水管工”去民主党总部装窃听器,去了两趟。第一次没被抓,第二次才东窗事发。
  为啥要去第二次捏?因为第一次去,装了2个窃听器,有一个无法工作(可能没装好);能工作的那个窃听器,音效又不好。于是他们决定:再冒一次险,把坏的窃听器换掉,同时加装更多窃听器(单从这个细节,大伙儿就能体会到:这是一群【猪队友】)
  “水管工”两次夜闯“水门大厦”,采用的是同一个套路——
大楼内有一个通道直达地下车库,通道中有一扇门。白天工作时间,这扇门一直开着;到了下班之后,这扇门会关闭。在关闭状态下,这扇门还是可以从里往外开,但不能从外往里开。“水管工”先在白天伪装成普通访客,进入大楼,用透明胶带贴住这扇门锁的【锁舌】(使它不会自动弹出)。如此一来,这扇门就形同虚设。到了半夜,他们就可以从车库通过这扇门进入大楼。然后再上到6楼,撬开民主党总部的办公室大门,进去干活。
  有些同学会问:既然能撬锁,干嘛还要在车库通道的大门使用“透明胶带”这招捏?俺猜测:是为了缩短夜间行动的时间。
  待会儿你将看到:事情就坏在这个【透明胶带】上。

◇(1972年6月17日)“水门案”的详细经过


  整个“水门案”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大伙儿还能顺便领略到【混沌】的魅力。
  (注:关于啥是“混沌性”,俺已经这篇博文中扫盲过。相信大部分读者也都知道“蝴蝶效应”,以下的叙述会用“蝴蝶”做比喻)

  6月17日行动那天,“水管工”一伙人先入住入住水门酒店214房间,作为他们的落脚点。其中一个“水管工”麦考德(McCord)带着另外4个古巴人作为“行动小组”,负责进入民主党总部装窃听器(4个古巴人的姓名及链接参见前一个章节的“一览表”);另外两个“水管工”利迪与亨特入住水门酒店214房间,充当现场指挥(用对讲机与行动小组保持联络);鲍德温在附近的汽车旅馆开了房间,待在阳台上望风。
  那天晚上,水门大厦那栋楼的夜间保安是个名叫弗兰克·威尔斯的黑人。他是一个比较细心也比较负责任的人,在夜间巡查时,发现了车库通道的门锁被贴了胶布。
  (请注意:第1只蝴蝶出现了——如果他没有发现这块胶布,就不会有后来的“水门事件”,后来的历史就完全不同了)
  但是他没有马上报警,因为他猜测:或许办公楼里有人在加班,并且要临时去车库的汽车中拿东西,怕这个门关上了进不来,就临时贴了一张胶布。
  (请注意:第2只蝴蝶出现了——如果他当时就报警,也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了)
  威尔斯为了安全起见,把那块胶布撕掉。接着又去巡视其它地方。巡视完,他到附近买了杯咖啡喝。
  就在威尔斯喝咖啡的时候,行动小组已经从车库进入通道。麦考德惊讶地发现,胶布没了,门打不开。如果他行事比较谨慎,就应该取消行动。但他没有(第3只蝴蝶出现了)。他们反正带了撬锁工具,就把这扇门撬开,进入大楼。
  开门的时候,也不知道谁手贱,又拿出一块胶布,重新把这扇门的锁舌贴住(第4只蝴蝶)。然后他们就去6楼的民主党总部撬锁,进去干活了。
  再来说大楼保安威尔斯,他已经在外面喝完咖啡。想想刚才那扇门,还是有点放心不下,就又回到车库通道再次查看(第5只蝴蝶)。他当然就看到门锁再次被贴上胶布。这下毫无疑问是进贼了,威尔斯立即报警。
  首都警局这边的调度员接到报案,本来想调最近的一辆巡逻警车过去,但开车的警察说他正在加油站加油(第6只蝴蝶);于是警局调了附近的3个便衣警察去水门大厦看看情况。这几个便衣开的车是城市巡逻汽车,没有警车的标记(第7只蝴蝶)。前面说到:“五人行动小组”在民主党总部里面干活的时候,其实还有人【望风】。但因为赶过来几个警察是便衣,而且没开警车,望风的人就没有引起注意。
  结局就是:“五人行动小组”当场束手就擒。
  请注意:在那天晚上出现了很多次蝴蝶效应(俺只列出一部分)。只要有其中一只蝴蝶没出现,很可能5人小组就不会落网,因此也就不会有“水门事件”了。那么,之后的美国历史以及冷战的进程,都会不同。
  通过这个案例,大伙儿可以很直观地感受【混沌系统】的特色。

  “行动小组”人赃俱获,更搞笑的还在后头。在酒店214房间现场指挥的利迪与亨特两人,从对讲机中得知行动小组已经出事。他俩并不知道来了多少警察(其实只来了3个),误以为有大批警察到场,于是仓皇逃走。匆忙之中,竟把他们一伙人的很多随身物品留在酒店房间。这些东西后来都落入 FBI 手中,并成为顺藤摸瓜的线索。这里面有两个东西是日后案情进展的关键,其一是【个人通讯簿】,其二是一叠【联号的】百元美钞。
  利迪与亨特两人,一个是前 FBI 特工,一个是前 CIA 特工,干的活咋这么粗糙捏?
  可能有些读者会以为这俩是冒牌特工,还真不是冒牌。利迪不但是“前 FBI 特工”,还参加过韩战,受过特种作战训练。亨特不但是“前 CIA 特工”,还参与了(针对古巴的)“猪湾入侵”。但他俩(包括其它“水管工”)都【没有】受过专业的间谍训练。对于“偷偷摸摸安装窃听器”之类的事情,这帮“水管工”实在算不上行家。
  007电影流行之后,很多人一听到“特工”就联想到詹姆斯·邦德,就以为特工都是无所不能的全才。其实特工也分很多种类,每一类特工只擅长自己熟悉的领域。以俺的老本行(程序员)举例:擅长游戏编程的人未必擅长网络编程,擅长网络编程的人未必擅长系统驱动开发......真正全才型的程序员,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

◇白宫的初期应对


  前面提到:被抓的5人行动小组,只有领头的麦考德与白宫有牵连(共和党竞选团队的安全顾问),其它4个是临时找来的古巴流亡分子。
  所以在事发之后,共和党竞选团队的负责人米切尔就对外宣布:这个麦考德只是竞选团队雇来负责保安的,竞选团队与水门大厦的盗取案毫无关系。
  光发表声明还不够,还必须堵住麦考德的嘴。因此白宫幕僚向麦考德付了一大笔钱,作为封口费。
  顺便说一下:
  这个米切尔在尼克松第一个任期担任司法部长,也是尼克松亲信。尼克松准备竞选连任时,让他负责竞选团队。为了全力以赴赢得大选,他甚至辞掉了司法部长的差事。

  小知识:
  (本文发出后,看到有读者留言,对【司法部】这个称呼感到困惑。再补充一些小知识)
  美国联邦政府属于“三权分立”中的“行政”这个分支。联邦政府内还设有“司法部”,让很多人觉得纳闷——“司法”已经是“三权分立”的另一个分支,为啥政府中还有“司法部”?
  对读者的这个疑惑,俺又要再一次吐槽【翻译】了。“司法部”这个译法不太好,容易导致上述误解。更贴切的翻译应该是【法务部】。因为联邦政府的运作会牵涉很多法律相关的事务,都归这个“法务部”管辖。
  关于“翻译导致的各类误解”,俺专门写过一篇博文(在“这里”)。


★《华盛顿邮报》穷追不舍


◇新闻界的最初反应


  6月17日晚间发生的事情,一开始被警方当成是三流入室盗窃案(而且还是“盗窃未遂”)。因此,这个案子在美国新闻界并未引起太大关注。当时大部分媒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半年后的总统大选。
  最终,只有《华盛顿邮报》一家媒体对此案穷追不舍,并间接促使尼克松倒台。
  (为了打字省力,以下简称《邮报》)

鲍勃·伍德沃德卡尔·伯恩斯坦——挖掘“水门事件”的明星记者


  话说《邮报》里面有两个不起眼的小记者,分别是:鲍勃·伍德沃德(Robert Woodward)& 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那一年,两人都不到30岁。(后来的事情证明)这俩人都很有能力,可惜在当时都不受重视。案发时,伍德沃德还只是见习记者(尚未转正);至于伯恩斯坦,平时吊儿郎当,他的上司已经想把他开掉。

不见图 请翻墙
(年轻时的鲍勃·伍德沃德)

不见图 请翻墙
(年轻时的卡尔·伯恩斯坦)

  《邮报》在警局中有自己的线人,所以案发次日,《邮报》总编就知道这个案子。但他跟其它媒体的态度差不多(对此案不重视),就随手指派了上述两个小记者跟进。
  两个小记者一开始也觉得这个新闻没啥价值。但在此案首次开庭的时候,他俩发现这个案子有来头——5名窃贼中领头的家伙是共和党竞选团队的安全顾问,而被盗的房间是民主党总部。很明显,此案有政治背景。
  然后两个小记者通过《邮报》在警局的线人了解到:警方缴获了某个窃贼的通讯簿。他俩通过线人的关系,查阅了通讯簿,发现如下这一页(注:这本通讯簿如今保存在水门事件的档案馆)

不见图 请翻墙
(入室窃贼留下的通讯簿,其中一页)

  请注意俺在图中标注的说明。两个小记者觉得:通讯簿的其它条目都有完整的姓名,只有这页的其中一条采用隐晦的简写。而且电话号码旁边标注的【WH】,不禁令人想到白宫(White House)。
  两个小记者进一步挖掘,发现白宫内部职员有个 Howard Hunt,正好首字母缩写也是 HH(注:此人就是“水管工”亨特)。为了进一步试探,小记者之一的伍德沃德打电话给亨特,并故意问他:为啥水门大厦窃贼携带的通讯簿,上面有你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此时,亨特的【猪队友】本色再次表露无遗——他听到记者的试探性提问之后,第一反应是惊呼:我的天啊!于是,两个小记者非常确定:这位老兄肯定卷入了“水门案”。
  但是上述这些,都只是【间接】证据,不足以服众,也不足以证明白宫卷入此案。正当两个小记者发愁时,有个神秘线人主动找上门来。

◇“深喉”——“水门事件”的神秘线人


  这个神秘人自称是政府高层,行事隐蔽,不肯公开身份,每次都只跟伍德沃德单线联系。他爆料的内容都很猛,而且能提供很多细节。就是靠着这位神秘人的持续爆料,两位小记者才能不断深挖“水门案”的黑幕(关于这位神秘人的爆料,后续章节会提到)
  为了不暴露线人的身份,《邮报》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深喉”(洋文叫“Deep Throat”)。
  当年很多美国公众都在猜:这位“深喉”到底是何许人?还有很多谈及“水门事件”的书籍和文章也都在猜此人的身份。直到水门事件30多年之后(2005),谜底才揭晓——他就是当年的 FBI 副局长马克·费尔特(Mark Felt),难怪能爆出那么多猛料。

不见图 请翻墙
(“深喉”马克·费尔特)

  “水门事件”之后,两位记者已成新闻界的明星,他们合写了一本书《All the President's Men》(中译名《总统班底》),介绍当年与“深喉”合作进行爆料的过程。本博文也参考了此书的内容。

◇《华盛顿邮报》的女老板——凯萨琳·格雷厄姆


  关于《邮报》在“水门事件”中的作用,必须要聊一下当时的女老板凯萨琳·格雷厄姆。
  《邮报》本来是她老爹的产业。结婚后,她老公负责报纸的运营,她当全职家庭主妇。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她老公因为狂躁症自杀。此时凯萨琳已经是中年妇女,而且没有任何管理经验。但她毅然接手了《邮报》的运营和管理。
  后来的事实证明:她的能力大大超越了自己老爸和老公。《华盛顿邮报》就是在她手中发展为全美第一流的报刊。当时全美500强企业的一把手,只有她一个女性。
  “水门事件”发生后,因为《邮报》不断挖掘白宫黑幕,凯萨琳受到很大政治压力。但是压力越大,她越觉得其中有鬼,并且经常鼓励那2个小记者不要中途放弃。在这件事情上,她的功劳不亚于“深喉”和那2个记者。

不见图 请翻墙
(《华盛顿邮报》的女老板:凯萨琳·格雷厄姆)


★从“媒体爆料”到“司法调查”


◇白宫应对媒体爆料


  随着《邮报》不断爆料,事情越来越兜不住了。仅仅牺牲一个麦考德(水管工,闯入者之一)已经不足以平息舆论了。白宫幕僚经过多次开会讨论,决定把利迪与亨特两人也抛出来当替罪羊(就是“水门案”那天在酒店214房间现场指挥的2个傻逼)。当然啦,这两个人也要给“封口费”(关于这2人的“封口费”,后来又成了此案的突破口,待会儿细聊)

  为了平息公众的疑虑,尼克松在1972年8月29日作公开演讲,并信誓旦旦地保证:
其一,他对此事完全不知情(注:后来的谈话录音证明尼克松撒谎)
其二,他已经指示迪安(白宫法律顾问)全面彻查此事(注:迪安本人就是“水门案”的主要策划者)
其三,经过迪安的彻查,除了已经投案的几人,再没有其他白宫人员或政府部门官员参与此事(注:这个当然也是谎言,根本不存在“彻查”)

  另外,尼克松及其亲信还不断指责《华盛顿邮报》是“假新闻”,是“国家的敌人”(大伙儿是不是觉得有点耳熟)。当时大部分民众相信了尼克松。那几个月,“新闻界”在美国公众眼中的形象跌到谷底。
  到了那年(1972)的9月15日,大陪审团作出判决,只有“利迪 & 亨特 & 5名水门窃贼”被定罪。眼看着,这事儿就要摆平,(俺猜)尼克松内心肯定松了一口气。

◇第1个重要突破口——(1972年12月8日)美联航空难的意外发现


  那年12月8日,美联航的553号航班在芝加哥坠毁(相关链接)。当时肯定没人想到,这个空难竟然跟“水门事件”扯上关系(从某种意义上,又是一个蝴蝶效应)。
  客机坠毁后,机上45名乘客死了30人,其中一人恰好是“水管工”亨特的老婆。FBI 在调查空难原因时,也整理了死者的遗物,意外发现:亨特夫人随身携带1万美元巨款(注:那时候的1万美元抵得上如今几十万美元)。另外,她身上那100张百元美钞的编号,恰好跟水门盗窃案中,窃贼随身携带的百元美钞,编号是紧挨着的。FBI 还进一步查出,亨特本来并不富裕,却在1972年的下半年有大笔的银行进帐(那些钱就是所谓的【封口费】)。
  上述这些都是很有力的证据,证明白宫方面在掩盖真相。这些信息本来只有 FBI 内部人士才知道,结果被“深喉”(FBI 副局长)捅给了《邮报》记者,并闹得美国人尽皆知。

◇国会成立“水门调查委员会”


  “水门案”进一步发酵,使得国会在1973年2月成立【水门调查委员会】。在美国的体制中,国会针对重大事件成立的“调查委员会”具有类似于法庭的权威——
其一,“调查委员会”可以举行听证会,并向任何人发传票(无视传票的人会被判“藐视国会”的罪名)
其二,在国会的听证会上作证,如果被发现撒谎,将判处“伪证罪”。
  成立这个委员会,意味着“水门案”已经不仅仅是普通的“入室盗窃案”,而是上升到【政治案件】的高度。显然,形势开始不利于尼克松了。

◇约翰·西利卡法官(John Sirica


  虽然“美联航空难”让“水门案”有所进展,但进展还不够。因为“钞票联号”之类的证据,毕竟还是【间接】证据;FBI 调查“封口费”的资金来源,也需要花时间(注:白宫幕僚为了避免“封口费”的资金来源被追查,汇款的时候采用跨国多次转账;不过最终还是被查出来了,这是后话)
  在空难之后,让整个案件峰回路转的,是当时的主审法官西利卡。
  作为主审法官,他很早就接手这个案子了。刚接手的时候,老练的西利卡一下子就看出此案有猫腻。比方说:司法部派来的“联邦检察官”(控方),总是聊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再看被定罪的几个人,显然都是替罪羊。
  西利卡法官的口碑不错,为人正派,他想要进一步挖掘此案。顺便说一下:西利卡法官本身是资深共和党人,却愿意冒险去挖共和党总统的黑幕,单凭这点就能看出他的为人。

不见图 请翻墙
(约翰·西里卡法官登上《新闻周刊》封面)

  可惜的是,在美国司法制度下,法官的权力不够。前面俺提到:美国采用的是【英美法系/海洋法系】。在这种法律制度下,“是否定罪”由【陪审团】来判断;只有对已经定罪的人,法官再根据法条(法律条文)进行量刑;对那些没被定罪的人,法官是毫无办法滴。
  咋办捏?西利卡知道,他唯一的权力就是【量刑】。于是他决定恐吓这几个案犯,尤其是“利迪 & 亨特 & 麦考德”这3个与白宫有牵连的人(注:这仨都是“水管工”)。西利卡法官故意放出风声,说要给这仨判处“法条所允许的最高上限”(注:在水门案中,量刑的上限是【20年有期徒刑】),然后西利卡法官还故意拖延宣判的时期,看看这几个家伙是否会动摇。

◇第2个重要突破口——(1973年3月19日)麦考德反水


  被定罪的3个“水管工”,那个浪漫主义者利迪最坚定(他宣称:判死刑都无所谓)。
  亨特比较滑头——他意识到这是法官的套路,然后以此为借口,向白宫方面敲诈——要求追加“封口费”。
  这三个水管工里面,只有麦考德被吓住了。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其一,那年他虚岁已经50,“20年监禁”基本等于“无期徒刑”;
其二,(前面俺说过,特工也分好几种)麦考德是【技术型】的特工,搞的是“电讯侦听”,没上过战场,胆子本来就比较小,经不住吓。作为对比,利迪 & 亨特都上过战场(参见前面的章节)

  左思右想之后,麦考德决定反水。他给西利卡法官写了一封信,提到如下几点——
1. 他之前在法庭上说的都是伪证;
2. 他作伪证是受到更高层的政界人士(马格鲁德)施压;
3. 他可以彻底坦白,供出所有内幕,但必须有西利卡法官在场(言下之意,他信不过司法部派来的“联邦检察官”)。

  西利卡法官拿到这封信之后,直接向媒体公开,举国震动。于是“水门事件”达到一个新阶段——本来,大多数美国公众以为“水门案”只是新闻界无聊的炒作,都不太当真。如今麦考德充当污点证人,还牵扯出马格鲁德(尼克松竞选团队副主管)。这下很多人开始相信《华盛顿邮报》的爆料了。
  由于利迪的态度最顽固,西利卡法官真的判了他20年刑期。利迪本人虽然无所谓,但这么重的判决,足以让白宫内部的涉案人员心惊肉跳。西利卡法官重判利迪,导致了后续的连锁反应。
  马格鲁德(原白宫特别助理,竞选团队副主管)被麦考德供出来之后,受到国会的“水门调查委员会”传唤。之前利迪被重判,让他很害怕。不久之后(4月13日)马格鲁德也认罪。

◇白宫的应对


  两个与白宫有牵连的人相继认罪,形势对尼克松很不妙。
  为了进一步止损,尼克松在4月30日换掉了白宫的几员干将,其中包括:
霍尔德曼(白宫幕僚长)
埃利希曼(总统国内事务助理,“水管工”负责人)
迪安(白宫法律顾问)
  另外,尼克松也换掉了内阁的司法部长克莱因丁斯特(Richard Kleindienst)。这位司法部长比较短命,才干了不到一年。(前面提到)原司法部长米切尔为了全力以赴帮尼克松竞选连任,辞掉部长职务;接替米切尔的就是这位克莱因丁斯特。

◇特别检察官考克斯(Archibald Cox


  司法部长换人之后,新来的部长是尼克松的亲信理查森(Elliot Richardson)。
  前面提到过:美国总统任命内阁部长,需要得到参议院的批准。当时的参议院是民主党控制。那帮民主党参议员也不傻,当然看得出:理查森是尼克松的亲信。在任命理查森的听证会上,参议院的成员要求理查森做到如下两点,才会批准他的任命——
其一,宣誓承诺在“水门事件”的调查中保持中立,不能偏袒总统;
其二,上任后立即任命一个【独立的】特别检察官,负责调查“水门事件”。
  正是因为国会的压力,新任司法部长理查森上台后立即任命了特别检察官考克斯(注:考克斯在5月25日正式宣誓就职)。

不见图 请翻墙
(特别检察官考克斯)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提名权”与“审批权”分离,有助于限制总统的权力。这就是典型的【分权制衡】。

◇第3个重要突破口——(1973年5月)白宫重要幕僚迪安反水


  任命独立检察官,本来已经让尼克松很头大了;更头大的是,核心幕僚迪安竟然叛变。
  迪安是尼克松的【核心幕僚】,也算是铁杆亲信。他为啥要叛变捏?事情是这样滴。
  3月底,麦考德反水,尼克松很恼火。他让迪安(白宫法律顾问)帮他起早一份备忘录,列出整个事件过程中,都有哪些人参与其中。尼克松的本意是——搞清楚涉案人员,以便堵住漏洞。
  但是迪安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本人就是律师,当然很清楚:写出这样一份备忘录之后,万一尼克松要拿他当替罪羊,只需要把这份备忘录丢给特别检察官,尼克松自己可以撇清关系,而迪安自己就要承担所有罪名。
  基于这样的顾虑,迪安一直拖着不写。而尼克松没能理解迪安的顾虑,反而一直催促他赶紧写。最终两人的关系闹僵。

  迪安被尼克松解雇之后,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前面说了:西利卡法官重判了利迪,让白宫涉案人员倍感恐惧。迪安经过思想斗争后,找国会的“水门调查委员会”自首。通过讨价还价,迪安答应供出所有内幕,换取相应的豁免 or 减刑。
  迪安律师反水,对尼克松是致命的一击——他不但供出了尼克松政府内的多名高官,连尼克松本人也供出来了。而且迪安在国会听证会上的作证时,全程用【电视现场直播】,再度引发全国轰动。尼克松的形势急转之下。

不见图 请翻墙
(污点证人迪安律师,在参议院的听证会上作证)

  但尼克松还没完全输掉——虽然迪安叛变,但其他几个核心幕僚还没叛变。因此,尼克松可以指责迪安撒谎/诬陷。此时尼克松的策略是:把所有事情都推给他的幕僚。只要特别检察官找不到尼克松涉案的【确凿证据】,尼克松被弹劾的风险就不会很大。
  到了这一步,案件再次出现僵局。最终打破僵局的,是白宫的【秘密录音系统】。


★录音带争夺战


◇(1973年7月13日)“秘密录音系统”浮出水面


  迪安倒戈之后,曾经向调查人员透露:在被解雇前,他最后几次与总统【单独谈话】时,感觉总统的神色不太自然,说话的方式也比较怪。他有种预感——谈话过程被录音了。但他没有证据。
  由于迪安仅仅是猜测,调查人员对此也没有太在意。后来出了个巧合(又一个蝴蝶效应),使得调查人员无意间发现了白宫的秘密录音系统。
  话说白宫有个高级助理叫“巴特菲尔德”(Alexander Butterfield)。7月13日那天,调查人员找他问话。问话的内容本来与“录音系统”无关,只是了解白宫内部人员的日常工作。在谈话结束时,调查人员很随意地问他:是否知道白宫内部有个录音系统。巴特菲尔德犹豫了一下,承认有这么一个录音系统。于是,尼克松在白宫的秘密录音系统,就曝光了。

  先来说一下,为啥7月13日的问话充满巧合——
其一,整个白宫(包括尼克松在内)只有5个人知道秘密录音系统,其中正好有巴特菲尔德,因为他曾负责过录音系统的维护工作(注:这个说法的出处是《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其二,巴特菲尔德已经在不久前(那年3月份)调任“联邦航空委员会主任”;本来调查人员的问话名单中没有他,后来不知咋地又加上他。
其三,7月上旬,巴特菲尔德本来要出国公干,却又意外取消(如果他出国,就不会被问话)。
其四,6月份的时候,白宫内部职员安排了一次法律培训,专门介绍“应对调查人员的技巧”(如何避重就轻、装傻充楞)。由于巴特菲尔德当时已经调离白宫,没有参加那次培训(如果他参加了培训,当调查人员问他录音系统的时候,他完全可以装傻)。
  就是在种种阴差阳错中,尼克松的秘密录音系统曝光了。

不见图 请翻墙
(当年《新闻周刊》封面的讽刺漫画)

◇为啥尼克松要搞“秘密录音系统”?


  肯定有很多读者感到好奇:尼克松搞这个录音系统的动机何在?
  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他刚当选时,就立志要写出一本很不同凡响的《白宫回忆录》。设立秘密录音系统,就可以把他当政期间所有的谈话和会议都记录下来。将来写《白宫回忆录》就有非常充分的素材。

  小插曲:
  秘密录音系统一开始采用的是【手动】操作。但是尼克松抱怨设备上有太多按钮,经常按错。于是手下帮他专门定制了一个设备,只有两个按键(启动 & 停止)。但尼克松还是觉得不爽(经常会忘记按“启动”)。最终,他的手下帮他把录音系统升级为【声控】——只要办公室/会议室出现说话的声音,录音机就会自动开始录音。正是因为录音系统改为【全自动】,很多不可告人的谈话都被录下来了。
  (本文发出后,经热心读者提醒,再补充如下这段)
  除了尼克松,还有其他一些美国总统在白宫设立录音系统。第一个这么干的,有可能是小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肯尼迪执政时,白宫也有录音系统。但尼克松的录音系统与他的前任不同,关键差异就在于刚才所说的【声控】。

◇(1973年7月~10月)交不交录音带,是一个难题


  特别检察官考克斯得知白宫内部有秘密录音系统,大喜。7月23日那天,“特别检察官&水门调查委员会”都向总统发了传票,索取录音带。在美国历史上,这是【在职】总统第一次收到强制性的传票。
  尼克松又不傻,当然不肯轻易交出。但“不交录音带”得给出理由。尼克松的理由是:白宫录音带包含诸多国家机密,不可轻易示人。
  8月29日,办理此案的西利卡法官判决:特别检察官的要求合法,总统应该交出。
  这时候,尼克松【刚愎自用】的性格就体现出来了——他干脆就不搭理西利卡法官。他的姿态很明显——老子就是不交,你能咋滴?
  然后西利卡法官就向“联邦上述法庭”提起上诉。10月12日,联邦上述法庭作出裁决:支持联邦地方法官西利卡。
  既然“联邦上述法庭”已经宣判,尼克松稍微做了一点让步。他提出一个折衷方案——
白宫方面只提交录音带的文字版本。为了保证文字版的完整性,可以由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史坦尼斯到白宫来审核(一边听录音,一边核对文字版)。史坦尼斯这个人是参议院最德高望重的参议员,两党都认可其人品。他样样都好,可惜有个缺点: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 :)

  特别检察官考克斯直接就把这个折衷方案给否决了(估计考克斯心里想:你当老子是傻逼啊)。而且这个考克斯也是性格比较倔的家伙,不但否决了总统的折衷方案,还进一步提出:要求总统交出更多的录音带。

◇(1973年10月20日)“星期六夜间大屠杀”


  尼克松估计也是怒了,觉得这个考克斯怎么不识抬举。此时,他【刚愎自用】的个性再次显露。
  10月20日那天,他叫来刚上任不久的司法部长理查森(前面提到过他),要求理查森炒掉特别检察官考克斯(注:在美国的制度下,总统不能直接罢免特别检察官,司法部长才有权力罢免)
  理查森虽说是尼克松亲信,但俺前面说过:他已经在国会听证会上宣过誓,要保持中立,不能偏袒总统。因此,理查森对尼克松说:恕难从命,老子辞职!
  尼克松依然不罢休,叫来司法部的副部长(二把手)拉克斯豪斯(William Ruckelshaus),让他接替部长职务,并把特别检察官开掉。
  没想到拉克斯豪斯也宣布辞职(他也不想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尼克松还是不罢休,叫来司法部的三把手博克(Robert Bork)。这人总算听话,同意接任部长,并撤换特别检察官。(顺便说一下:此事成了博克终生的政治污点。80年代里根曾经提名他当最高法院大法官,这个提名在参议院被【大比分否决】)

  那天是星期六,官方消息正式公布的时候,已经是夜间。尼克松在一天之内撤掉3个重要官员(司法部一把手&二把手,还有特别检察官)。次日的新闻媒体使用了骇人听闻的大标题【星期六夜间大屠杀】(Saturday Night Massacre)。
  这事儿就成了尼克松政治生涯的重大污点。从法律上讲,他的做法是完全合法滴;但傻子也能看出来,他是在公权私用。

◇特别检察官贾沃斯基(Leon Jaworski


  尼克松这种搞法,不光新闻界很震惊,国会也很震惊(连尼克松的同党议员都看不下去了)。国会立即威胁说:要通过一个特别的法案,让考克斯官复原职。面对国会和舆论的压力,尼克松做了一次让步:他同意由新上任的司法部长博克另外再任命一个特别检察官。
  博克挑选了新的特别检察官,名叫“贾沃斯基”,1973年11月1日正式上任。

不见图 请翻墙
(特别检察官贾沃斯基)

  在当时那个局面下,不管谁当特别检察官,都不太可能再偏袒尼克松了(会犯众怒)。而这个贾沃斯基又是资深民主党,更加不可能手软。他一上任,还是要求总统交出录音带。
  这次尼克松没辙,交出了7盘录音带。贾沃斯基亲自审听了录音带,感觉总统参与了“掩盖水门事件的活动”,但光从这7盘录音带,证据不够充分。另外,其中一盘录音带有长达18分钟的空白。这让人怀疑:录音带被处理过了。白宫方面对此的解释是:18分钟的空白是录音时操作不当导致。但这个时候,公众已经不太相信白宫方面的说辞了。
  与此同时,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开始考虑“弹劾”这个选项。

  贾沃斯基为了获取更多证据,要求白宫交出另外42盘录音带。4月29日,白宫方面给出了这42盘录音带的【文字版】,而且是【剪辑】过的。
  贾沃斯基当然不接受这种【阉割的文字版】。1974年4月,他再次向白宫发出传票,不但让总统交出录音带,而且数量从“42盘”提高到“64盘”。在新增的录音带中,有一盘对应【1972年6月23日】的谈话录音。
  那天的录音很关键。请注意:那个日期距离“水门案”才一周。在当日的谈话中,尼克松与幕僚讨论如何掩盖真相。俺前面也介绍过:尼克松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水门事件他一开始不知情。所以,那盘录音带里面有尼克松的死穴——不但能证明他对公众撒谎(类似于“伪证罪”),还能证明他妨碍司法。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尼克松再次动用“总统行政特权”,拒绝交出录音带。

◇联邦最高法院一锤定音


  面对总统的拒绝,贾沃斯基也毫不客气——(1974年5月24日)他直接跳过“联邦上诉法院”,把官司打到“联邦最高法院”。他这种【越级】上诉到最高法院的情况,美国历史上很少见,也反映出当时情况的特殊性。

  小知识:
  一般情况下,美国的官司都是先上述到“联邦上诉法院”,如果对“联邦上诉法院”的判决不满,再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只有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比如:州与州之间的诉讼)可以直接告到最高法院。更详细的介绍,可以参考《牛津通识读本:美国最高法院》。
  如果某个案件【越级】上述到“联邦最高法院”,大概率会被直接退回。因为“联邦最高法院”全国只有一个,人手有限。必须通过“联邦上诉法院”先过滤掉一部分案子,否则那9个大法官会被累死。
  但1974年的情况很特殊——从“国会的水门调查委员会”算起,一直到“贾沃斯基上诉最高法院”,整个“水门案”已经拖了1年又3个月,而且已经演变为【宪政危机】。因此,“联邦最高法院”破例受理了这种越级上诉。

  这起诉讼在“美国宪政史 & 美国法律史”上都非常有名。后世称之为“美国诉尼克松案”(United States v. Nixon)。
  1974年7月24日,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以 8:0 全票的比例,要求尼克松交出录音带。
  有些同学会纳闷了:最高法院不是9个大法官吗?为啥“全票通过”是 8:0 捏?主要是因为:其中一个大法官(伦奎斯特)自己主动要求回避——他不但是尼克松提名的大法官,而且在尼克松第一个任期当过助理司法部长——因此他要避嫌。

  据说尼克松听到最高法院的投票结果之后,非常惊讶。俺可以理解他的惊讶:当时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大多数是共和党提名的,而且有4个大法官是尼克松亲自提名。(注:尼克松是二战后提名大法官最多的总统,而且是在同一个任期内提名了4个,运气真的很好)
  但是俺也告诉大伙儿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上任之后,与提名他/她的总统对着干。以至于某个美国总统曾经感叹说:就算与某个朋友的私交非常好,一旦把此人送入最高法院,就不再是朋友了。

  小知识:
  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没有】任期限制。只有当某个大法官死亡或辞职或被弹劾,在任总统才有机会提名另一个人填补空缺。
  因此,某个总统能提名多少个大法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为啥尼克松没有销毁录音带?


  关于“录音带争夺战”,已经聊完了。估计很多同学会说:如果尼克松销毁录音带,不就没事儿了吗?
  有这个想法的同学,还是太天真啦(图样图森破)。下面俺来解释一下:

  尼克松是【7月23日】收到传票,分别来自“特别检察官&水门调查委员会”。所以这个日子是一个关键性的分水岭——
在这天【之前】销毁录音带,尼克松不用承担明显的法律风险。
在这天【之后】销毁录音带,(由于传票已经发出),就属于【销毁证据】。这可是很重的罪名。
  也就是说,从7月13日(巴特菲尔德无意间说出录音系统)到7月23日(发出传票),这10天是尼克松【黄金窗口期】。为啥尼克松错过了这个窗口期?俺猜测至少有如下两种可能性:

  可能性1
  巴特菲尔德并不是尼克松的铁杆亲信,他无意中说出录音系统的秘密之后,有可能没有跟白宫方面打招呼。
  如果是这样,尼克松并不知道录音系统已经曝光,当然就白白错过这个【黄金窗口期】。

  可能性2
  尼克松知道了录音系统已经曝光,但是他自认为有把握对抗“特别检察官 & 水门调查委员会”。他的底气来自哪里捏?其一,他有【总统行政特权】;其二,如果对【总统行政特权】有争议和纠纷,尼克松认为他不怕法律诉讼。(前面说了)最高法院有4个大法官是他提名的。

  俺无法确定上述两种可能性,哪一个更符合历史事实。前一种情况说明尼克松运气不好;后一种情况说明尼克松判断失误。


★尼克松下台


◇扫盲“弹劾总统的程序”


  (为了介绍后续发生的事情,先简单扫盲一下弹劾的程序)
  根据美国宪法,对总统的弹劾需要分两步——先由【众议院】投票,只要过半数同意,就可以发起弹劾进程;然后再由【参议院】投票,如果超过2/3,就可以罢免。在这2个步骤中,“众议院”的角色类似于“检察官”,“参议院”的角色类似于“陪审团”。
  对于“弹劾的程序”,有如下2个关键的司法术语:
  impeached
  如果众议院投票,过半数同意,则算是 impeached(可以通俗理解为:“被控告 or 被起诉”)

  convicted
  如果参议院投票,超过2/3同意,则算是 convicted(可以通俗理解为:“被定罪”),总统会被罢免。
  (注:由于“弹劾”是政治行为,这里的 convicted 更多的是政治意义,而不是刑事意义)

  对于上述“弹劾程序”,容易出现歧义和混淆的地方在于“impeached 的翻译”(俺又要吐槽翻译了)。如果把“impeached”翻译为“被弹劾”,会导致很多人误解为“因弹劾而下台”。实际上,impeached 不会导致下台,convicted 才会导致下台。

◇(1974年7月24日)弹劾进程启动


  话说最高法院的判决刚刚出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就讨论了对尼克松的指控,并以较大优势通过。众院司法委员会列出尼克松的三大罪状:
1. 妨碍司法(这项最严重;该罪名是否成立,关键就看【1972年6月23日】那盘录音带)
2. 滥用权力(指“星期六夜间大屠杀”)
3. 藐视国会(无视“水门调查委员会”的传票)

  由于“众院司法委员会”投票支持弹劾的比例很高,一旦在众议院进行全体投票,过半数应该毫无悬念,余下的悬念在参议院那边。
  此时,最高法院的判决虽然下达了,但白宫【尚未】交出最关键的录音带。在参议院这边,一些共和党的参议员还在观望和摇摆。据当时的政治观察家估计,支持弹劾的参议员,比例可能还【达不到】2/3多数。

◇(8月5日)白宫交出最关键的录音带


  白宫方面又磨蹭了好几天,实在拖不下去了,终于在8月5日交出了特别检察官要求的64盘录音带。
  (如前所述)【1972年6月23日】的那盘录音带击中了尼克松的死穴——在里面的谈话中,尼克松指示白宫幕僚:要想办法阻止 FBI 深入调查。
  录音带公布之后,很多还在观望的共和党参议员转变立场,同意弹劾尼克松。至此,参议院的弹劾投票,也无悬念(通过的可能性极大)。

  稍微解释那盘录音带的意义——
  录音中,尼克松【亲口】指示幕僚阻止 FBI 深入调查。这就坐实了【妨碍司法】。请注意:在三权分立中,总统是“行政”这个分支的头头。总统妨碍司法也就意味着:【总统破坏三权分立】。“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总统的这种行为,说严重点相当于“动摇国本”。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那些与尼克松【同党】的参议员才会倒戈,支持弹劾。

◇(8月7日)逼宫


  距离国会正式的弹劾投票越来越近了。8月7日晚上,三名共和党大佬(参议院共和党领袖、众议院共和党领袖、1964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一起去白宫拜访尼克松。名义上是拜访,其实是“逼宫”。
  三名共和党大佬向尼克松摊牌说:8月5日交出的录音带公布后,参议院中【反对】弹劾的人数只剩下15人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投票,弹劾肯定会通过)。与其等到被弹劾,不如自己辞职,面子上还好看一点。
  本来尼克松还想要顽抗到底,经过三位共和党大佬的劝说,终于同意辞职。

◇(8月8日)宣布辞职


  8月8日晚上,尼克松发表正式声明。声明的全文很长,俺只引用最后一句:因此我的辞职将于明天中午生效。福特副总统届时将宣誓就任为总统。
  “水门事件”这出大戏,终于落幕了。
  到目前为止,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自己辞职的总统。并且再次强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美国总统被弹劾下台。

不见图 请翻墙
(尼克松宣布辞职)

不见图 请翻墙
(尼克松登上直升机,前往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再从那里转乘“空军一号”回家)


★尾声


  整个“水门事件”落幕后,共有69位政府官员被起诉,48人被定罪。
  “水门事件”之后,【门】成为美国政坛用来形容重大丑闻的后缀,比如斯诺登曝光的丑闻被称作“棱镜门”(Prism Gate)。
  副总统福特“转正”后,全面特赦了尼克松(这个举动招致很大争议)。1976年的大选,福特争取连任,以微弱差距(普选票 48.0% VS 50.1%)输给民主党候选人卡特。很多人猜测:如果福特没有特赦尼克松的话,1976年的大选,福特应该能赢。俺想说的是:如果尼克松没被特赦,说不定会引发其它的一些蝴蝶效应,等到1976年大选的时候,就不一定是“福特 VS 卡特”了。

  插播一个八卦:
  当尼克松深陷“水门丑闻”之中,他原配的副总统阿格纽(Spiro Agnew)也被爆出丑闻(偷税漏税)。为了避免出现“双弹劾”(总统&副总统皆被弹劾),阿格纽主动宣布辞职。阿格纽辞职后,尼克松提名福特当副总统。
  等到福特“转正”之后,他就成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参加大选却当上总统的人”。


★参考书目


  写这篇博文的过程中,俺除了查阅维基百科,还参考了如下几本书: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
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美国通史》(第6卷)
《总统班底——两个小人物是如何改写美国历史》
近距离看美国》(第2册:总统是靠不住的)
(注:以上书籍如果标注了链接的,说明俺的网盘已经分享电子版)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如何理解“英美法系”(普通法系)——从“英国古代史”聊到“香港国安法”
美国政党简史(上)
聊聊美国政体中的权力制衡——不仅仅是三权分立
美国选举制度为啥是这样设计的?兼谈其历史演变
“政治体制”与“系统健壮性”——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思考
政治常识扫盲:澄清【言论自由】的各种误区
苏联是如何被慢慢勒死的?——聊聊冷战中美国的遏制战略
聊聊不同学科中的坑爹翻译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21/02/Watergate-Scandal.html

365 条评论

  1. 猜对了,果然博主会在周末后更新博文。博主的在线活动应该再模糊一点 :)

    回复删除
    回复
    1.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3日 00:43:00

      博主也有在周六或者周日更新博文的先例的。

      删除
    2. 懒惰是程序员的美德2021年2月23日 04:28:00

      博主干脆这样,每两个星期在评论区冒个泡,打个招呼,然后又潜水,这么做也没违背规矩,因为是两个星期【上线】,不是写博文,一年下来都不用写博文了,多爽啊

      删除
    3.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3日 05:08:00

      TO 懒惰是程序员的美德
      这样不好,因为[quote]每两个星期在评论区冒个泡,打个招呼[/quote]【又是】一种规律,而博主就是要尽量避免一切规律。
      其实博主一直在冒泡,且不说2021年2月13日22:56/57在本博客论坛里的冒泡,博主【经常】在Github他的仓库里冒泡。他最近【醉心】于捣鼓他的电子图书馆。只要你会看Github,你就不难发现博主的踪迹。所以我从来不担心博主不冒泡,而且博主对于我来说也【从来】没有长时间不冒泡(远远小于【两星旗】)

      删除
    4. 懒惰是程序员的美德2021年2月23日 13:31:00

      他不一定固定每两个星期上线,可以随机选择时间,这个两个星期的规则是他定下来的,如果他想偷懒钻空子,干脆不写博文了,每次上博客只发报平安的评论,大伙也奈何不了,嘿嘿。

      删除
    5.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3日 22:52:00

      TO 懒惰是程序员的美德 4单元
      博主现在就是随即选择时间冒泡啊,而且间隔【远远】小于两星旗。但是关键的前提是【你要会看】。不是只有在博客上冒泡才算冒泡。在GitHub上冒泡【也算】是冒泡!

      删除
    6. TO 不死之身(1楼)
      关于“发博的规律”
      你要这样想:
      俺的读者很多,而且有很多热心读者会关注“俺啥时候发新博文”。
      在关注的时候,可能会作出某些猜测。
      在这种情况下,总有人猜对。

      删除
    7. TO 前篇博文搬运工(1单元)
      感谢老熟人替俺回答其他读者 :)

      删除
    8. TO 懒惰是程序员的美德(2单元)
      俺要是偷懒的话,就不会在春节期间上传那么多本电子书了。
      请注意:
      “博文”只是俺其中一个产出

      删除
    9. TO 前篇博文搬运工(3单元 & 5单元)
      关于“Github 的上线痕迹”
      由于 git 本身是【分布式】的版本管理系统,可以【离线】commit
      因此,在 Github 上看到的 commit 历史,并【不能】反应俺的“在线活动情况”。
      一般来说,俺会在本地先 commit 一大批,然后再 push 到 Github 服务器。

      当然啦,如果某个“有心人”用脚本定期刷“[url=https://github.com/programthink/books]电子书清单[/url]”这个页面,就可以观察到俺何时进行 push 操作。

      删除
    10.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4日 03:02:00

      TO 博主 9单元
      好奇的问一下:博客评论区,博主能否【离线】回答。
      比如说博主可以以随便什么身份(不一定是编程随想身份),观察博客评论区里的留言,然后在一台【没有上网/物理隔离】的电脑上在本地先 commit 一大批博客评论区里的留言的回复,然后再用U盘拷贝到【编程随想虚拟机】里,在下次以编程随想身份上网的时候一口气push到谷歌Bloggers服务器。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博主上网时间,并且博主在回复留言时不用被自己的【编程随想】身份正在上网的【危险时间】所逼迫,争分夺秒,反而有时间写出更加高质量的回复。

      删除
    11. TO 10单元
      博主以前说过他是有类似这么干的

      删除
    12.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4日 11:26:00

      TO tomgeniewang
      老熟人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删除
    13. TO 11单元 12单元
      U盘应该换成读卡器,只用闪存。一般的U盘有主控芯片,读卡器可以只插闪存。

      删除
    14.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5日 23:11:00

      TO 13单元
      嗯,好建议!

      删除
  2. 居然碰到博主更新博文了!

    回复删除
    回复
    1. 你这个反讽有点直接...

      删除
    2.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3日 08:42:00

      TO 火隐 1单元
      火隐的革命乐观主义反讽,非常幽默。

      删除
    3. 这是我抢到的最早楼层了,先光荣占个坑。

      搬运一下前篇博文的问题,为什么08年的冲击让博主开了博客并在10年高频输出,而18年的大变局却让博主更新频率降低,甚至这次直接月更了?
      希望博主有空且安全的话,从反脆弱的角度谈谈!

      之前期待的3月能看到的内和裁减博文,感觉悬:(

      删除
    4. 博主,习大大想吃您做的“撒胡椒面”,今晚就加班给大大做一碗吧!

      删除
  3. 哎呀,可算又碰到编程兄更新了,先顶再看!

    回复删除
  4. 编程兄终于更新了,好耶!

    回复删除
  5. 考虑把博客搬到GitHub吗?毕竟没被墙:)

    回复删除
    回复
    1. 经常翻墙能够“锻炼身体”
      年轻人不要老想着偷懒;)

      其实不是俺危言耸听——要小心Comfort Zone哦

      删除
    2. GitHub 放博客实在不适合

      删除
    3.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3日 05:10:00

      我同时【赞同】楼主和2/3单元的观点,我的确在【博客是否应该放在Github上】很矛盾。

      删除
    4. 已经快了,现在主站都不稳定,建议放上去加速,墙了GitHub,恶心一下某些抄袭为生的中国的“自主研发”的软件。

      删除
    5. 只提一点:GitHub现在的主子是微软,谷歌的骨头比微软还是硬一点的。

      删除
    6.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3日 22:02:00

      TO 狗日的GFW必须死
      我认为就算编程随想博客放在GitHub上,也不会加速。由于某种原因,当局就是不墙GitHub。不知道为什么。

      删除
    7. TO 5楼的网友
      [b]关于“GitHub 作为博客平台”[/b]
      简单说说优缺点(遗漏之处,欢迎大伙儿补充)

      优点
      1、GitHub 目前还可以免翻墙访问(但这个优点能持续多久,不确定)
      2、GitHub 有版本历史(博文的所有修改,都有变更记录)
      3、可以在命令行用 git 提交(作为对比,blogspot 的管理只支持 web 方式,没有命令行方式)

      缺点
      1、微软的骨气不如 Google(6单元 提到这点)
      2、缺乏灵活的界面定制(作为对比,blogspot 可以让俺完全控制 HTML 模板,包括其中的 JS 代码)
      3、基于第2条,俺无法对 GitHub 的评论系统进行个性化定制(比如 BBcode 之类的功能就没法搞,导致功能损失)
      4、GitHub 的评论系统,不如 blogspot(blogspot 支持【匿名留言】,这点对言论自由很重要)
      5、迁移成本(俺已经在 blogspot 上写了十多年,迁移的成本比较高)

      3个优点里面,只有第1个,读者能明显感觉到(另2个是对博主而言)。
      5个缺点里面,后面4个,读者能明显感觉到。
      综上所述,弊大于利

      删除
    8. TO 2单元的网友
      你提到说:[quote]经常翻墙能够“锻炼身体”[/quote]

      俺补充一下:
      经常翻墙能够“锻炼脑子”。
      (对于墙内网民)如果不翻墙,信息来源单一,信息同质化严重。会让思维能力退化。

      删除
    9. TO 前篇博文搬运工(4单元)
      俺已经列出了优缺点对比(参见 8单元),作为老熟人,你也可以补充一下。

      删除
    10. TO 狗日的GFW必须死(5单元)
      好几年前,GFW 就开始【劣化】Github 网站的传输质量(采用随机丢包的方式)

      删除
    11. TO 6单元的网友
      多谢你的补充,同意你所说。

      删除
    12. TO 前篇博文搬运工(7单元)
      [b]为啥 GFW 不彻底封杀 Github[/b]
      俺个人猜测,有如下几个原因:
      1、Github 没有墙内的替代品(为啥没有,俺曾经分析过原因,参见[url=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9/04/996-Working-Hour-System.html?comment=1555691720000]这条留言[/url])
      2、Github 的受众(主要是程序员群体)比较小
      3、Github 的受众,捣鼓翻墙的能力比较高

      基于上述几条,如果 GFW 彻底封杀了 Github,其受众会改为“翻墙访问”。
      而且会促使这些人养成翻墙的习惯,甚至促使这些人开发更多的翻墙工具(程序员群体具备“软件开发能力”)。
      而如果【不】封杀 Github,本来受众就比较小,无关大局。

      删除
    13. TO 编程随想(8 单元)
      关于缺点3,有 Markdown 还要啥 BBCode?

      删除
    14. 可以考虑在github上放个镜像的下载,如果是想要加速的话

      删除
    15.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5日 23:09:00

      TO null 15单元
      Github已经有了好几个编程思想博客的镜像下载了
      [url]https://program-think-mirror.github.io/html[/url]
      [url]https://program-think-mirrors.github.io[/url]
      [url]https://github.com/chinyichun/programthinkmirror[/url]

      删除
  6. 非常不幸!俺好像猜到博主是那个地方的人了,如果博主有先见之明请尽快修改……
    或者做出相应的防御,又或者迷惑敌人
    !!!!!!

    回复删除
    回复
    1.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3日 00:30:00

      你是说北京是吧。但是博主有可能放的是烟雾弹。

      删除
    2. 支蛆博主是中南海地下机房网管,它爱支那舔支那,分明是习蛆蛆给它的任务

      删除
    3. 支那蛆博主公开声称它是【中国籍】。

      支那蛆确定,应当灭绝。

      删除
    4. 爆草五毛老母2021年2月23日 01:10:00

      楼上的老母被俺草的呱呱叫

      RIP

      删除
    5. 想必楼上的五毛就是【中国籍】,看到同胞被骂真是急了,【中国籍支蛆】跪舔【中国籍支蛆】,果然支蛆都是一路货色

      删除
    6. 爆草五毛老母2021年2月23日 01:17:00

      楼上老母被俺草死了,又献上他的菊花求俺草,然而俺是拒绝的,这条贱狗!

      删除
    7. 楼上的中国籍支蛆五毛何必狂草你自己老母呢,俺都看不下去了,这难道是【支蛆的文化】吗,哈哈哈

      删除
    8. 支蛆博主都亲口承认是支蛆,五毛却跳出来护主,更加证明了支蛆跟支蛆真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呢,习蛆蛆最爱食用你这类支蛆啦

      删除
    9. 爆草五毛老母2021年2月23日 01:26:00

      楼上的不孝子老母被草死还不忘护主,装傻充愣不识字连老母都不要勒,好可悲!

      删除
    10. TO 楼主
      博主是地球人:)
      不过如果你或者众读者发现了什么比较大的漏洞,同时估计六扇门也能发现,那么俺希望俺自己以及各位热心读者能够提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debug嘛:)

      TO 爆草五毛老母
      如果你是出于好心,则希望你不要降低信噪比,因为在这儿捣乱的这些loser不值得花费你的时间精力来与之争辩

      删除
    11.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3日 02:09:00

      TO 10单元
      果然,我在8楼3单元的一条留言就像丢了个小炮仗进了沼气池,引发五毛大爆炸,喷的我们乃至整个论坛一脸粪。

      删除
    12. TO 11单元

      博客评论区真的是 公共厕所喝茶聊天 品葱的支黑也不会这样群魔乱舞

      删除
    13. TO 12单元
      这就是天朝,这也是敢于直面这种现象的结果
      自欺欺人而回避问题当然相对轻松

      删除
    14. 哪天中共倒台了,但是博客还在,现在这些支黑五毛,还有以前那些捣乱的家伙,什么空椅子,反共前线,忠党爱国,会不会在评论区团聚呢?会不会倒打一耙骂曾经雇佣他们的党国呢?哈哈哈

      删除
    15.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3日 05:04:00

      TO 12单元
      [quote]公共厕所喝茶聊天[/quote]这是我们各位博友都需要具备/训练的能力。
      TO 13单元
      [quote]这就是天朝,这也是敢于直面这种现象的结果[/quote]严重同意!正解!
      TO 14单元
      [quote]会不会在评论区团聚呢?会不会倒打一耙骂曾经雇佣他们的党国呢?[/quote]哈哈哈,【一定】会团聚的,【一定】会倒打一耙的!

      删除
    16. 中南海机房钳工2021年2月23日 10:03:00

      希望博主在放烟雾弹!

      目前博主是4050人员应该没错的,严重怀疑博主的公司疫情期间状况不好,博主已经跳槽到体制内了。
      博主这段时间总是深夜发文评论,很类似银行或保密单位工作场合没有互联网的风格。
      疫情期间没回复评论只整理电子书,怀疑博主很可能被安排值班,无法链接博客相关的知识库,只有电子书保密级别低带在身边。
      尽管git的commit可以伪造时间,但是博主github变化的时间反映了真实上线时间。
      博主这篇月更基本在讲历史,虽然不会直接暴露任何信息,但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博主春节被困的真实性和突发性。
      博主这段时间博文风格偏美国历史,反映了博主真身周围舆论环境的变化。

      此致
      敬礼

      删除
    17. 每周转载也可以反映博主周围舆论环境的变化,不代表博主暴露身份......

      删除
    18.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3日 11:43:00

      TO 中南海机房钳工
      博主看到你在16单元的这篇分析,估计大牙都得笑掉了。

      删除
    19. 14单元
      这肯定的,一旦反共利益大于造反,中共养的蛊绝对会一瞬反噬它们曾经的主子.

      删除
    20. To14楼
      那时候这些五毛会相聚评论区痛骂中共,并且为自己辩护,说自己是被迫的

      删除
    21. 支蛆发现蛆要被灭绝,纷纷钦点五毛....灭绝兄如此宅心仁厚,却被支蛆如此对待,可见支蛆团聚在粪坑集体灭绝指日可待。

      删除
    22. 俺的点评:编蛆随想的博客患了【爱支病】

      只要一骂支那,支蛆纷纷无视骂支共,反过来却在跪舔支那。
      可见支蛆反共是假,爱支那是真。

      特别是身在美国心在支的Zero兄,是支蛆博主的爱支蛆代表。

      删除
    23. 俺推荐世界各国把五毛蛆、粉蛆、支蛆、反贼蛆、滞外支蛆,统统遣返支那,禁止粪坑蛆外泄,让它们互相吃,对地球来说是最环保的选择。

      删除
    24. TO 6楼的网友
      [b]关于“俺的个人信息”[/b]
      首先,感谢对俺的关心 :)

      本篇博文开头那句话,有可能是真实陈述,也可能是虚假陈述。
      如果俺说那句话是“真实陈述”,未必代表其为真;
      如果俺说那句话是“虚假陈述”,也未必代表其为假。
      既然如此,不如让它继续保持某种“薛定谔状态”:)
      另,
      俺多次引用《红楼梦》那句名言:[b]假作真时真亦假[/b]。
      对于那些想要【隐匿身份】的网友,理解这句话有助于更好地规避【社会工程学】的风险。


      [b]关于“修改博文”[/b]
      你提到说:[quote]如果博主有先见之明请尽快修改[/quote]

      俺想说的是:
      “修改”没有意义。
      不论是博文还是评论区的留言,blogspot 都提供了 RSS 订阅接口。并且已经有很多读者订阅了这些 RSS 接口。
      因此,博文和留言,一旦发出就会被 RSS 客户端存档。

      删除
    25. TO 前篇博文搬运工(1单元)
      感谢老熟人替俺回答读者提问 :)

      删除
    26. TO 10单元的网友
      感谢替俺回答读者提问 :)
      赞同你所说的几点,尤其是——不要与捣乱的家伙纠缠,否则反而上当。

      删除
    27. TO 前篇博文搬运工(11单元) & 12单元 & 13单元
      [b]关于“评论区的信噪比”[/b]
      最近几年,俺多次提到过一个三元悖论——
      对于网络沟通环境,“信噪比、言论自由、管理成本”,三者不可兼得。
      (尤其是,在有人故意捣乱的情况下,更加是三者不可兼得)

      俺想要尽量确保的言论自由,但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付出很高的管理成本)。
      基于上述2点,(在有人捣乱的情况下)自然会出现“信噪比下降”

      删除
    28. TO 中南海机房钳工(16单元)
      首先,感谢对俺的关心,并写出这么长的分析 :)
      你的分析,能帮助俺进一步地【换位思考】(看看别的网友是如何分析俺的行为)。
      (基于安全性的考虑)不论你的分析是对是错,俺都不作评价。

      删除
    29. TO 狗日的GFW必须死(19单元)
      看看当年的【东欧巨变】,就有体会啦。
      共产党政权一旦垮台(或即将垮台),原先那些唱高调的马列主义者,大多数都反戈一击(很少有人愿意当共党政权的陪葬)。

      删除
    30. 中南海机房钳工2021年2月24日 09:00:00

      俺就是给博主提交一个思路,博主回复个已阅俺就放心了

      删除
    31. ########################
      # 揭露党国嘴脸 #
      ########################

      program think先生,好久不见。你可以说暗示我多回了。
      你知道我是谁,我有打算给你写一封私信,具体内容不谈。
      我只能说,再接下来的4个月里(到今年的8月底),
      如果在某种程度上,达成2两个条件(要素),我会发一封私信给你。
      这两个条件与你无关,确切来说是类似于某种--蝴蝶效益
      但愿,你能够看到这条留言。

      删除
    32. 匿名 先生,我知道你是哪条蛆,你也不必装神弄鬼了。
      你知道我是谁,我打算草你老母,具体细节不谈。
      我只能说,如果你再过来突粪,我就放低身段草你老母。
      这与你绝对无关,确切的来说,操死你老母与你确实无关
      你个死马废物。

      删除
    33. TO 博主
      博主没有回复俺之前的留言,失望 :(
      希望可以尽快回复!地址: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21/01/weekly-share-149.html?comment=1612706219911#1612706219911

      删除
  7. 博主您可小心点,别透露太多自己为啥不上线的信息(当然,您也有可能放的是烟雾弹)。我给您用邮件寄去了一本azw3的《理解国际冲突》您有时间记得处理一下并回个邮件呗?

    回复删除
    回复
    1. “就算与某个朋友的私交非常好,一旦把此人送入最高法院,就不再是朋友了。 ” 我个人记忆中这好像是艾森豪威尔对厄尔沃伦的吐槽。
      但其实我觉得大法官跟总统对着干也蛮正常的,从名声角度考虑,谁愿意在历史上留下总统的应声虫or狐朋狗友的名声呢?我们天朝太祖毛腊肉当年搞文革一个原因之一,不就是他不想历史书上留下他好大喜功搞三面红旗结果导致饿殍遍地的史实嘛。虽然从结果上来说他算是彻底失败咯。

      删除
    2. TO 坑党误国(7楼)
      感谢老熟人再次分享电子书 :)
      俺过两天去回复一下你的邮件。

      关于“个人信息的风险”
      参见俺在 6楼24单元 的留言

      删除
    3. TO 坑党误国(1单元)
      关于“大法官与总统”
      同意你所说:[quote]我觉得大法官跟总统对着干也蛮正常的,从名声角度考虑,谁愿意在历史上留下总统的应声虫or狐朋狗友的名声呢?[/quote]

      俺认为:
      对体制的【健壮性】而言,这是优点。

      至于博文中引用的那句话,是不是艾森豪威尔所说,俺不太确定(也可能是杜鲁门所说)
      因为不太确定,俺在博文中只写“某总统”。

      有另一个典故,俺知道是出自艾森豪威尔。
      ========
      某记者:你执政8年,是否有过啥重大失误。
      艾森豪威尔:有2个重大失误。
      某记者:哪2个。
      艾森豪威尔:瞧,都在最高法院里。

      删除
    4. 运气不错遇上博主正好在回复评论了!我的邮件算是我的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问题,希望能听听您的意见,出于隐私安全性考虑我还是用邮件发了,希望博主能不吝赐教。
      此外,自从发现您的博客以后,我一直就在践行您《谈革命》系列中的小打小闹策略普及政治常识启蒙周边的人,也算是启蒙出了一点小成果,希望能和博主一起迎来天朝的黎明!

      删除
  8. 灭绝支那贱畜2021年2月23日 00:22:00

    博主的故事写的不错,资料详尽逻辑明晰,如剥洋葱层层道来,nice

    支那猪圈向来奉行“刑不上士大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更污蔑三权分立效率低下,吹嘘所谓“三权合作”,若有水门事件走向会完全不同,文明与落后的鲜明对比,我是完全不爽这种野蛮国家滴,越是对比越是觉得支那猪圈真是人类社会之毒瘤

    回复删除
    回复
    1. 灭绝支那贱畜的打手2021年2月23日 00:38:00

      好久没见灭绝兄回复了,五毛说你在欧洲感染支那肺炎挂了,蛤蛤蛤蛤蛤

      删除
    2. 挤一挤,俺是后面才来的,没赶上认识灭绝兄,但你的脱支论俺完全赞同,学习吸收完毕,以后灭支大业必有俺一份力!

      删除
    3.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3日 00:49:00

      TO ‘灭’系五毛

      打个招呼。五毛工作辛苦了。

      删除
    4. 灭绝支那贱畜2021年2月23日 00:58:00

      to 1单元
      那它要失望了,我没挂,蛤蛤蛤蛤蛤

      删除
    5. 俺的评论:比起灭绝兄,俺更倾向于Zeroth兄是【支那驻美五毛】。

      博主养的五毛读者太多了,它本人很可能也是。

      删除
    6. 灭绝支那贱畜2021年2月23日 01:04:00

      忘了写,6单元是to2单元大队长滴

      删除
  9. 灭绝支那贱畜2021年2月23日 00:54:00

    反共必须反支,支是滋生共的土壤,一丘之貉,你们认识不够太naive,再学习一个
    既然喜欢封禁言论,用微信不香吗,来到自由的国度行使支那猪圈的法则,何苦?
    判断该群是支畜聚集的垃圾堆,不值得入

    回复删除
  10. 灭绝兄才是naive。。这条钓鱼网警支蛆每篇都来发钓鱼链接,只有支蛆才会上当被抓去烤蛆

    回复删除
  11. 灭绝支那贱畜2021年2月23日 01:13:00

    to 2单元
    钓鱼也是有可能滴,你补充的很好

    回复删除
  12. 感觉文中提到的对于宏观历史而言的“馄钝性”、“蝴蝶效应”为“幸存者偏差”这种表面现象相对更深一层次的原因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10楼的网友
      关于“幸存者偏差”
      导致这种偏差的原因有很多。
      不理解“蝴蝶效应 & 混沌性”可能会导致这种偏差;
      信息来源太单一,也可能会导致这种偏差;
      知识结构太单一,也可能会导致这种偏差;
      ......

      删除
    2. 哈哈谢谢博主回复

      另:我知道我字打错了,但为了评论区的信噪比,就没有通过再次留言来修改,因为我认为评论区的大部分人都能够看得出来是我敲错键盘了:)

      删除
  13. 对博文做一些细节的补充。

    1. 民主党主导国会
    尼克松执政的六年多期间,民主党完全控制参众两院,所以总统和国会比较闹僵。
    不仅如此,自1954年国会选举算起,民主党连续控制参议院26年,连续控制众议院40年之久,应该破了历史记录。这期间的共和党总统们,日子应该不太好过。
    (想看哪个政党历年主导国会和白宫。参见这里: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vided_government_in_the_United_States)
    还要考虑到,七十年代的党争比今天差了一截。如果当时的民主党有金斯利奇这样的民粹派,或者有麦康奈尔这样的阻挠派,政治纷争就更激烈了

    回复删除
    回复
    1. 2. 秘密录音系统是罗斯福开创的

      起码从二战开始,小罗斯福在白宫内部就搞了一套录音系统,只有靠近总统的人才知道。这个系统在尼克松之前应该一直是手动的。福特上台后,对外公开说这个传统已经停止了。

      删除
    2. 3. 又是猪队友

      从7月13日到7月23日,如果尼克松在白宫南草坪搞个火堆,然后把录音带全烧了,从法律上讲依然合法。但是恰恰在关键时刻,总统因为肺炎进了医院,由幕僚打理日常事务。尼克松确实想销毁录音带,但是幕僚长霍尔德曼反而认为,如果公开某些录音带,会帮尼克松一把(你看我没有蓄意隐瞒)。所以尼克松最终没销毁证据。这不光又是一个蝴蝶效应,还说明尼克松的猪队友判断力很差。

      删除
    3. 4. 苏联的反应

      尼克松辞职后,苏联高层的反应大多很震惊,勃氏,柯西金等人觉得不可思议,不就是窃听民主党总部嘛,在苏联稀松平常的事情,怎么会以这个理由赶堂堂的美国总统下台呢?他们认为是尼克松的政敌在故意破坏美苏关系。

      删除
    4. 美国不是有独立的司法机构最高法院吗?怎么还有一个隶属总统的司法部呢?

      删除
    5. TO 补充(11楼)
      首先,感谢你发了多条留言,对本文进行补充 :)
      针对你的几条留言,俺分别回复。

      关于“民主党控制国会”
      感谢贴出维基百科的链接,其中的对照表,确实非常直观。
      二战后民主党长期控制国会,很大程度是因为小罗斯福——他主政十多年,是民主党的全盛时期,共和党被全面压制。
      如果从更大的跨度看,1933~1981(从大萧条到里根),期间共和党只有两次控制参众两院,每次只控制了2年。其它44年,都是民主党控制参众两院。

      关于“美国的党争”
      对比几十年前,如今的党争确实更严重了。

      删除
    6. TO 补充(1单元)
      关于“白宫的录音系统”
      感谢你的提醒,俺在本文中又补充了一段。

      删除
    7. TO 补充(2单元)
      关于“为啥没销毁录音带”
      感谢你的补充,不知你这个说法的出处是哪里?
      俺在《美国宪政历程》中看到一个有点类似的说法——
      尼克松担心迪安之后还有其他核心幕僚背叛。万一某个幕僚把自己的罪行载赃到总统身上,总统可以用录音带反击。

      俺认为:
      上述这个说法只是推测。尼克松本人是否真的这么想,俺不太确定(除非他把这个想法与别人说过)

      删除
    8. TO 补充(3单元)
      关于“苏联高层对水门事件的惊讶”
      这点比较好理解。
      专制集权体制中的官僚,比较难理解【制衡体制】这种运作风格。
      专制集权体制,通常也会标榜“民主”。但专制体制中的官僚知道,所谓的“民主”只是骗骗人的。
      由于他们自己是这样,他们会想当然地误以为:其它体制的民主也是假的

      删除
    9. TO 4单元的网友
      看到你的留言之后,俺已经在博文中补充了一段,专门谈“司法部”这个名称的翻译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误解。

      删除
    10. TO博主(8单元)
      这也有可能是一种污名化策略,用来忽悠独裁国家里面那些信息源单一的老百姓。就是:“我虽然很差,但别国政府也不咋滴,他们一样也是假的”。在墙内这种比烂和污名化很常见。
      话说博主这里用极权代替集权会不会更准确一些?

      删除
    11. 国会控制权那段,确实很有趣。小罗斯福之前,反而是共和党连续控制参众两院。里根之后,也是共和党主导参众两院,但是不是压倒性优势,白宫的归属权也是势均力敌

      删除
    12. 对官僚系统来说集权更准确
      极权是指政府控制社会方方面面的意思

      删除
  14. 看看人家是咋生活的
    一直意淫
    似乎是没有意义
    https://infovb.org/

    回复删除
  15. 水门事件讲的挺清楚,不过有个细节不够准确。众议院弹劾投票只通过了House Judiciary Committee而没有在全部众议院投票。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Samuel(13楼)
      感谢老熟人捧场,并指出博文中的错误。
      刚才已经更正了。
      另,
      好久没有看到你留言了,估计你平时在潜水,偶尔才冒泡 :)

      删除
    2. 的确潜水居多,但是博文每篇必看啦 :)

      删除
  16. 再插一句,美国的弹劾是这样子的。众议员投票进行impeach,过半数则为impeached。参议院投票进行convection, 过三分之二则为convicted. 两个状态独立,即使没有convection,但是impeached这个状态不变。(所以Trump is impeached twice不变。)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Samuel(14楼)
      关于“弹劾的相关概念”
      感谢老熟人进一步澄清“弹劾的相关概念”。
      俺的理解是:
      众议院相当于“检察官”,参议院相当于“陪审团”。
      impeached 状态相当于是“被控告 or 被起诉”;convicted 状态相当于“被定罪”。

      导致混淆的地方在于【中译文】——
      如果把 impeached 翻译成“被弹劾”,会有误导性,有些人会理解为“因为被弹劾而下台”。

      删除
    2. 如果把弹劾过程和法律定罪过程比较,这是比较直接的对比。但核心上Impeachment Is a Political Process, Not a Judicial One,所以不是每一步都能对应。维基百科上这么说: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has the sole power of impeachments while the Senate has the sole power to try impeachments (i.e., to acquit or convict)。注意sole power。

      中文翻译(和人们的理解)的确比较有误导性。弹劾但是没有定罪不会导致下台。弹劾并且定罪才会导致下台。弹劾并且定罪的惩罚除了下台还有一条是终身不得担任公职。这个第二项惩罚需要再投票一次来决定。

      删除
    3.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4日 09:30:00

      TO Samuel 14楼
      不是"convection(对流)",是"conviction(判决有罪)"。

      删除
    4. 赞同2单元的评论,弹劾过程中的【定罪】不是刑事意义的,更像是民事意义的,也完全是一个政治程序。
      【终身不得担任公职】这个惩罚是独立于【罢免】,而且宪法没说明这个惩罚手段到底要不要【2/3多数】。

      删除
    5.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4日 11:17:00

      TO 4单元
      对于【终身不得担任公职】这个惩罚,宪法已经明确说明这个惩罚手段只要过【简单多数】(二分之一多数)就可以了。但是这个惩罚要在【2/3多数】的Senate conviction【成立】的前提下,所以关键难点还是conviction所需要的【2/3多数】。

      删除
  17. To随想
    尼克松整治生涯副总统那段:“据说那几年美国的国是访问。”国事访问错别字了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15楼的网友
      关于“国事 & 国是”
      这两个词汇都可以用,而且都有典故出处。
      俺的理解:
      【国是】更正式一些,“国是”指的是特别重大的“国事”。
      “国是”中的“是”应作“是非”理解。

      删除
    2. 字典解释说国是是指战略方针,方向等。而国事则指具体事务

      删除
    3. 原来如此,是我臆断了。

      删除

  18. 2047论坛是一个简体中文/畅所欲言/秩序井然/匿名的网络社区,它的网址是 https://2047.name 。

    2047论坛通过行之有效的多项手段过滤谣言、低质量内容和仇恨言论。

    由于2047论坛已经被中国政府封锁,访问前请安装免费且安全的、来自爱沙尼亚的翻墙软件“迷雾通”。

    迷雾通(墙外):https://geph.io/zhs/

    迷雾通(墙内可访问):https://github.com/geph-official/geph2/wiki/迷雾通(免翻墙镜像)

    回复删除
    回复
    1. 2047和品葱以及膜乎,这三个站一直闹矛盾,哎。
      这还都是讨厌共产党的,结果闹起来(对自己人)都狠的一B,也不知道是不是中共网军在带节奏

      删除
    2. 这很正常,支蛆天生喜欢互吃,就连蛆博主也爱吃读者。

      删除
    3. 我来爆个料:
      2047站长thphd是深圳的一个物理老师,由于疫情影响收入,只能在家开网站营生。其女友rebecca也是广东人,曾经在品葱混到管理,后与鹿儿等人发生分歧,被扫地出门。在2049bbs因为端点星案被橄榄后自立门户,“继承”2049的数据成为现在的2047。

      删除
  19. 日前,网传中国某地灯柱上的官方宣传标语中,疑似用“陋刃”替代简体字“陋习”。有人认为可能是为避讳“习近平”以免落入文字狱,也有网友认为或是底层官员的“高级黑”。
    网上传出的这张照片,背景是一栋路边建筑,其一层有一家汽车修理铺,铺面门前灯柱上的官方标语为“提高文明卫生水平 革除陋刃”。网友认为,出现“陋刃”一词,显然是用“刃”字替换简体字“习”的结果。
    目前还不清楚照片的拍摄地点,但从标语和修车铺招牌上的简体字判断,应该是中国大陆某个城镇。

    网传中国大陆某地的官方标语中出现“革除陋刃”字样。(网络图片)
    还有网友分享截图指,在大陆微博上,无论搜索正体字“陋习”还是简体字“陋习”,都不显示任何结果。

    大陆微博搜索屏蔽了正体字和简体字的“陋习”。(网页截图)
    有推特网友认为,这显然是为了避免使用由习近平姓氏所组成的贬义词,以免陷入文字狱。也有人猜测,这也可能是下层官员的“高级黑”,暗示习近平“称帝”。
    在中国古代,遇到本朝历代皇帝的名字时,通常都要避讳。有网友调侃,古代若为避讳而修改字形的话,通常是少写一笔,所以“陋习”应该写成“陋刁”

    回复删除
    回复
    1. 梦回大清爱。
      我就是不知道,习包子为啥这么敏感?真把自己当皇帝了?

      删除
    2. 兲朝日人民报坏球时报2021年2月23日 17:16:00

      美禁新疆棉花 中国巨额出口时装链断裂
      美禁新疆棉花 中国巨额出口时装链断裂
      为了制裁中共在新疆地区侵犯人权和强迫劳力,上月美国川普政府禁止从中国新疆进口棉花等产品。图中国新疆地区的棉花地。(China Photos/Getty Images,2007 年9月22 日)
      更新 2021-02-23 12:05 AM 人气 4078 标签: 新疆, 棉花, 制裁, 川普, 时装, 供应链 Facebook Twitter Line 复制链接 Print 【字号】 大 中 小 正体 简体
      【大纪元2021年02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简综合报导)为了制裁中共在新疆地区侵犯人权和强迫劳力,上月美国川普政府禁止从中国新疆进口棉花等产品,这对世界服装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数十亿美元的时装供应链断裂

      《华邮》2月22日报导,上个月,中国棉纱生产商新疆华孚时尚公司(Huafu Fashion Co)向投资者发出警告。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备案文件中说,“多个美国品牌已取消订单”。华孚去年亏损至少5,430万美元,而该公司2019年的净利润为6,250万美元。华孚是为数不多的公开承认受到制裁影响的供应商之一。

      今年1月13日,美国将中国87%的棉花产量(新疆地区产棉量,占世界供应量的五分之一)列入黑名单,全球数以千计的公司受到了影响。

      根据禁令,美国海关(CBP)官员可以禁止进口他们怀疑用新疆原材料制成的产品,无论这些产品是直接从中国进入美国,还是从其它国家进口。海关在给《华邮》的一份声明中说:“公司不能再以‘不知情’为由。”“海关向贸易界传达了非常明确的信息:请了解您的供应链。”

      于是全球贸易史上,出现了时装业罕见的一幕:数十亿美元的供应链几乎在一夜之间因人权问题而崩溃。

      世界时装品牌纷纷撤离中国大陆

      美国、英国、澳洲、日本等国的企业对新疆棉花和其它产品陆续实施进口限制。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高级副总裁内特·赫尔曼(Nate Herman)说,美国各个时装品牌正在努力从供应链中剔除来自新疆的棉花,虽然这一过程因疫情而减慢了速度,“但是我们越来越接近目标。”

      例如,品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在去年7月份宣布“正在积极退出新疆地区”,而旗下有Old Navy和Banana Republic品牌的Gap表示,已禁止供应商直接或间接从新疆采购产品、组件或材料。

      瑞典品牌“宜家”(Ikea)表示,在美国海关禁令发布后,他们“停止了所有向美国运送含有新疆棉的货物”,宜家和H&M都表示,供应商已经停止了从新疆的新棉花采购。

      耐克表示,已经确认其供应商没有使用新疆的纺织品或短纤纱,并向他们传达了新的要求。

      《华邮》报导,越南媒体《越南投资评论》说,总部位于香港的纱线巨头天虹集团(Texhong)在新疆设有分公司,由于美国制裁的缘故,该工厂正在将部分生产转移到越南,但报导中没有直接提到制裁,而是含糊的表述为“中美之间紧张局势升级带来的不确定性”。

      中国增加棉花进口

      《华邮》报导,台湾纺织业联合会会长黄先生(Justin Huang)表示,台湾纺织制造商在去年9月收到西方品牌商的通知,要求确认其棉花来源。他说,美国商人根本不想要任何来自中国的棉花,因为很难确认到底来自中国哪个地区。

      黄先生介绍,美国商家非常敏感,在政府宣布这一消息之前,已经开始转移生产线。

      美国巨人(American Giant)品牌创始人贝亚德·温思罗普(Bayard Winthrop)表示,西方品牌在中国订购服装时,通常只与最后的缝纫厂打交道,而不必调查该工厂在哪里采购面料或纱线。但如果工厂是从中国购买的纱线,那“几乎肯定是新疆棉花做的”。

      中共的官方贸易数据反映了制裁造成的影响。去年中国的棉花进口增长了16.7%,其中美国、巴西和印度是最大的供应国。而中国的服装出口同比下降了6.4%,但所有纺织品的出口增长了9.6%。中共官媒《中国纺织时报》 去年9月的一篇报导说,中国增加了棉花进口,以“减少对美纺织品出口的风险”。

      删除
    3. 美国媒体《网关专家》周二报道,澳大利亚记者科里·贝纳迪(Cory Bernardi)是第一个报道乔拜登明显痴呆的著名主流主持人。任何人都会注意到乔拜登反应迟钝,但美国主流媒体没有人明晃晃的指出这个问题。实际上,拜登正处于认知能力下降的加速阶段。


      阿波罗网李文波编译,美国媒体《网关专家》周二报道,澳大利亚记者科里·贝纳迪(Cory Bernardi)是第一个报道乔拜登明显痴呆的著名主流主持人。任何人都会注意到乔拜登反应迟钝,但美国自由派媒体没有人足够有力地指出----拜登精神恍惚。实际上,拜登正处于认知能力下降的加速阶段。
      周五贝纳迪和观众分享了他的观点:"民主党和有毒的主流媒体对川普的仇恨太深了,以至于他们选择不强调任何可能破坏拜登形象的问题。即使在拜登宣誓就职后的现在,许多人仍然拒绝说出拜登的痴呆真相。"
      周一晚上,新闻极限电视台的主持人斯汀菲尔(Grant Stinchfield)也对乔拜登的认知能力下降发表了看法。
      斯汀菲尔说,“节目里有位西奈山医院(Mount Sinai Medical Hospital )的医生,观看了30个小时的拜登视频后,做出了诊断:乔拜登患有早期到中期的痴呆症。现在拜登在总统的位子上了,我相信乔拜登的精神状态是一个明显的国家安全威胁。现在世界上其它国家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斯汀菲尔最后表示,“拜登不应该管理这个国家。

      删除
    4. 合情合理,伟大[b]习主席[/b]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最高政治尊严,如果不避讳,可能会有反华分子借提发挥,挑战最高政治尊严,伤害中国人民的政治感情。

      删除
    5. 【看中国2021年2月26日讯】(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近来因中共政府刻意隐瞒武肺疫情引发民间不满,不少民众将矛头指向“亲自部署亲自指挥”的习近平,并创造性地在网络社交平台开始转发“翠”字,暗讽习近平。相关信息引发热议后立即遭到网管封杀。
      近日微博掀起对“翠”字的讨论,其含义为改字的拆解:“习卒”或“习二卒”。也有人指“习卒习”发音类似“习主席”。随着网友对“翠”的讨论热度持续上升,甚至微博还出现了“每日祈翠超话”,引起网管注意。随即相关信息遭到“和谐”,不少网友也因转发或参与了相关话题的讨论而遭到帐号封禁。
      习近平习近平
      近日微博掀起对“翠”字的讨论,其含义为改字的拆解:“习卒”或“习二卒”。(图片来源:微博)
      习近平习近平
      网络曾一度流传着来热播电视剧《甄嬛传》的“驾崩梗”。(图片来源:微博)
      截止发稿前,记者在新浪微博搜索“翠”字发现,该字暂未列入“搜索禁词”,而是将搜索结果进行了精细化删除处理,目前仅能显示包含此字的人名和地名。
      对此,新浪微博投诉部门未作出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该“新解字”出现前,网络曾一度流传来自热播电视剧《甄嬛传》的“驾崩梗”,如“在此真心祝福吾皇驾崩”、“信女愿一生吃素”等。
      据了解,去年在微博就有“今日祈翠”、“祈翠超话”等话题出现,均遭到封杀。而这次“翠”成为热点话题,事缘日本一款手机游戏“偶像梦幻祭2”于2月21日在官方微博发布活动信息时,将该游戏中角色“高峰翠”的“翠”字隐去,使用英文名字替代。当时主办方还特别强调,“由于特殊原因,暂时使用罗马音代替,还请各位制作人理解并友好交流,不要讨论过多无关的事情”。该声明引发网友遐想。
      习近平
      日本一款手机游戏“偶像梦幻祭2”于2月21日在官方微博发布活动信息。(图片来源:微博)
      有关“翠”字的讯息和评论虽在微博被消失,但早有网友将截图搬运至其他网络社交媒体群组,激起网友再度讨论。有网友嘲讽道,“以后中国翡翠市场堪忧”、“说羽不说卒,文明从我做起”。
      事实上,今年“春节”期间,就有一批中国网友计划在各大社交平台举办“辱包拜年祭”直播活动,并在多个影音频道如“新蛤社”、“墙国蛙蛤蛤”、“乳膜新联社”、“乳透社”等播出,结果遭到网管“屠群”或“爆破”,更有工作人员莫名“失踪”。其后中国视频网站bilibili(B站)又疑似奉旨出征,向YouTube平台举报主办方的频道几近封号,后主办方与YouTube平台交涉后恢复了部分视频和帐号。
      习近平 维尼
      中国一群年轻人计划新年直播“辱包拜年祭”戏谑习近平。(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删除
  20. http://i.ntdtv.com/assets/uploads/2021/02/Eu1wWRSWQAEqHK6.jpg

    回复删除
  21. 最近的辱包素材篇,【中括号】内为包子读法(庆丰话),前面是正常的中国话
    从【葱】林法则,信息共享【抢】
    穆罕奈【憨】德
    波【po】澜壮阔

    回复删除
    回复
    1. 问博主一个问题:如何将一个代理服务器和端口这种地址转变为虚拟网卡?因为Windows自带的代理服务软件可能会漏网,想通过虚拟网卡的方式,让所有的软件都走那个代理来联网,防止暴露公网IP。

      比如实机开了个tor,IP:192.168.1.2
      虚拟机代理服务器填写192.168.1.2:9150,某些东西不会老老实实走这个,因此需要虚拟机通过这个地址+端口创建虚拟网卡,强迫那些软件走tor。

      删除
    2. 支蛆博主几年前早就写文章教你们怎么弄啦,智障支蛆却在这当伸手党,果然粪坑里的蛆都是活该的。

      支那00后都这样,怪不得它们加速灭绝。

      删除
    3. 如果你用的是虚拟机的话,直接把虚拟机的唯一网卡设置成Host-Only就行了,这种网卡是不会和互联网产生任何信息交换的

      删除
    4. TO 3单元
      Host-Only最好在宿主机设防火墙。如果不想在宿主机设防火墙,就用Internal。VirtualBox提供Internal。

      删除
    5. 在Host设置防火墙是基本操作啦 :)别的不说,哪怕是linux 超级小小小白用户,至少也懂得把ufw打开对吧:)
      其实我很好奇,想问问博主,Host 有没有必要采取“主机断网”的方式?比如用防火墙限制除了虚拟机之外的软件和互联网通信,即所谓的“Host断网,Guest联网”

      删除
    6. 有必要。若宿主机为windows的原因(相信大部人都是这个配置),微软会偷偷连接服务器升级服务器,收集数据,据供一些“个性化”服务。
      如果误操作,宿主机染上木马病毒,未连接网络也不至于成为肉鸡。
      但微软的防火墙规则默认对几个系统服务开启,就算禁止联网,系统也会偷偷加上去,很难配置。

      删除
    7. 若宿主机为较为干净的linux类系统则没多大必要。
      其实只让虚拟上网很简单,不用去折腾防火墙规则。买块USB无线网卡共享给虚拟机系统用,并开启随机MAC地址,原本属主机网卡不联网即可。

      删除
  22. 博主开头的信息是否暴露了自己的坐标,在北方?结合行业容易锁定你的城市,建议以后小心哦,多放烟雾弹!

    回复删除
    回复
    1. 支蛆博主跪舔习蛆蛆,屏蔽辱骂习蛆的发言,证明它的坐标在支那北京中南海。

      删除
    2. 但是这一条骂评发了出来且没有屏蔽,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删除
    3. 在揭穿支蛆博主真面目後,它稍微收斂了言論控制,所以要繼續揭穿支蛆博主的醜陋嘴臉

      删除
    4. TO 3单元
      欧!亲爱的五毛,您竟然会辨证地看问题?天哪,这真是太神奇了
      希望下次您亲爱的妻子被别的男人玷污过后,您还能在这儿谈笑风生,用辨证法看待这件事情:)

      删除
  23. 从「水门事件」到败登集团的窃选才过去了近50年。
    败登集团的窃选原本是比「水门事件」更大的政治事件,引发了美国人民的强烈愤怒,但在左流媒体舆论导向以及充当民主党“冲锋队”的黑命贵、ANTIFA组织暴力威胁下, 败登集团得以非法上位。
    败登篡位后,利益集团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邀功论赏,对川普阵营反攻倒算,甚至要赶尽杀绝。
    与此同时,“多猫腻”投票机的开发公司也开始得意洋洋地发起所谓的诽谤诉讼,赔款金额动辄几亿甚至十几亿.......

    回复删除
    回复
    1. 不知道美国的百姓能不能采取抗税、消极怠工、建立平行政府之类的方法来把“大政府”勒死为“小政府”(此处的大和小是相对而言的)
      要是能够找到让政府“缩权”的方法,那么这个发明的意义不亚于“建立民主体制”(这关乎到民主体制在建立过后能够存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

      删除
    2. 编程随想跟公知一样,说什么美国民主一旦出了问题,民众立马拿枪造反推翻暴政。满满的都是骗。

      删除
    3. 编程随想=皿煮小清新。霉国白皮猪和支那汉牲已经快没两样了。民主=恐怖平衡,霉国白皮费拉不堪,只配被败灯、床铺等政客“公开谋杀”。蒙古国在09年有“火烧中南海”,霉国白皮现在敢吗?

      删除
  24. 确实和今年的情节很像啊。一个好人、爱国者被一帮小人、卖国贼罗织罪名构陷的故事。

    回复删除
  25. 蝴蝶效应太真实了,如果不是水门事件,被B-52吓破胆的越共又怎么会占领越南全境呢,一个国家的命运竟然取决一帮傻逼的傻逼操作。

    回复删除
  26. 看起来特朗普跟尼克松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刚愎自用,与媒体交恶,与国会交恶,指责民主党舞弊......

    但是尼克松是职业政客,特朗普是商人,尼克松执政能力好歹有两下,特朗普是完全没有章法。就以冲击国会事件为例,对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基本上是双输博弈,还给了敌对政党和媒体的舆论弹药。

    回复删除
    回复
    1. 你说的双输是哪双方?博弈的双方?

      删除
  27. 编程随想公开反川、否认2020大选舞弊:
    "大选结束之后,共和党指责民主党舞弊(列位看官,这一幕是不是有点眼熟)。"
    "单从这件事情上看,尼克松这人还是蛮有大局意识滴(不同于某些只看重个人利益的政客)。"
    这是多么希望川普拱手把总统送给北京拜登啊!

    回复删除
    回复
    1. 编程随想公开支持中共力挺的拜登书记,贬低反共前线的川普大神,我算是看透你了!

      删除
    2. 拜登答应花大量资金抵抗疫情,其实没考虑后果;拜登的防疫成本比川普高,弊大于利。川普在美墨边境建墙,表面上浪费国家资金,其实真正浪费资金的是非法移民,墨西哥偷渡美国非法驻留。所以拜登不如川普;新冠病毒是要防控的,关键要考虑性价比,拜登是花很多钱却很低效。

      删除
    3. 博主还是 naive,要知道现在美国已经不是当年的民主灯塔了,民主党又在绥靖中共,这样下去中共再执政几十年都不奇怪。

      删除
    4. 博主不naive。他清楚得很,就是故意带风向。
      美国也是一直都没变。当年二战参战前宁可自己石油几乎短缺也要卖油给日本。

      删除
  28. 终于看到新博文了

    话说,现在讨论比较多的,除了弹劾以外,缅甸的事情也挺受关注吧?
    这应该是拜登上台后,遇上的第一个大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好,估计不少还有些幻想的网友都得心凉了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null(26楼)
      多谢老熟人捧场 :)
      缅甸的事情,俺也在关注。

      删除
    2. To null
      缅甸两派都是中共的人。拜登上任没积极主动表态,中共杀鸡给猴看,吓得拜登老老实实打了两小时的电话,在CNN上说中共干的事都是"cultural norms"。
      自己去搜集信息、自己思考,比听别人讲有意思。

      删除
    3. 感觉2单元低估了缅甸局势的复杂性。
      军人政府很滑头,跟中共的关系很微妙。吴登盛上台前,军政府就取消了几个中资水坝项目。中共反而跟民盟更谈得来,至少昂山为了吸引外资,不会随便毁约。
      西方国家对缅甸的政治影响力微乎其微。

      删除
  29. 普通群众不管返乡不返乡,不会影响上网. 是否隔离也不会影响上网吧.某些群体才会影响到上网. 那就是平时过年不加班.今年过年要加班. "由于疫情的缘故,今年春节比较特殊。俺在2月上旬和中旬降低了在线活动的频率"
    如果属实,可以推测.博主过年可能加班了.我暂时没理由陷害博主.如果我这样的人都能做这种猜测.那么这种信息累积几年就是巨量信息了.博主好像介绍过浏览器指纹之类的. 利润上积累的信息够多,就能把范围缩到很小很小.

    回复删除
    回复
    1.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3日 23:32:00

      但是不要忘记博主发布的消息从来就可能是烟幕弹“假作真时真亦假”

      删除
  30. 回复
    1. TO zxgthy@gmail.com(28楼)
      多谢老熟人捧场 :)

      删除
  31. 大选结束之后,共和党指责民主党舞弊(列位看官,这一幕是不是有点眼熟)。共和党的好几个高层都提出:要在几个有争议的摇摆州重新计票,但是尼克松大度地表示:承认败选。他的理由很简单——当时正值美苏冷战高潮,而1960年的大选,涉及到两党的政权交接(艾森豪威尔是共和党,肯尼迪是民主党)。尼克松认为:重新计票会引发漫长的法律诉讼,可能导致政权过渡出现变数;万一苏联利用美国政权交接的混乱,趁机发难,那就麻烦了。
      单从这件事情上看,尼克松这人还是蛮有大局意识滴(不同于某些只看重个人利益的政客)。

    拜登政府对中软弱、取消制裁、不玩脱钩、还要加强在各个议题上的对话和合作,什么叫为了大局啊(战术后仰)

    回复删除
  32. 尼克松不信任他领导下的政治体制而另立水管工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他是加州人,不属于政治精英集团出身,本质上和官僚系统合不来,所以他其实像个征服者坐在前朝皇帝的位置上。不仅仅是赫姆斯和胡佛,还有罗杰斯的国务院,这就是为什么他非要用基辛格来搞后门外交。

    回复删除
  33. 川普其实和尼克松有点相似的,但区别在于川普应对水土不服的办法只是单纯的开了自己不爽的人,比起尼克松准备搞秘密特工,川普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可能其实更有效。

    回复删除
  34. 到底是哪5个人知道录音系统的存在?除了尼克松自己和巴特菲尔德以外?
    另外我觉得可能性1更大一点,尼克松不可能在灾难临头的时候还觉得自己仅凭安插的4个大法官才能翻盘,这个巴特菲尔德一股边缘人的味道,很可能不在尼克松的考虑之内。

    回复删除
  35. 博主这次不写缅甸政变的文章,又写美国总统,太意外了 :(
    我看出来了,博主的【言外之意】是:川普跟尼克松差不多,都是“刚愎自用”的政客,所以会遭到民主党弹劾,因为博主反川并支持拜登。

    回复删除
    回复
    1. 博主的意思是 川普还不如尼克松,尼克松至少还有政治能力 :)

      删除
    2. TO 不死之身
      川普是个称职的总统,虽然算不上伟大,他起码兑现了竞选承诺。我知道博主不喜欢川普,但没必要借这篇文章【指桑骂槐】,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接把川普批判一番。

      删除
  36. 博主如何看待佩洛西领导的美国众议院对川普的两次弹劾?尤其是后面一次弹劾,川普已经下台了,这种弹劾是否违宪,是否是纯粹的报复?

    回复删除
    回复
    1. 民主党要把川普往死里搞,而博主支持拜登,不会反对民主党破坏美国宪法。

      删除
    2. 美国这次大选,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媒体。无论是传统的媒体,还是社交媒体,都在一边倒的挺拜登、打压川普。对于拜登儿子丑闻是、硬盘门都尽量少报道甚至不报道。对于这次大选舞弊都是统一口径没有证据显示有大规模舞弊,社交媒体twitter、facebook甚至对谈论大选舞弊直接删帖封号,川普的每条关于大选信息的帖子全部被twitter标上有争议的或者不实的信息。拜登上台后,facebook和twitter,包括youtube,全部停止川普账号,科技巨头联合绞杀parler,根本不让川普有机会发声,可以说是相当的疯狂。

      几个摇摆州听证会上,大量的视频证据显示非常明显的舞弊,结果最高法院却不受理,就连德州的起诉也一并否定。还有唱票直播中,川普的票数不增加反而减少,而拜登增加的票数正好是川普减少的票数。川普本来在6个摇摆州全部领先,结果却出现几个小时的暂停计票,重新唱票后,拜登的票数狂增,包括川普在内的几个候选人的票数几乎没有增加,最后拜登反超,出现了著名的拜登曲线。如此明显的选举舞弊,美国媒体、科技巨头和最高法院都视而不见。

      拜登作为47年的老油条政客,只赢下200多个县,奥巴马当初赢了400多个县,奇怪的是拜登居然比奥巴马多了近一千万的选票。拜登就职当天,部署在华盛顿的兵力是伊拉克驻军的3倍,到现在还有5000驻军,国会大厦周围布满了铁丝网,到现在还在,既然是合法总统,它们怕什么?

      佩洛西两次弹劾川普,第二次荒唐到连听证会都没有,十几天就启动了弹劾程序,而且还是在川普下台以后,这么多荒谬的事情居然都堂而皇之的上演了。

      不知道博主对这些事情如何看待?

      删除
    3. 博主每次都对这种问题装没看见,像是提问的人智商太低一样。

      删除
  37. 那太太是被暗殺吧,另外博主感覺已效忠中共很久了

    回复删除
  38. 岁静好婊编程随想2021年2月25日 18:57:00

    编程随想已经连续好几个月,好几篇博文没讲政治,没骂共产党了,编程随想老了,没有当初的锐气了,竟发一些不痛不痒的文章,和政治几乎不搭边,什么每周转载、什么安全报、什么博文汇总、什么电子书...全他妈凑数!不愿意写就停更看算了,何必呢,何必这样呢,敷衍大家也敷衍你自己

    回复删除
    回复
    1. 本文跟政治不搭边?是不是只有批评中共的文章才跟政治沾边?

      删除
    2. 维稳博主早就暴露换人了。

      删除
  39. 本来下面某些问题想问博主,不过博主很忙不看邮箱,所以干脆发评论区问大家吧。

    回复删除
    回复
    1. 为啥招供会关更长时间?据本人所听说的,如果某个人因为所谓的煽颠,翻墙等罗织的罪名,被衙门抓进去然后招供了,关的时间反而比不招更长?

      删除
    2. 香港为什么是中国不可或缺的金融中心?为什么上海,深圳不能代替香港的地位?或者换个问法,香港有什么功能是大陆没有的?

      删除
    3. 中国如果转型知识密集型经济失败,又遇上产业链转移,后果到底是啥?我读过了博主有关中美关系的几篇博文,但是这个问题我没有从博文中得到什么印象,这里的一些高手可否指点迷津?

      删除
    4. 品葱接受时间考验了吗?据本人观察,新品葱已经持续运作一年多,党国没能端掉。但是信噪比自从武汉肺炎爆发后,就一路恶化。大伙觉得这只是论坛的通病,还是品葱本身有一些问题?

      删除
    5. 中共垮台后,中国转型期会重蹈袁世凯称帝覆辙吗?墙国没有欧美国家成熟的公民组织,反抗精神甚至比香港人民还差。原子化的社会,有一天面临党的垮台,很难想象会有什么好的结局。最担心的就是重蹈一百年前的覆辙,党指挥枪不再是原则之后,由军人集团掌握政权

      删除
    6. 武汉肺炎爆发后,本博评论区和品葱等键政论坛都出现了大量支黑五毛,很明显是中共有意搅浑水。不过新品葱本身有很多问题,流量快速下滑变成粪坑是鹿基站等管理层咎由自取

      删除
    7. 俺支持支黑,难道支不该黑?

      删除
  40. ########################
    # 揭露党国嘴脸 #
    ########################

    program think先生,好久不见。你可以说暗示我多回了。
    你知道我是谁,我有打算给你写一封私信,具体内容不谈。
    我只能说,再接下来的4个月里(到今年的8月底),
    如果在某种程度上,达成2两个条件(要素),我会发一封私信给你。
    这两个条件与你无关,确切来说是类似于某种--蝴蝶效益
    但愿,你能够看到这条留言。

    回复删除
  41. 本文非常应景,感谢博主详细介绍。

    回复删除
  42. TO 编程随想
    错过了博主的发文时间,上次博文的问题还希望博主看到能恢复下,万分感谢!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21/01/weekly-share-149.html?comment=1612168151574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21/01/weekly-share-149.html?comment=1612185723891

    回复删除
  43. 不知道这篇文章能否为博主及众读者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别重蹈覆辙):
    (文中的超链接已由我手工转换为BBCode语法,其中一处无法链接到足够安全的网站(该网页有被挂马的风险),故被我剔除)
    全文内容如下:

    [quote]
    人们为什么拒绝获取帮助?——由“反疫苗”现象想开去
    说在前面的话:我本打算为这篇博文及以后的博文添加英文版翻译的,同时这个主意也不是我脑子一热想出来的:很久以前我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今天我试了试,发现我的英文水平还不够,写着玩还行,但如果发表出来,可能会“看得大家都不愉快”,所以时机未到,也许将来我自身能力水平足够了后会再次进行尝试。



    好了,言归正传,写这篇博文的灵感,是源于我自身的一个经历:

    在2019年年末,我移居到了一个[url=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9%A1%9E%E4%B9%B3%E7%AA%81%E7%97%85%E6%AF%92]HPV疫苗[/url]被允许接种的地区(但具体到一共提供多少价我没有详细地去了解过)(为了讲述方便,下文简称这个地方为A地)

    我当年还在读书的时候(具体是初中高中还是更早或更晚我不太记得清了)就已经了解过一些和“接种HPV疫苗”有关的常识,也明白不只是女性需要被注射这种疫苗(从健康的角度考虑)

    但在19年年末至20年年初,我却没有把补种此类疫苗的事情看得太过重要(就算年幼时接种过某种疫苗,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对像乙肝之类的病毒的免疫力也会逐渐失去),直到我又一次搬家(前往我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下文简称C地)

    而我再次搬回A地,就已经是20年年末了

    到目前为止,我在A地总共购买过为期一年的医疗保险,从20年年初到该年年末

    上文说过,我没有把“补种疫苗”这件事情看得太过重要,但是,我却清清楚楚地知道因暴露而感染的风险不会因为我的自大而减小

    那么,我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决定呢?这就是我这次的思考以及今天这篇博文会谈论的内容了



    在开始这个段落以前,请允许我链接一篇与“反疫苗”有关的[url=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E%A5%E7%A8%AE%E7%96%AB%E8%8B%97%E7%88%AD%E8%AD%B0]维基百科[/url]

    为了让我今天想要介绍的这种心理现象被更好地理解,这个段落还得由一则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讲起:

    在我移居到A地过后,我也认识了不少像我一样的“[url=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1%AC%E7%9B%98%E4%BA%BA]硬盘人[/url]”(关于移居/移民,就算是在对外来人口接受程度比较高的美国,也存在“融入融合”的问题,但同时也恰巧是这部分人最需要获得别人本不需要什么成本就能够提供的信息方面的援助)

    但据我的了解,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个体拒绝获取此类援助

    为什么?

    我没办法给出一个权威的解答,但却可以谈谈我自己的理解:当一个人向别人求助的时候,此时,别人也理应享有“拒绝的自由”(消极自由),那么,如果提供帮助的这个人为了他(她)自己的目的而提出一些与援助同在的条件——假如这个条件违背了向别人求助的这个人的基本原则(在其价值观里面被无条件相信的部分,其组成有些像数学里面的“公理”)——那么需要被援助的这个人就会面临这样两难的选项了:是放弃这次求助,还是改变自己的原则?

    所以对我来说,我不愿意在不能够给别人提供其所需帮助的情况下向别人求助,否则我就可能会失去“拒绝的自由”,面临是“被迫改变自己的原则”还是“把伸出去的手心向上的手收回来”这样两难的选项。



    那么,这种“拒绝向别人求助”的心理现象和“反疫苗”又有什么联系呢?

    上文说过,我不是因为不知道接种疫苗的好处而错过接种的,恰恰相反,我明知为什么需要补种某些疫苗,却对“补种”这件事情根本不够重视,直到错过我的[url=https://www.cdc.gov/std/Chinese/STDFact-HPV-Chinese.htm]最佳接种年龄段[/url](21岁以前)与医疗保险覆盖的时间段(20年年初到年末)?

    如果对我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我会发现我所追求的是一种“能够掌控自己生活”的满足感:对于“补种疫苗”这件事情,因为是我自己“主动置之不理”的,而不是“本希望接种”却因为缺乏相关的医疗常识或者医保方面的信息而“错过”,所以对我来说,我的生活被我所控制的程度没有因此而减小,所以,我不在乎。



    (除此之外,我也许会在未来有了医疗保险且有本地朋友可以咨询甚至陪同的情况下去补种包括HPV在内的需要补种的疫苗,这种情感倾向也许出自我对这边的医疗系统不了解而产生的害怕心理吧)

    -------------------------

    在这篇博文中我只是根据我拙劣的认知分析了下自己及身边朋友的心理现象,或许有误,或许对我以及大家也没怎么启发作用,所以我会在未来继续完善这篇博文

    期待未来被完善的博文能够更好地帮助到我以及各位读者。
    [/quote]

    回复删除
    回复
    1. 俺用的是复制粘贴,文章在排版方面有一些问题
      但该问题是在发布过后才被发现的
      所以只能希望大伙将就着看..
      :(

      删除
    2. 俺的建议是任由[b]支那贱蛆[/b][quote]自生自灭[/quote]
      因为支那贱蛆属于低端蛆口,垃圾蛆,不值得被同情,甚至不配做蛆

      删除
  44. 我最近看到一篇墙内的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138375228),声讨美式民主与自由。虽然我知道其基本论点是错误的,但找不到反驳的合适事实证据。希望博主能抽空回复一下,最好可以出一篇博文反驳。谢谢!

    回复删除
  45. -----BEGIN PGP SIGNED MESSAGE-----
    Hash: SHA512

    潜水老博友报到 :)
    一直在随想君的帖子里学习,直到现在终于觉得自己的信息安全做的还可以了准备发个言 :)
    期待以后能多多和博主互动。

    - --------------
    本消息使用GPG签名,请前往 https://www.mediafire.com/file/pcyk9oo9yrt1sw5/rat-pony-genius.asc/file
    下载公钥。
    - --------------

    -----BEGIN PGP SIGNATURE-----

    iQKTBAEBCgB9FiEEG68/8nh5/IlZpZ3bbSezN6L185UFAmA6WRRfFIAAAAAALgAo
    aXNzdWVyLWZwckBub3RhdGlvbnMub3BlbnBncC5maWZ0aGhvcnNlbWFuLm5ldDFC
    QUYzRkYyNzg3OUZDODk1OUE1OUREQjZEMjdCMzM3QTJGNUYzOTUACgkQbSezN6L1
    85Xgcg//cMw0EtnPki1AOeeHUL4hVoahfeK8LPd2ebWv+PzgxEQQAAvMSptfeLnx
    Y0KZvOpRjLd5uA2UxdWgI2FTW/lgYSZPU60QuIHEq4mVdUjoXpvGSRkWPh4l3kA/
    BVqyl1hM2YQSypnm3PPOvVKwVsvbsOICCI/19CGWLNdKtJ+7w1IcCb0/M1+pBpxg
    /QAiPASrJ7ceGGZLCHI0EoYETde3gauWKakWaVb1JH8qrW/uXF6sGzYUp7YOPj/S
    aHzArYcSj8qqaici0ddl8l6/kLMSPucHF3M6VeRcltr9uuPVjxZnk+bRhqdOw71n
    k9FKcV51nBVzgxY9sqsYWPTZg2NYmW1CYkTo62FAEPQ1x6JveQ0Gl2jC1TMHGHiI
    5bC7JiX1/FpUpdkgyGrFAoyJT/WZEbaHhPoPv7McIG1kRKbVaFAQAH4O3J3B8OUa
    vOIRHf0gbD8BqvThiJbtXx2FTtGprDV0DyAmfCk+rB2iXmfmoQ7WL9ZCbw0SdHdm
    40uw+OE2Cm04X+Y9gb4xeToW6eopQNPid63N0RjZJpzu8OK4G4sgiXtkMyOS4gt7
    rUl7mDn1bi0OGHJOaHLO4pURhCJJwcurpW5VhljGHPsFZJboJ5mR+UGnaSBle0tI
    tck6tHTM7jZut3neycIsxdJUP3d1uf/4mBYN7qSzu8BLC9t8mqU=
    =GofO
    -----END PGP SIGNATURE-----

    回复删除
    回复
    1. 前篇博文搬运工2021年2月28日 00:57:00

      如果有人用了“fat-pony-genius.asc”。不注意看的人还以为是你。所以可见PGP/GPG身份认证也是有缺点的。

      删除
  46. -----BEGIN PGP SIGNED MESSAGE-----
    Hash: SHA512

    我大概看了一下这个文章,说说我的想法。
    一:媒体造势
    存在媒体和资本对竞选的造势,和竞选本身由资本家控制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中国的高考可不是被粉红们自称全世界最公平的制度嘛:)但是在高考里面,有的人生在教师/富人家庭,从小上补习,或者自己家长亲身上阵言传身教,有的人就得勤工俭学——那这是不是说明考试制度就是被富人操纵的捏?
    这一点也很好反驳,我们找几届总统大选,统计一下竞选资金多的一方胜率是否永远大,不就行了:)

    二:效率低下
    效率低下是老粉红说辞了。无非就是夸大争议,然后拿一些美国相对不行的领域说事:比如基建。咱们先不说别的,举几个反例:2016届川普政府上任四年重拳出击把中共打的屁滚尿流,你说效率高不高呢?你说中国政府效率很高,控制房价物价,公开官员财产,整治豆腐渣工程的时候,效率去哪儿了呢?美式政府确实有一点效率不高:那就是在给特权阶级捞钱的时候,效率完全赶不上中共政府啊:)
    而且,美国的“低效”(多次辩论,分权等)其实是一种加强政治系统稳健性的方法,防止某些傻X一拍脑门子就想出什么“计划生育” "雄安新区“ 等后患无穷的决定:)

    三:民粹主义
    虽然说川普确实有民粹风格,但是这个和民粹主义大行其道还是有不同的吧?而且,第三条和第一条有明显的『自相矛盾』的。民粹主义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煽动大部分底层去攻击小部分精英(尤其是富人居多)” 比如纳粹德国杀犹太人,毛太祖搞“打土豪分田地”等。(假设美国真的是被富豪资本家控制的)奇了怪了,你说美国这些靠跨国经营起家的富豪们,煽动民粹主义打自己这是什么鬼啊。

    第四点:科技创新
    我都懒得反驳了, 诺贝尔奖,国籍,懂?新兴科技企业,核心技术,懂?

    关于后面的美国如何用民主自由洗脑全世界的部分其实纯属老生常谈了,属于典型的党国忽悠,我相信看过博主《比“欺骗”更狡猾的洗脑——基于【真实数据】进行忽悠》《谈谈真理部对朝鲜战争的忽悠》应该都看得出来:)
    - ---------
    本消息使用GPG签名,请前往 https://www.mediafire.com/file/pcyk9oo9yrt1sw5/rat-pony-genius.asc/file 下载公钥
    - ---------
    -----BEGIN PGP SIGNATURE-----

    iQKTBAEBCgB9FiEEG68/8nh5/IlZpZ3bbSezN6L185UFAmA6ZOZfFIAAAAAALgAo
    aXNzdWVyLWZwckBub3RhdGlvbnMub3BlbnBncC5maWZ0aGhvcnNlbWFuLm5ldDFC
    QUYzRkYyNzg3OUZDODk1OUE1OUREQjZEMjdCMzM3QTJGNUYzOTUACgkQbSezN6L1
    85UnoxAAtjmIYH7cbO9dCalMJKmlh7IoyPMHxh+R45UvQAjl8zszwG58cAmA3GAx
    5XEJSW6N6l+lhItWNxip+F9Kn8dtzfyL2ySrgnddNg1jUuCJZbgWgpG+ER+cws1l
    gbjADiqNqA42rSNniQaScUh1AQ+k+zhbZbDGFMko1wmzZszC4k5VhX0dieEWmRnV
    SXWJQD2nQi6WfezCOC7rm9P6vrA0qTuMtaAA5UJpUjy3TSEv9+e9XILR7tATXRqD
    2zxPsTAsAvhYCHSKQSLMxairEDO9UBTSHcrwQBp8lVJXDuqmYAcu8GQWThQmeHJH
    p72c5gdJ8wYfy+vTJZONOcKi8OH07ClAbUGwM7zUryvGOeuqCKWwHS+BU6P6qfz2
    cfo5gVPOhQnS2csGc+7gnwJY47+1VksuuKNsgojo6EhOvra0WXxfvGK4x8nCcgmI
    9X6jNhET8P7oeXyqwuoUGUp/aCK6uQbqXhZ20TA7kG7wBckPFYhKzskjiUXHcxdu
    NOsKtYV0NgffSKawX7kZLgiu0K4tMt8+TrivBGwebMd6m92327w/JF690snSBD8p
    Wrq6k52/F/0+9o0nnxRcMKRBTTk3tnnnFrSVwlpgjtEU9BDhU1dLg0GMUsorGewD
    Ct89eO5QILl1hmrmo82/bS1e6vQK1Qsd08o6pUvV+IwhWmEcnYU=
    =JIyt
    -----END PGP SIGNATURE-----

    回复删除
  47. -----BEGIN PGP SIGNED MESSAGE-----
    Hash: SHA512

    刚刚那个签名似乎损坏了,我在这里补充一嘴,那个确实是我发的:)
    -----BEGIN PGP SIGNATURE-----

    iQKTBAEBCgB9FiEEG68/8nh5/IlZpZ3bbSezN6L185UFAmA6aoJfFIAAAAAALgAo
    aXNzdWVyLWZwckBub3RhdGlvbnMub3BlbnBncC5maWZ0aGhvcnNlbWFuLm5ldDFC
    QUYzRkYyNzg3OUZDODk1OUE1OUREQjZEMjdCMzM3QTJGNUYzOTUACgkQbSezN6L1
    85VUjQ//ckwWXWT/kITTfFci/jhSpl6af7D+bLb5GjmRYJ5KIgTtAt2fhFCxIReL
    zIwM0CLDsEebc4WAzNk0LNY8wa5vEanTCdCGFprYD0qHvdtMA7LqfYxHStxxVcyO
    Md09naV54HQcrNwJVlZQkb2iqVgWeXGMe4iMbzwwhalAMyzGlPejFwCNV//naMwf
    o+ocjrCNElNlbfBE8j6en8xds5Ymo+kcEnagBlpa0H7l6+QxGqMt8yvpFzOmnVxv
    94hPoz7fj3Jw/8igCJZ95/p5+XlN8yZjhWK5CJFtLjndMZoxzfXG8+DaxFSgpISu
    VIt+iyv1Y591DRnruDm44pciwSoJ+0y9Ucbbb1AqmQQ0J4LRbWB6tMzqep/PlV9K
    oxSLGMnTu8wx3TPvl0zngJ+H7ZFl3aMgzZg/QQFnUMk9z02hJAHu5SISqyB4h6M9
    d0qAcTpux2YjfMj0wQCphDy00HBlD1hji5xNOuYdm9O8efWRL0FaumHbLgxlOMXZ
    QBvz1MYCFL7urTffurROfskSEskbJAZhKyFofhLSwnzzw8bnsioYumeVYGue5sQL
    opruuMDboctkROw/W/MSnKFDVFVCkCbrgYDo8wnHcVZqIH/0WiUq4DD+TOLl8/Z4
    x8/T9wMKoNoiLnm7ZSYnqsTReFkGIiFg+Mxn5WN0UeES9848DjM=
    =+UYJ
    -----END PGP SIGNATURE-----

    回复删除
  48. 这句话像把“事”写成“是”。
    据说那几年美国的国是访问,他的出镜率比国务卿还要高。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