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 评论

如何【系统性学习】——从“媒介形态”聊到“DIKW 模型”

  距离上一篇博文超过2周,可能某些读者会有点担心俺是不是出事了。
  不过捏,俺上周还在评论区回复过读者留言;所以,这只是正常的【线上静默】。
  再次重申:
  俺有时候会随机性地静默一段时间。只要静默的时间跨度【不】超过2周(14天),都是很正常滴。
  通过这种做法,可以让俺的“在线活动”尽量随机化——这有助于身份的隐匿性(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做法的原因,请看这个系列的第9篇)



  在6年前(2013),俺写过一篇《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今天这篇是对当年那篇的补充。
  这两篇的【切入点】不同——当年那篇是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谈,而今天这篇是从“系统性学习”的角度来谈。


★何为“系统性学习”?


  在本文的开篇,首先要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系统性学习”。

◇举例:软件开发


  俺曾经是一只“程序猿”,首先拿自己的老本行来举例。
  当你想用某个编程语言来写软件,就需要【系统性】学习。
  一般而言,你需要先掌握该编程语言的【语法】,然后还需要掌握该语言的【标准库】以及【第三方库】。
  每个编程语言都有一大堆语法。如果你只掌握其中的某一个语法,是【不可能】用它来开发软件滴!
  即使你完整掌握了编程语言的“语法”,如果不懂任何“标准库”或“第三方库”,你依然【无法】用它来开发软件。
  即使你掌握了上述三样东西(语法、标准库、第三方库),要想写出比较优秀的软件,你还需要掌握“软件工程”相关的一些知识。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要具备“软件开发”这个技能,你需要掌握某个【完整的】体系。而这就需要用到“系统性学习”。

◇“系统性学习”的两个特点——【广度】与【深度】


  “系统性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差别,就体现在这两个特点。只有同时具备了【广度】与【深度】,才有资格说你【系统性】掌握了这个领域。
  关于这两个维度,俺在《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一文中已经详细聊过过,此处不再重复。

◇最终目标——真正的理解与运用


  “广度”与“深度”只是“系统性学习”的表观特征。“系统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真正的理解】。只有当你理解了某个领域,你才有可能去运用它。


★【媒介形态】的选择


◇“媒介形态”及其【重要性】


  当你要进行“学习”,必定要依赖某种【媒介】。比如“书籍”、“电视”、“报刊杂志”、“不同形式的网站”,这些都属于【媒介】。
  俺在博客上不止一次提到某个重要的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以及他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此书是传播学领域【划时代】的经典著作,贯穿此书的核心观点是【媒介即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在麦克卢汉之前,传播学的学者只是关注媒介【内容】对受众的影响;麦克卢汉这个大牛率先指出:媒介的【形式】非常重要(甚至可能比内容更重要)。

  这个观点,俺已经在博文中聊过不止一次了。最详细的一次讨论是如下这篇博文,其中有一个章节叫做:★如何提升思维能力——【媒介】的重要性,专门谈这个话题。
为什么独立思考这么难?——谈谈心理学的成因,并分享俺的经验

  由于媒介的【形态】会直接影响你的认知,所以,在“系统化学习”的时候,你一定要选取【合适的】媒介。
  一般而言,你想要掌握的领域越复杂、越艰深,则媒介【形态】的重要性就越明显。

◇对于“系统化学习”,书籍是【最好的】媒介形态


  为了说明书籍的【优势】,俺拿几种不同类型的网站(网络媒介)来对比

  百科类网站
  针对某个具体领域,这类网站具有“广度”的优势,但【不】具备“深度”。
  举例:
  俺的网盘上分享了纳西姆·塔勒布所写的“不确定性三部曲”(《随机致富的傻瓜》、《黑天鹅》、《反脆弱》)。这是三个大部头的著作。作者从“不确定性”这个主题进行展开,讨论了非常多的内涵。
  但如果你去百科类网站查阅“不确定性”相关的条目,哪怕你查的是内容最丰富的“英文维基百科”,也只能看到一个简单的页面(其内容的丰富程度,当然比不上三个大部头著作)

  问答类网站
  这类网站与百科类相反。
  某些问题的回答虽然可以写得非常深入,而且问题也可以遍及某个领域的各个分支。
  但在问答类网站上,你【无法】把某个领域所有分支涉及的问题全都系统性地【汇总】出来。因此,(从实际操作而言)无法具备“广度”。
  另外,虽然“问答类网站”在【深度】方面比“百科类网站”更强,但远远比不上书籍——某个问题的回答,哪怕写得再详尽,也无法与书籍相提并论。

  社交类网站(SNS)
  (注:此处所说的 SNS 包括“microblog & IM”)
  SNS 既没有广度,也没有深度。而且碎片化还很严重,信噪比也很差。
  对【学习】而言,SNS 简直称得上一无是处 :(

  论坛类网站
  (类似 SNS)

  视频类网站
  最近几年开始流行“教学视频”,很多人拿它与书籍相提并论。
  某些优秀的教学视频,确实可以兼具“广度”与“深度”。但“教学视频”本质上依然属于“视频”,因此必然带有视频的【缺点】。
  关于【视频的缺点】,在《为什么独立思考这么难?——谈谈心理学的成因,并分享俺的经验》一文中详细讨论过。另外,俺在2年前(2017)还专门写过一篇《为啥俺很少看视频?——兼谈“视频”与“文本”在媒介方面的差异》。

◇小结


  基于上述的讨论——对于“系统化学习”,【书籍】是最好的媒介形态(没有之一)。
  接下来的章节,俺只从【书籍】这个形态作进一步讨论。


★三种类型的读物:通俗性、入门性、专题性


  对于“系统性学习”所涉及的读物,俺分为三类。

◇通俗性读物


  顾名思义,这类读物是针对【外行】。
  为了达到【通俗】这个目标,这类读物【不会】包含专业术语,而且也【不】要求读者具备其它被依赖领域的知识。
  举例——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这个领域是高度依赖数学滴——比如在量子力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薛定谔方程”属于数学中的“偏微分方程”;再比如“广义相对论”大量依赖“黎曼空间、微分几何、张量分析”这些数学工具......
  但那些写得好的理论物理通俗读物,【不】需要读者具备相关的数学背景(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门外汉】都能看懂通俗读物)

  由于上述特点,“通俗性读物”【难以】具备深度。大部分的这类读物,既无“广度”也无“深度”;少数写得好的通俗性读物,可以做到一定的“广度”。

  举例:
  在俺分享的电子书清单中,对“心理学”、“经济学”、“哲学”分类之下,都单独开了一个【通俗读物】的子分类,里面放的就是这类书籍。
  另外,
  俺想推荐一下【牛津通识读本】这套书(相关的维基百科页面在“这里”)
  该系列的洋文名称叫“Very Short Introductions series”(简称 VSI 系列),是牛津大学出版社(OUP)自1995年开始出版的一套【权威的】系列丛书。这套书的每一本都会对某个特定的主题进行【简洁而精炼】的介绍。每本书都由该领域公认的专家撰写,篇幅为100~150页,并包括进一步深度阅读的建议。
  截止到目前(2019年3季度),VSI 已经出了600多本。在俺的网盘上已经分享了其中的几十本(有中文版,也有英文版)

◇入门性读物


  一般而言,“初级教材”属于这类。
  “入门性读物”与(刚才所说的)“通俗性读物”,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入门性读物”假定你已经具备了某些被依赖的其它领域的知识。
  还以刚才的“理论物理”举例:
  一本理论物理的入门读物(比如说教材),作者假定你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数学基础。它的“入门”是针对“理论物理”而言,而【不】是针对“数学”而言。作者没有义务再去重新解释书中用到的那些数学工具。因此,缺乏数学基础的读者,如果去看理论物理的入门读物,看不了几页就要晕过去。
  通过上述介绍,你可以看出——“通俗性读物”与“入门性读物”对知识结构的要求有很大不同。从而导致这两者的【门槛】有很大的不同。

  “通俗性读物”与“入门性读物”的另一个差别在于“广度”(系统性)。
  “通俗性读物”一般不具有“广度”(只有少数写得好的,才能具备一定的“广度”)。而“入门性读物”(尤其是教材)通常会具有【足够的】“广度”。
  严格来讲,一本教材如果在“广度”方面阐述得不够,那这本教材就是失败滴。

◇专题性读物


  “入门性读物”在“广度”方面是 OK 滴;但在“深度”方面,通常【不会】太深。
  如果你希望在该领域的某个分支具备足够的深度,这时候需要去看“专题性读物”。
  顾名思义,这类读物只针对某个很具体的分支。其追求的是“深度”而【不是】“广度”。
  一般而言,“学术论文”通常属于此类;除了论文,还有一些专业书籍也属于这类。

◇小结


  为了直观,用一个表格汇总一下:

类型广度深度门槛
通俗性读物通常没啥广度;
少数优秀的,有一定的广度
没啥深度很低
入门性读物足够广深度适中取决于学科的类型
专题性读物很窄足够深通常较高


★如何选择书籍?


◇基于【二八原理】的考虑


  在俺开博的第一年,写过一个系列叫做《无处不在的二八原理》。【二八原理】这个玩意儿真的非常具有普遍性,反映到书籍上也是如此。
  任何一个领域的书籍,真正能称作【精品】的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实际上,这个比例远远低于 20%!在一些比较大众化的领域,这个比例甚至可能会低于千分之一。
  为了进行“系统性学习”,你在挑选书籍时,一定要尽量确保自己看的书是【精品】。
  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找到【精品】捏?
  俺猜测很多读者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但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深入讨论的话需另写一篇单独的博文。

◇基于【多样化】的考虑


  某些领域存在不同的“流派/学派”。
  当你刚开始接触这个领域时,应该对主要的那几个“流派/学派”都有所了解。这样可以防止【以偏概全】。
  另外,很多不同的“流派/学派”,会存在互相对立的观点/立场。你应该去了解双方的对立与分歧,然后就可以思考:为啥会有这些分歧?哪一边更有道理?......无形中帮你提升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请注意:这个能力很重要。

  顺便吐槽一下:
  咱们天朝的政治教科书,基本上只谈“马列主义”;而欧美的政治教科书(比如俺分享了罗斯金的那本《政治科学》),就会介绍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流派,其中也包括“马列主义”。
  为啥会有这样的差异捏?说到底,天朝的教育本质上就是【灌输式】,最终目的是为了【洗脑】。
  (关于这点,俺已经吐槽过好几次了)

◇基于【写作风格】的考虑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写作风格。
  如果你碰到某个比较难的领域,看了某一本“入门性读物”之后,还是一直没搞懂。俺建议你:去看【另一个】作者写的相同题材的书。

  举例——计算机算法:
  如果你去看俺汇总的电子书清单,在【IT类 / 软件开发 / 算法与数据结构】这个分类目录下,俺同时分享了如下几本:
《算法导论》(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算法概论》(Algorithms)
《算法设计手册》(The Algorithm Design Manual)

  这三本书都很经典,而且都是系统地介绍算法;但在“写作风格”及“内容组织”等方面,依然有很大差别。有的人看其中一本觉得很吃力,但看另一本就茅塞顿开。


★【费曼学习法】的应用


◇啥是“费曼学习法”?


  这个学习法出自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洋名叫做“Richard Feynman”)。
  所谓的“费曼学习法”,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以教促学】。
  假设你正在学习某个领域,为了运用该方法,你不妨假想:要把该领域传授给另一个人,并且此人在该领域的基础很差(属于该领域的菜鸟)。
  前面俺已经提到了:系统性学习涉及到【三种读物】。要运用“费曼学习法”,相当于强迫自己去写该领域某个分支的【通俗性读物】。

◇运用及反馈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你已经对某个领域某个分支达到【完全掌握】的程度,那么你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写出该领域某个分支的【通俗性读物】,并且确实能让【外行人】看懂。

  反之,如果你的掌握程度还不够,可能会出现如下几种状况:
  状况1
  完全不知道从何写起。
  (注:这种情况最糟糕,多半说明你对这个领域还缺乏【系统性】的了解)

  状况2
  你在写这个【通俗性读物】的过程中,会经常地碰到“卡壳”。
  (注:说明你已经具备一定的系统性了解,“卡壳”是因为你还没完全【理顺】整个体系)。

  状况3
  你虽然很顺利地写出来,但【外行人】看不懂。
  (注:也就是说,你还无法做到足够的【深入浅出】)。

  出现上述这些状况之后,你需要采用相应的反馈措施:

  状况1的反馈
  前面说了,这种情况最糟糕。
  应对措施是:你需要把【入门性读物】重新再看一遍。

  状况2的反馈
  “卡壳”的环节,也就是你之前学习过程中【缺失】的环节(你的盲点)。
  显然,你需要重新强化这个环节。

  状况3的反馈
  如果外行看不懂你写的“通俗读物”,你需要问对方,到底是哪个环节没搞明白。
  那个环节就是你的盲点。

◇俺本人的例子


  看到这里,某些读者已经猜到——俺一直在践行这种“费曼学习法”。某些更聪明的读者,在俺还没写今天这篇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这点。
  比如前几个月写了《扫盲“货币经济学”基本概念——从“利率”到“央行货币政策”》。然后某个读者就在这篇的评论区与俺聊起了“费曼学习法”。

  作为一个喜欢写【原创】的博主,这种学习法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双赢】——俺利用该学习法提升了个人能力,而众多的读者也能受益。何乐而不为 :)
  引申阅读:
为啥俺要写这个博客——动机的自我分析

◇“费曼学习法”的额外好处——【换位思考】


  俺发觉:大部分聊“费曼学习法”的文章都【没有】提及这个好处。
  为了实践这种学习法,你需要把自己的视角切换到【菜鸟视角】。久而久之,你无形中强化了【换位思考】的能力。
  【换位思考】这个能力很重要!有空的话,俺另写一篇博文聊这个话题。


★入门之后,如何在【不同分支】安排你的时间与精力?


  有些领域比较复杂——在它的内部包含【很多】分支(子领域);还有一些领域,虽然分支不多,但每个分支都具有很大的深度。
  对上述这两种情况,如果你企图掌握【全部】分支,可能你的时间/精力不允许。这时候就需要作出某种【取舍】。
  那么,该如何取舍捏?下面俺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基础性


  某个领域的不同分支,可能会存在相互的【依赖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被】依赖的分支处于更加基础、更加核心的地位。
  举例——编程:
  本文开头提到:写程序【至少】需要掌握:编程语言的语法、标准库、第三方库。一般而言,“标准库 & 第三方库”都要依赖“语法”;并且“第三方库”会依赖“标准库”。所以,从【基础性】的角度考察,“语法”比“标准库”更基础,“标准库”比“第三方库”更基础。

  越是基础性的分支,你就越应该【重视】,以确保对它具有足够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
  这其中的道理就如同“盖楼房”。对于多层的建筑物,上层的重量需要依靠下层来承载。越下面的楼层,对其“结构力学”的要求就会越高。

◇实用性


  这个比较好理解。
  如果某个分支属于【不】那么基础的“边缘性分支”,你是否需要投入足够时间/精力,取决于这个分支对你而言是否实用。

  另外,【兴趣】也可以视作某种特殊的“实用”。
  如果你真正理解“兴趣”的奥妙及其带来的快乐,你就会明白——“基于兴趣的实用”比“基于功利的实用”更加实用 :)
  关于“兴趣”这个话题的进一步讨论,参见:《什么是【真正的】兴趣爱好?以及它有啥好处?

◇基础性【重于】实用性


  如今的社会风气太过于【急功近利】。导致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学习的时候,只看“实用性”,而忽略了“基础性”。
  表面上看,这些人好像节省了一些学习时间,但他们因为基本功欠缺,反而【难以】在该领域达到足够高的 level。套用咱们天朝的一个成语就是——【欲速则不达】。
  在前一个章节,俺提到了“费曼学习法”。那些只注重“实用性”而忽视“基础性”的家伙,在运用这个“费曼学习法”的时候,就容易卡壳。

  注重【基础性】的另一个好处在于——越是基础的东西,越有可能【跨领域】。关于这点,俺在后面的两个章节会细谈。


★DIKW 模型(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Wisdom)


◇概述


  这个模型,首先是作为【知识管理】的理论被提出来滴。后来经历了一些演变,衍生出一些略有不同的解读。本章节的讨论,更侧重于俺本人的解读。
  先看下面这张示意图,然后俺分别说明:相邻层次之间的差异。

不见图 请翻墙

◇Data(数据)与 Information(信息)的区别


  为了说明这两者的差别,俺以“气象站”举例。
  一般而言,每个城市的不同区域都会架设百叶箱,里面的温度计会定期记录温度数值——每一个数值就是一个 data。
  如果你把某个时间段所有的温度数值进行汇总,并进行一定的处理(比如:加权平均),就可以得到这个时间段的温度——这就是 information。
  单个的 data 其实没啥意义,information 才具有意义。当你在气象网站上查到当前的气温,这是 information 而不是 data。

◇Information(信息)与 Knowledge(知识)的区别


  如果你汇总了某个城市连续多年的“每日气温”,那么你就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城市的气温是炎热还是寒冷,是否适宜居住。这个结论就可以算是 knowledge 啦。
  这两者的差别在于——

  生命周期的长短
  information 的生命周期很短(短命),而 knowledge 的生命周期会比较长(长命)。
  类似“当日气温”这种 information,很快就会被淡忘(除了专门研究气象的人,谁还会去关心多年前某一天的具体温度?)

  碎片化的程度
  information 不光是短命滴,而且是高度【碎片化】滴。相比之下,knowledge 就不那么碎片,而且 knowledge 还可以形成某种【体系】。
  关于 knowledge 的【体系】,可以参见《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一文中提到的【知识树】。

  在本文开头谈【媒介形态】的时候,俺把 SNS(社交网络)说得很烂。根源在于——SNS 上的内容,绝大部分只是 information(短命且碎片)。很多人终日泡在 SNS 上,除了白白浪费时间,其实没啥收获。

◇Knowledge(知识)与 Wisdom(智慧)的区别


  对于“DIKW 模型”前三者的差别,俺单纯拿“气象站”就能说得很清楚,但要说清楚 knowledge 与 wisdom 的差别,就需要多费点口水啦。

  WHAT、HOW、WHY 三部曲

  讨论 knowledge 与 wisdom 的差异,需要引出俺经常唠叨的【WHAT、HOW、WHY 三部曲】。
  【有】技术背景的读者,可以看2009年初写的:
学习技术的三部曲:WHAT、HOW、WHY
(注:上述这篇写于开博之后第2个月,距今超过十年,但依然有很多读者去看这篇。这也就是刚才所说的“【长】生命周期”)
  【没】技术背景的读者,可以看如下这篇:
用提问来促进思维——兼谈【非】技术领域的 WHAT HOW WHY 三部曲























WHAT

HOW

WHY









  某些关于 DIKW 的理论认为:information 对应“WHAT 型问题”;knowledge 对应“HOW 型问题”;wisdom 对应“WHY 型问题”。英文维基百科关于 DIKW 的页面上(链接在“这里”),有一张图就是这么对应滴。
  但俺本人的理解,稍微有所不同(有点小分歧)。差别在于:(俺认为)knowledge 既包含 HOW 也包含 WHAT。比如上述关于气温的例子。“某城市的气温是否宜人”,这显然属于“WHAT 型”,但又属于 knowledge 层面。
  如果“WHAT 型”既可以是 knowledge,也可以是 information,那么如何区分捏?(俺认为)差别在于“问题的生命周期”。如前所述,information 的生命周期很短,因此只能回答“短命的 WHAT 型问题”;而 knowledge 可以回答“长命的 WHAT 型问题”以及“所有的 HOW 型问题”。

  费了一番口水,终于聊到 wisdom 了。wisdom 对应于“WHY 型问题”。
  “WHY 型问题”的档次明显要【高于】另外两种类型的问题。如果你能回答某个领域某个分支的“WHY 型问题”,说明你【真正理解】了这个分支。

  说到这里,顺便分享一个经验:
  俺干了十多年的管理工作,面试过很多程序员。在考察应聘者的技术能力时,通常喜欢问“WHY 型问题”。有时候俺会故意先抛出一两个“WHAT 型”或“HOW 型”的问题,但最终是为了引出一个“WHY 型问题”。
  为啥俺如此偏爱这类问题捏?除了刚才提到的好处——对 WHY 型问题的回答,能看出对方是否【真正理解】某个领域;另一个好处是——“WHY 型问题”通常【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这类问题比较难作弊)。

  单一领域 VS 跨领域

  关于 knowledge 与 wisdom 的差异,还有一个就是“领域相关性”。
  通常而言,knowledge 附属于某个特定领域;而 wisdom 则不然——有些 wisdom 属于单一领域,还有一些则跨领域。显然,后一种 wisdom 比前一种更重要(更有价值)。
  对于这类【跨领域】的 wisdom,下面单独开一个章节。


★【跨领域】的智慧(Wisdom)


  为了说明【跨领域】的智慧,俺举几个例子:

◇举例:间接路线战略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李德·哈特写了一本《战略论——间接路线》。这位老兄被誉为“军事理论教皇”,其影响力堪比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而此书又是他的【代表作】。所以,这本书显然符合俺前面章节提到了【二八原理】。
  作者在书中介绍并分析了很多军事史的案例/战例——这些例子属于前面所说的 knowledge;
  最终,作者从这些历史上的例子,总结出【间接路线战略】的运用——这就属于前面所说 wisdom。

  从表面上看,这个玩意儿属于“军事领域”。但实际上能运用到很多其它领域。比如前几个月,俺在博客评论区与读者聊到“中美贸易战”,就谈到了贸易战背后的“间接路线战略”。
  如果你觉得“贸易战”与“军事”还是很相近,俺再举一些更【远】的领域作为例子:
比如在下面这篇博文中,俺聊到了“间接路线战略”在【投资/投机、企业竞争、个人职业生涯】等诸多方面的运用。
为啥急功近利反而赚不到钱——给拜金主义者的忠告

◇举例:无处不在的【熵】


  【熵】这个玩意儿,洋文叫做“entropy”。他是一个很典型的【跨领域】的例子。
  什么是熵?通俗地说,就是指系统的无序程度(紊乱程度)。

  热力学的熵
  【熵】的概念最早出自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该定理有两种表述方式,分别出自两位科学大牛——
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指出:对于某个【孤立】系统,热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勋爵(Lord Kelvin)指出:对于某个【孤立】系统,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做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后来又出了一个科学大牛玻尔兹曼(Ludwig Boltzmann),他指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是:对于孤立系统,其微观层面(微观粒子)的无序程度在不断增大。
  可能某些同学会纳闷:俺为啥要花这么多口水聊“热力学第二定律”?
  从上面这三只大牛的不同表述,你会发现——前面两只大牛,他们的表述只停留在【表象】,而第三只大牛才真正道出了“熵”的【本质】。
  一般来说,越接近【本质】,也就越接近 wisdom 层面。
  (俺费了很多口水聊热力学,就是为了引出上面加粗体的这句话)

  信息论的熵
  【熵】是“信息论”最核心的几个概念之一。最早是数学大牛香农(Claude Shannon)建立了“信息熵”的理论——香农因此被誉为“信息论它爹”。
  对“信息熵”的理解,有助于你理解 IT 领域的很多东东。
  比如说:理解了熵,可以帮你理解“数据压缩”的原理。而理解了“数据压缩”的原理,你就能明白——真正随机的数据是【不可能】压缩滴。无论未来出现多么牛逼的压缩算法,也无法压缩完全随机的数据(关于这点,可以从数学上给出证明)。

  密码学的熵——关于密钥生成
  【熵】在密码学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比如说:密码学中的“密钥生成函数”需要引入【足够高】的熵,从而使得攻击者难以预测密钥的分布。
  在密码学的这个分支,熵成为某种【好】东西 :)

  管理学的熵——大企业的僵化
  有很多优秀的初创公司,当它们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弊端),变得僵化、失去活力。
  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原因,而其中一个原因可以归咎于【熵增大】。
  当一家公司规模较小(只有几十个人)的时候,你要想让公司整体保持在【低熵】水平,还比较容易;但在规模扩张到几万人之后,再想保持原有的【低熵】水平就变得非常非常困难。
  从理论上讲,公司可以通过“换血”的方式,降低整体的熵。这很类似于热力学系统中,把“高熵”的物质移出系统,并移入“低熵”物质,以此来降低系统整体的熵。可惜的是——很多事情,从理论上讲很简单;而一旦应用到【实践】层面,就很难操作。聊到这儿,想起某个 IT 大牛说过的名言:
  In theory,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But in practice, there is.

  政治学的熵——官僚体制的僵化
  每一个政治实体,其政权都对应一个“体制”(官僚系统)。如同“公司”的情况——越庞大的官僚系统,要让整个系统保持在“低熵”水平就越困难。
  所以,越庞大的官僚系统,通常也就越僵化、越低效。

  历史学的熵——治乱循环
  天朝的古代史,大体上是朝代的循环史。史学家称之为“治乱循环”。
  导致这种“治乱循环”的原因当然有很多,而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体制本身的崩溃”。
  官僚系统一旦变得庞大,就会倾向于变得更加庞大。就如同掌握权力的人,通常就会渴望更多的权力。请注意:权力是很容易上瘾滴!关于这点,已经被无数的历史故事所验证。
  一方面,官僚系统越大,就会越僵化、越低效;另一方面,官僚系统越大,消耗的社会资源就越多(请注意:官僚本身是【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滴)到了每个朝代末年,“体制”被自身的重量压跨了。

  宇宙学的熵——热寂
  宇宙本身可以视作【孤立】系统,因此也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用某些物理学家或宇宙学家的话说——宇宙最终也将归于【热寂】。
  考虑到“宇宙学”是一个很小众的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应该很少。所以俺就不展开讨论啦,在这里只推荐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一个短篇《最后的问题》(注:阿西莫夫自己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一个短篇)
  用这个短篇作为本文的结尾,还是蛮贴切滴 :)
  顺便补充一下:
  很多人只知道阿西莫夫是科幻小说大师,但其实这家伙是【全才】——(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他一生出的书超过500本,涵盖的学科极为广泛。尤其是,他写了很多【科普读物】(“科普”属于俺前面提到的“通俗性读物”)。显然,他很善于【系统性学习】。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学习与人生——700篇博文之感悟
时间与人生——跨入本世纪20年代的随想
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为什么独立思考这么难?——谈谈心理学的成因,并分享俺的经验
德鲁克谈【自我管理】——<哈佛商业评论>史上最受欢迎的文章
学习技术的三部曲:WHAT、HOW、WHY
用提问来促进思维——兼谈【非】技术领域的 WHAT HOW WHY 三部曲
什么是【真正的】兴趣爱好?以及它有啥好处?
为啥俺要写这个博客——动机的自我分析
为啥急功近利反而赚不到钱——给拜金主义者的忠告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9/10/Systematic-Learning.html

406 条评论

  1. 昨天没更新,还以为博主被跨省了,感谢博主分享学习经验。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1楼的网友
      非常感谢对俺的关心 :)

      再次提醒:
      俺随机静默的上限是两周(14天)

      删除
  2. 上午还在刷,发现没更新,以为博主出事了,顺便问下:不知道博主写这么一篇系统的文章需要多久?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2楼的网友
      (俺猜 1楼 也是你吧)

      关于“写这篇的时间”
      这种类型的博文,主要时间在于【想】,至于【写】的时间,反而不长。
      【想】的时间比较长是因为——
      这类博文主要针对【学习能力不够强】的读者
      (学习能力已经很强的,恐怕也已经不需要看这类博文了)

      如博文中所述,
      为了写出这类博文,俺需要【换位思考】。
      另外,
      为了把篇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还需要作一些【取舍】

      删除
  3. 最近国内比较大的华为的新闻,比较引人注目的事件主要就是arm中国宣布继续合作和华为mate30的分辨率事件
    Arm中国市场部负责人梁泉表示,“我们从未断供华为。同时,华为拿到我们的合作授权之后,因为Arm的合作模式,不管是IP的还是架构的授权,客户都可以拿到我们全套的源代码和相关的技术支持,它们完全可以在技术上持续做自己的产品”。

    不说这段话是否代表了v8后的其他指令集和架构是否可以授权给华为,就算arm中国真的表态,也没什么太大的作用
    【ARM是ARM,ARM中国是ARM中国。ARM中国不负责研发,只负责供应,ARM中国说的授权完全不算数的。ARM最关键的相关专利,均集中在ARM母公司手上,被注资的ARM中国分公司没有直接拥有这些专利的所有权。】

    回复删除
    回复
    1. 华为降分辨率门和之前的内存门事件一样,直接闹翻天了。
      强行撑着上国产芯片,结果gpu不足的问题出来了,跑分跑不过别人,怎么办?别人1080p我720p!这下总算可以比得上别人了吧?哎呀要是有人发现了怎么办?写死在代码里,不让修改!结果,还是被游戏玩家给捅出来了,被迫发布不修改分辨率的版本。(华为:别骂了,要支持国产!产品不好,拿消费者当猴耍,也得买!)
      之前10月中还有人说,特朗普政府将允许部分美国公司向华为供应一些不敏感的商品,谷歌的GMS服务显然不包含在敏感的商品范畴之内。所以很快海外市场又会回来,现在出了这样一个把消费者当猴耍的事件,就算能用gms海外市场恐怕都会被重创,更何况目前为止谷歌华为那边都还没官方的说法表明谷歌会继续授权华为使用GMS服务。

      删除
    2. gms断供已经给华为手机的海外市场一次重击,而eda芯片设计软件的断供将会在未来给华为芯片一次更大的重击。今年的麒麟990是9月发布的,应该6,7月就已经全部完成开发和流片了,今年断了后期升级支持后,华为eda就只能使用目前已有的设计架构和工艺,无法获得新工艺的设计和模拟,没有FAE去现场支持,遇上软件bug也无法解决(别小看这个,在虚拟仿真阶段任何微小错误都有可能造成芯片流片失败,数年的工作毁于一旦)就算靠着目前licence强撑,再过两年授权过期后,台积电等芯片生产和日本芯片测试也无法再合作,到时候华为芯片恐怕要暴跌好几代,别忘了目前国内的芯片工艺,还徘徊在14nm呢!
      还有所谓的5g杀手锏,之前拼命宣传5g多厉害,说的5g技术像核弹似的,现在华为自己都要把5g技术全部转让给美国,嚷嚷的人全都哑了

      删除
    3. 之前吹上天的鸿蒙ppt系统和方舟不能用编译器:
      方舟编译器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别说没完成,【就算完成了也充其量就是一个精简版的llvm,类似的优化原理,谷歌art早就用了】,看目前的开发进度,别说之前宣传的提升60%,几年内能基本追平谷歌官方都得烧香了
      至于鸿蒙ppt操作系统,可以看下这个:
      https://t.cj.sina.com.cn/articles/view/6463426974/18140119e00100lrzq?cre=wappage&mod=r&loc=2&r=9&rfunc=80&tj=none
      鸿蒙会夭折吗?三大现象表明华为正处在绝境之地

      顺便说一句,真想做好鸿蒙,现在要做的非但不是藏着掖着,反而要尽快提供系统资料,同时官方对之前的旧版手机全部适配鸿蒙系统,以扩大用户群体和开发群体,同时形成鸿蒙操作系统最大的一个免费的、风险最小的测试环境,加快推进鸿蒙生态的建设。藏着掖着后面实在不行装在新手机里发布,毫无生态只能等死。就如同现在发布的所谓智慧屏一样,不能安装第三方app,之前天猫预约15w开售77,现在才发布没几个月价格就降了近20%还依然卖不动。

      删除
    4. 我想知道台积电老板是不是匪谍?为什么现在这种时候还要做华为的生意?他难道不知道卖给华为的芯片最终都会装在瞄准台湾的导弹上?难道真的是为了钱,资本家甚至可以出卖绞死自己的绳索?

      删除
    5. [url=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902083.htm]华为海思超越苹果:成台积电先进制程第一大客户[/url]

      删除
    6. [url=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905295.htm]华为母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033亿元 净利润535亿元[/url]

      删除
    7. TO 3楼6单元
      之前攒的芯片啥的还没卖完,外加上美国放宽期限快到,最后辉煌一把罢了。
      未来怎么样你可以看下现在新出的产品,mate30,荣耀智慧屏等等,都是网上骂声一片的货色。芯片更加不用说,国内eda目前还差得远,明年国外新芯片上市后,等着死吧

      当然放弃芯片和智能手机,放弃国外市场,老老实实拿国内补贴,活下去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删除
    8. 台湾确实应该好好查一下匪谍,当年老蒋都被渗透成筛子了。

      删除
    9. 祝博主万圣节(Halloween)快乐!

      删除
    10. 博主和各位博友如何对付 北京 上海 这些大城市的人脸识别,保护自己的隐私?
      带口罩墨镜,改变服装和走路姿势就够了吗?

      删除
    11. 顶多戴个口罩眼镜就行了啊,
      衣服一般都是随机多样化穿吧(如果你要像乔布斯、扎克伯格一样总穿一件相同的衣服那就更危险了),
      至于走路姿势如果不是有残疾/缺陷正常走路没人会在意的。

      倒是有些需要人脸/指纹认证的服务或app需要特别注意的(例如像sim卡、考勤机、飞机场、银行、智能手机、身份证…),
      非必需生物识别的就不用生物识别嘛,或者通过某种技术手段骗过人脸识别。
      例如办一张sim卡用于快递、外卖、卖房、接验证的马甲号,可以用别人的身份证照片配合一个可让照片说话的app骗过人脸识别或者直接买别人已实名的卡。
      ps:境外sim卡适用于国内注册接收验证码,接打电话就算了吧漫游费无法计量





      删除
    12. TO 11单元

      你说的有参考价值,就是不太切题。
      建立在海量监控摄像头之上的人脸识别,以及与之配套的步态识别系统,这些系统的规避方式,挺成问题。

      删除
    13. 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做到保护自己的隐私,AI识别趋于成熟,手机收集个人信息,最好的办法是“双重身份”,你的本体身份要表现的非常“普通”,而但你需要做一些“敏感”的事情时,要切换第二种身份,充分保护第二种身份的匿名,做到两种身份无交集。越是敏感的隐私,越不在第一种身份中体现。

      删除
    14. TO null
      多谢老熟人捧场,并分享华为的报道 :)

      正如俺在前不久某篇博文中所说——
      “听其言”没有意义,重要的是【观其行】

      像【硬件】这个领域,各种指标都很容易【量化】。
      是骡子是马,一测便知。

      删除
    15. (接上一单元)
      顺便点评一下可怜的任老板

      中美贸易战之前,任老板那是相当的低调,很少显露真容。
      那时候,反而是华为闷声发大财的时期。
      如今捏,
      任老板三天两头地接受采访,发表一些豪言壮语。
      这反而显出了他的【心虚】。
      (这就如同——真理部动不动就提“三个自信、四个自信”,反而是朝廷心虚的表现)

      如今的华为,其经营风险肯定【大大高于】贸易战之前。
      中美对抗越严重,华为的海外市场就越危险。

      如今华为的策略,大概想:更侧重国内市场——
      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通过煽动狭隘民族主义情绪,可以收割【小粉红的智商税】。
      小粉红这个群体太 low 逼,收他们的智商税还是蛮容易滴。

      删除
    16. TO 4单元的网友
      有一些商人是【不懂】政治的——他们只关注赚钱;
      还有一些商人【懂】政治,但他们的规模足够大,也就无所谓政权的兴亡——因为他们已经把资产在全球布局。
      比如说:
      至少在5年前(甚至更早),李嘉诚旗下的资产就已经开始大量撤离天朝,并把重心转移到英国/加拿大等地。

      删除
    17. TO null(7单元)
      同意你所说。
      有些东西存在【滞后性】,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

      删除
    18. TO 8单元的网友
      补充一下你所说:
      ========
      陈布雷
      老蒋的心腹(高级幕僚)。他女儿陈琏是中共地下党,女婿也是。

      很讽刺的是——
      陈琏为了共党,背叛了自己亲爹。
      结果文革第二年(1967)就被定性为【叛徒】,然后被红卫兵逼得跳楼自杀。

      那些替共党卖命的走狗,该反思一下这个故事啦 :)

      删除
    19. TO 9单元的网友
      同祝节日快乐 :)

      删除
    20. TO 面具男带土(10单元)
      “口罩与墨镜”,可以大幅降低面部识别。
      至于“改变服装”,用处应该不明显。

      “步态识别”,现在用的还不多,以后可能会多起来。
      有关部门可能会把“面部 & 步态”结合,提升识别的准确率。

      奥威尔时代已经降临!
      对捍卫自由而言,这是很大的挑战。

      删除
    21. TO 11单元的网友
      多谢替俺回答读者提问 :)

      删除
    22. TO 13单元的网友
      多谢分享你的经验 :)
      补充一下:
      在《[url=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0/04/howto-cover-your-tracks-0.html]如何隐藏你的踪迹,避免跨省追捕[/url]》这个系列,
      第10篇就是《从【身份隔离】谈谈社会工程学的防范》

      删除
    23. 任正飞这是提着油桶救火。

      删除
    24. 中共为何不敢发展区块链?习近平犯大忌(视频)

      岳文骁 2019-10-31 20:13
      Google+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区块链技术在四中全会后成为一个热门词,相关产业的股票涨停了一天后,很多陷入跌停。为什么这个泡沫的破裂如此之快?
      【希望之声2019年10月31日】(《天亮时分》(政论天下第64集))引言:区块链技术在四中全会后成为一个热门词,相关产业的股票涨停了一天后,很多陷入跌停。为什么这个泡沫的破裂如此之快?



      四中全会已经闭幕,在全会召开前外媒报道的说这次可能要把常委七人变成九人,或者赵乐际出事,在这次会议上都没有发生。会议的公报极度沉闷,除了官话套话之外,没有任何新意。这也反映出面对目前的经济和外交困局,习近平束手无策。包括在政治上,虽然习近平仍然没有指定接班人,暂时维持了一尊的地位,但这并不代表习的地位稳固。我相信政治变局的到来是必然的,特别是现在香港问题、贸易战问题和经济下滑问题,为中国投下了很多变数。这些变数的恶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习近平的对手也许还在等待局面变得更加糟糕。所以,变局的到来还需要一些时间,我相信时间不会长。

      下面说一下区块链的问题。这是最近的一个热门话题。很有意思的是,习近平在四中全会以前有一个加快发展区块链技术的指示。我不认为习近平真懂区块链技术,感觉他是被行内的人忽悠了一下。因为任何一个技术,有利必有弊。举个例子来说,互联网方便了信息的流通,但也方便了假消息的迅速流传。同时互联网使很多产业面临着网络安全问题,比如政府的网站、企业的技术、银行和金融系统等等。我估计是习近平只听到了区块链的优点,而不清楚区块链的弊端。

      我们今天简单说说区块链是怎么回事。一门技术的流传,最重要的不是这个技术本身怎么高级,而在于这种技术是否有应用,已经应用的成本如何。举个例子说,互联网本身的技术并没有什么难的,只要定义了通信协议,实现了信息传输,计算机之间就联通起来了。但最关键的是一些应用层的软件,比如浏览器(Chrome, IE, Firefox, Safari),电子邮件、云存储,还有视频、音频的播放器等等。没有这些软件,只是让两台电脑连起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换句话说,是应用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

      区块链是个什么东西?你要看新华社的报道,都是一些大词和套话,听起来很高深。区块链简单说,就是区块block和链chain,这又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会儿讲。区块链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出现,除了比特币之类的电子货币外,没有任何应用。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区块链如此神乎其神,欧美国家早就在区块链上开发各种应用了,就像在互联网上开发出浏览器、电子邮件、视频点播等应用一样。

      区块链的就是把一些区块连接起来。每个区块是经过加密的数据。区块链有几个特点,一个就是它是无中心的,货币转账不需要一个银行类的第三方的机构,而是点对点完成;二是数据是分布存储的,这样一个人只能篡改自己的账本,没办法篡改网络上无数个副本,所以这使篡改变得不可能;第三是用加密方法保证数据安全;第四,是区块只能加不能删除,也就是每一次交易的数据做一个区块block,链接在前一个交易的后面,所以叫区块链,这就使得每个参与者都得认账,而且可以一直沿着链条追踪到第一笔交易;第五叫做共识机制,也就是一个交易完成,必须得到所有参与者的共识才可能完成,和增加一个block。

      我们从区块链的几个特点,我们就知道中共不可能喜欢这种技术,所以我才说习近平一定是被忽悠了。因为首先,中共是个极权国家,恨不能把每个人的每一个细节都掌握和控制,不仅是掌握而且是控制,如果是使用区块链,那么点对点的交易就会不受中共的控制。中共可能可以看到数据去控制不了交易的发生。咱们举个例子,比特币的交易就不受中共的控制,所以如果中国人购买比特币,那么转账就可以不经过中国银行。

      有人说,中共想用区块链技术,就是不想让美元控制这个世界,如果中共有自己的电子货币,如何交易就可以自己说了算了。说这种话的人简直就是想要中共的命。因为第一、货币是以信用为依托的,大家之所以喜欢美元,是因为相信美元的信用,或者说美国政府的信用。中共的人民币是靠中共政府的信用,但中共有信用吗?中共什么协议都可以签了后不算数,什么承诺都可以抵赖,什么保证都不会兑现,其实根本没有信用可言。也就是中共想印人民币就印,可以发行天量的货币造成人民币的贬值。那么你发行电子货币,就比人民币信用更好吗?背后发行者本身的信用并没有变。

      第二、如果靠货币本身的信用,比如比特币,它是不能无限发行的,理论上讲就能对抗通货膨胀。比特币可以算作是密码工程学的一项巨作。比特币工作机制的验证原理相当复杂,大多数人对此技术仍无法理解。比特币由一系列程序运行,其中最有趣的一个特征是,比特币的货币总量按照设计预定的速率逐步增加(由程序设定了货币增加的速度)。支持者认为这才能保持货币的独立性,不会造成央行滥发货币的局面。按照最初的设计,比特币将最终在2140年达到2100万个的极限。既然没有滥发的可能,当然就可以对抗通胀,可这对于靠通胀来掠夺民间财富的中共怎么可能接受?



      其次,区块链还有问题,就是它需要加密技术。而加密技术之所以无法破解,是因为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有限。一旦量子计算机发明出来计算速度会以几十亿倍的速度提高,比如传统超级电子计算机破解密码需要一万年,但量子计算机可能只需要三、四分钟。这个在实验室已经实现。那么等到计算能力产生这样的发展时,原有所有的密码都可能被攻破,区块链里的数据就会被攻破。

      如果说区块链技术真的能够防止造假的话,那么中共一向造假成性。当年朱镕基几乎从不题词,他在任国务院总理期间,却“破例”为新成立的国家会计学院3次题词“不做假账”,并明确指示将其作为校训。中共如果不能造假还怎么活着?

      中国官媒上周日(27日)报道习近平在上周四(24日)的政治局集体学习中,首次高调吹捧区块链技术发展和趋势之后,翌日(28日)的首个股市交易日,中国区块链概念股一度有近百股涨停,并在包括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圈内,持续引发热炒。比特币的市场价格也一路走高,一个比特币的最高交易价达9548.84美元。但在区块链概念股集体热度仅维持了1天半后,大多数涉区块链概念的股票则在微盘出现大规模抛售,数十支相关股票迅速跌落,甚至跌停。

      所以区块链的提出和股票的大起大落,说明习近平在应对经济困局的时候,希望通过新技术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很快就被市场识破。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习近平对自己不懂的技术敢于大胆推荐,也就说明他根本就没有听什么反对意见,这是决策者的一个大忌。决策者一定要通盘考虑一个建议的利弊才能做决策。连这幺小的事情他都不能听取各方意见,说明他的决策机制有问题。第二就是他这种大干快上的作风,也是急于突破经济困境的表现。这恰恰说明了经济问题的严峻。



      川普和习近平要签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了。我曾经说这已经不是重点,即使签了,也不会挽救经济困局,因为产业链已经外迁了。而且川普也没有取消之前的关税。因此中共的经济困境不会因为贸易协定而有任何缓解。

      ——以上为《天亮时分》(政论天下第64集)文字稿 原标题:四中全会后的区块链泡沫为何破得这么快?中共真用区块链技术等同自杀。

      删除
    25. 习近平力推区块链 专家:又一个“水变油”骗局
      习近平力推区块链 专家:又一个“水变油”骗局
      区块链不是一个新技术,用区块链技术发明的比特币,差不多已有10年。(pixabay.com)
      北京时间:2019-11-01 04:25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11月01日讯】习近平近日大力提倡区块链,引发舆论高度关注,中国股市中与区块链相关的科技股也一度暴涨,但随即开始暴跌。有专家对区块链火爆现象进行深度分析,指区块链炒作只不过是又一个“水变油”骗局。

      网际网路研发专家程墨,曾服务于摩托罗拉、微软和雅虎,目前在美国媒体服务公司Hulu担任架构师,他也是《深入浅出React和Redux》《深入浅出RxJS》的作者,近日他发表了《火爆的区块链炒作只不过是又一个“水变油”骗局》一文,声称对区块链进行科普,也揭穿有关区块链的谎言和骗局。以下是原文:
      在中国这样一个民众科学素养普遍低下的国家,“区块链”一下子火爆了起来。据统计,A股中约有500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与区块链相关,相当于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七分之一;昨天(2019年10月28日)更是扛起A股上涨的大旗,在全部150多只涨停股票中,90%以上属于区块链概念股,其中多数是业绩每况愈下、动态市盈率超过50倍以上甚至是亏损的垃圾上市公司,而且预计许多区块链概念股接下来还会连续涨停,很可能创下A股市场有史以来最疯狂的炒作记录。
      据说,许多去年申报了晶元项目各级财政补偿的公司,现在正在夜以继日地申报区块链项目;除了IT、网际网路服务和通信相关企业外,许多银行、保险、证券、金融综合服务、地产、交运、物流、医疗、养老、超市、连锁餐饮等传统行业企业,都在投入巨资从区块链中淘金。有人问我怎么看待区块链如此火爆的现象,我直接了当地回答:这只不过是跟当年“水变油”一样的一个骗局而已。当年王洪成的“水变油”被众多权威媒体捧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有200多位副部级以上领导现场观摩、视察,20多万高级知识份子通过信访渠道上书呼吁重视这项伟大发明,可比现在的区块链热闹得多。
      许多人都知道,大约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长文《想起当年我戳穿“水变油”骗局的那点事》。没错,我就是该文的原创作者。有人肯定会讲,你或许勉强算一个化学专业人士,所以有能力判断“水变油”是真是假。可是,区块链是网际网路新技术,你一窍不通,如何下这样草率的结论?那我们首先一起来学学区块链相关的基本知识。
      区块链不是一个新技术,用区块链技术发明的比特币,差不多就有了10年。肯定没人否认,比特币应用的就是区块链技术,因此,区块链技术成熟于比特币发明之前。
      在网际网路新技术发明与应用日新月异的时代,区块链诞生了十年,惟一得到应用的是比特币或类似的虚拟货币,你看到这项技术在其他哪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某个或某几个伟大的高科技公司么?没有,一个也没有!这实在是因为这项技术除了用于虚拟货币上,用于其他领域没有任何技术优势。

      先来给区块链一个科学的定义。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资料库,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路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这样的描述大约多数人看不懂,所以有技术专家打了一个比方:一个男人给自己的心爱的女人各种表白和承诺,这个女人把男人的表白和承诺分享到她的朋友圈、微博、博客和各个社交平台,并开放给亲朋好友共享,将来这个男人就没法抵赖。这就是区块链。
      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得包含三个要素:分布式系统(包括记账和存储),无法篡改的数据结构,以及共识算法,三者互为基础和因果,就像三体世界一样。这看上去好厉害的样子,可其实这是一种信息传播极其低效,除了用于虚拟货币这种拿来作为洗钱和诈骗的工具应用起来比较方便,对人类目前的现实生活需求毫无价值的技术。
      简单地说,区块链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效率极其低下,因为要遍历所有节点,只能做非常轻量级的数据应用,一旦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传输与更新,区块链就崩了。说白了,区块链其实是对存储资源和能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
      有人说大数据和5G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简直是胡扯。大数据技术是中心化,区块链是去中心化,两者风马牛不相及!至于5G只是解决无线传输速度问题,跟区块链需要的存储资源和能源消耗根本就是两回事。就是这样逻辑不通的低级别骗局,中国懂的人不说话,不懂的人全相信!
      区块链技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且技术成熟有了十多年时间,如果真的像“水变油”那样带来点石成金的经济效益,日本和西方科技发达国家为何都不推广应用?这些国家是没钱,还是没技术,或者是他们的网际网路管理比中国更严格,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

      一般人根本不需要有任何科学知识,只要知道区块链是一个十年前被国外发明的成熟技术,除了在虚拟货币上得到应用,并没有在任何其他领域得到应用,就知道目前中国炒作的区块链大规模应用,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一个明显违背科学常识人为炒作起来的骗局,导致A股七分之一的上市公司竞相拥抱,其中上百家上市公司今天大概率还会连续涨停,而作为区块链所谓“龙头”的一家垃圾公司,到昨天(10月28日)已经有了连续8个涨停板,2-7个连板的区块链概念股已经有几十家,而且看来还要一直连续涨停下去,可见A股市场上的投资人是多么不成熟、不理智。这个高额智商税,很快会让许多参与其中的人血本无归。
      现在回头再来具体说说,区块链技术为何可以成功应用于比特币以及类似的虚拟货币,而中国无数企业声称的区块链应用的诱人前景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区块链所涉及的所有底层技术,不管是分布式资料库技术,加密技术,还是点对点传输技术等,都是早已存在没什么秘密可言的成熟技术。比特币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封闭性和自洽性,他不需要去验证任何系统以外产生的信息的真实性,这才是区块链技术能大显身手的关键所在。
      区块链技术除了用于仅用来交易的虚拟货币,其他被说得天花乱坠、点石成金的广阔应用,要么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要么就根本无法实现,无一例外全是骗人的谎言。不信,就让我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先说央行准备使用区块链推出数字货币。在货币电子化如此发达,信用卡得到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货币的发行,早就不是依靠传统印钞厂印纸币,而是各种电子化的货币发行。应用区块链的数字货币,跟现在电子化的货币发行有什么区别?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为何就中国央行想到了这样的好处,全球各国央行都无动于衷?因为这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点点实用价值,跟现在常用的货币电子化工具相比,只会成本更高。有人故作高深地对我讲,中国央行推出数字货币,有更深远的谋略,那就是打破美元体系在国际结算货币中的垄断地位。这个我只能呵呵了。我们不需要费脑子,就用屁股想一想:极易管理的人民币目前都不敢实现自由兑换,从而去挑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还能把不好管理的数字货币国际化?这不是跟几年前说开通上海石油期货交易,就能掌控国际原油价格,并打破美国的石油-美元体系一样幼稚可笑么?现在哪个目标实现了?
      再说媒体和上市公司宣扬的,应用区块链技术,我们的出生证、房产证、婚姻证、毕业证等等都可以在区块链上公证,变成全球都信任的东西,轻松证明“我妈是我妈”。首先,中国的出生证、房产证、婚姻证还真没有听说哪个国家不承认。其次,如果要将这些官方证明文件上传网际网路,只需要成立数据中心就可以解决,数据“中心化”比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无论是效率还是投资成本都少得多。最主要的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优势在这里完全用不上,上传这些证件这权威渠道只能而且应当是发证机关,这样效率最高、信息最准确,而绝对不能是个人随意上传,然后再一个个由发证机关来验证。

      删除
    26. 有媒体和上市公司声称,采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有时间戳的通用记录存储库,看病换医院不用反复检查,也不用为报销医保反复折腾。这跟上面所说的道理一样,只需要打通现在一个个数据孤岛,就可以实现互联共享。可是,打通一个孤岛,完全不用区块链技术。恰恰相反,使用区块链这种效率极其低下的技术,必须建立海量的数据存储系统,代价比现在成熟的网际网路技术高出不知道多少倍。至于看病换医院重复检查,根本是制度设计问题,与信息互联互动程度根本就没有关系,凭什么认为区块链传送的信息,比病人及其家属手中的纸质检测和诊断结果更权威?因此,这样的炒作,不是对网际网路技术常识的无知,就是存心想骗人。
      有媒体和上市公司称,利用区块链技术,可知食品“前世今生“,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再重复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存储效率极其低效的问题,只说某个食品是否安全,它的原材料是哪里采购来的,加工过程是怎样的,化验了什么指标,各项指标是否合格,生产日期等等,都由一道道工序人工录入的,如何保证检测手段是科学、准确的,录入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区块链能解决这些人为录入的数据真实性么?显然不能。那区块链技术应用又如何让民众吃了放心食品?因此,这还是骗。
      有媒体和上市公司说,以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溯源不可篡改”实现扶贫资金的“透明使用”、“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同样道理,区块链如何保证各个环节录入的数据是真实的?当然是没法保证。实际上,现在机动车违章系统和金税系统,还有许多政务电子应用系统,都有分级授权管理,完全可以做到任何人无法修改,而任何修改都会留下记录。区块链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除了效率极其低下,体现不出任何其他的优势。
      有媒体和上市公司说,区块链技术可低成本实现电子发票的不可作伪、按需开票、全程监控、数据可询,有效打击偷漏税问题。这话国家税务总局科技司的领导和开发金税盘的航天信息公司的技术人员听了,一定会嗤之以鼻——人家早就实现了这个功能,不但电子发票而且开具纸票发票也已经全部联网,并可通过财务审计数据的自动比对发现企业偷税漏税问题。换成区块链技术,除了成本翻几倍,不但不会带来任何一点点好处,而且能不能实现目前金税工程的庞大功能,还要打N个问号。
      总结为一句话:除非你相信中国的算盘比计算机、计算器更好使,不要相信被国外弃之不用的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中国带来点石成金的经济效益——这正如“水变油”的想法是好的,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也舍得不计成本去投资,但因为这个技术应用根本就是反科学的,到头来终究是一地鸡毛。
      从最近半年来区块链的疯狂炒作,到网路上一边倒地主张对未成年人犯罪同样适用于死刑,再到无数人天天在网上公然发泄对教师、医生和某个特定群体刻骨铭心的仇恨,坚定了我对中国国民性痛入心脾的认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反科学、反人性,而且表现特别理直气壮,自以为是。

      删除
  4. 最近這幾天我備用的梯子都被干擾,還有近一個月以來大批磁力搜索網站被封,之前還想著是因爲國殤日子的關係,現在過了這麼久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回复删除
    回复
    1. 某党在开四中全会

      删除
    2. 我知道,但從一個月前大批磁力搜索被封這個我實在想不出跟赤匪有什麼關係了

      删除
    3. 灭绝支那贱畜的打手2019年11月1日 10:54:00

      灭绝兄在吗?俺有个地方不赞同你,你说权贵支畜是挂羊头卖狗肉嘴上大喊共产主义,实际大搞权贵资本主义,然而权贵支畜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早就实现了共产主义,它们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吗?你怎么看?蛤蛤蛤蛤蛤

      删除
    4. 灭绝支那贱畜的打手2019年11月1日 11:00:00

      俺认为应该把这部分率先实现了共产主义的权贵支畜集中起来,据说有几百个家族?给它们一个地方独立建国,木有了底层支畜低端人口的拖累,它们一定会建成一个宇宙最强又红又专、科技强大资源无限的共产主义理想国,既然它们这么厉害,就把新疆戈壁让给它们建国,一定会变成绿洲滴,大伙说吼不吼?

      删除
    5. To 灭绝支畜的打手
      拜托,BT只是一种文件分享协议,不是专为传播色情打造的,有很多人利用BT传输正当的东西,比如反支纪录片,不一定用磁力搜索的都是贱畜。
      而且,“新疆”这个说法不太对吧?:)

      To 灭绝支畜及打手
      我们这些不幸生在支国的,不可能成为生理学上的“高加索人”,因此,是否是移民新加坡/日本/南韩等国,才能真正从肤色到精神融入当地社会?

      删除
    6. TO 4楼的网友
      俺也有同感——整个十月份,翻墙不稳定。

      至于原因嘛,1单元 所说的是一个原因。
      另外,
      香港的事态,或许也会导致 GFW 加大封锁力度。

      删除
    7. 灭绝支那贱畜2019年11月2日 02:51:00

      to 4单元
      它们当然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啦,脚踩无数枯骨实现了共产主义待遇嘛,被共党专政的国家还木有未发生过人道灾难的,打发到戈壁滩建立共产理想国是个好办法,把愿意跟随支共的弱智支畜也带走,灭畜运动会完成的更快,蛤蛤蛤蛤蛤

      删除
    8. 灭绝支那贱畜2019年11月2日 03:10:00

      to 6单元
      窝看打手同学只是调侃贵锅支畜利用bt看av而已,别把人想的那么弱智;说说你认为合适的说法,东突厥斯坦?

      窝在脱支论中阐述的很清楚,肉身+思想脱支=成功脱支,去哪国不重要,看个人条件和爱好,优选西方文明主导的国家、其次日韩等效法西方较成功的国家、再次如泰国南美等等,避开独裁野蛮国家和战乱地区,去哪都比支那猪圈好,这是窝通过全球飞行与当地脱支人士接触了解得出的结论,至于出国了还举着chinazi旗帜大呼爱锅的海外支畜、政治投机支畜、诈骗违法支畜、传承支那文化的唐人街支畜,窝从来都是鄙视并且不屑一顾的,追求思想脱支的人士一定要远离上诉支畜,努力融入当地社会,与劣等支那文化和支那贱畜彻底脱钩

      删除
  5. 中国式逻辑:1、光说有什么用?2、谁当皇帝都一样;3、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4、中国不能乱;5、美国也腐败;6、能当饭吃吗;7、这种事哪朝哪代都有;8、饿死人你看见了?9、轮得到你来指指点点?10、关你啥事?11、中国太大了不好弄;12、总要有个过程;13 、领导不比你笨:14、咱国家人太多了:15、你行你上啊:16、不喜欢你可以出国啊:17、离开祖国你什么也不是:18、太平洋又沒有盖:19、有国才有家:20、你幸福嘛?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5楼的网友
      多谢分享“中国式逻辑” :)

      TO ALL
      俺曾经写过一篇《[url=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1/03/logical-fallacies.html]扫盲逻辑谬误——以五毛言论为反面教材[/url]》
      喜欢思考的读者,可以参考俺的博文,去分析 5楼 列出的每一个“中国式逻辑”,判断其分别属于哪一种逻辑谬误。

      删除
  6. 很感谢遇到博主这样的人,我现在很想通过博客来实践费曼学习法,不知博主有没有“本来想写一些东西,但看到别人已经写了,自己还写啥?直接转载就行”的感觉?

    回复删除
    回复
    1. 我是一名体制内15岁高中生,现在也挺好学的,博主的书单我都会尝试去看,但至于【真正的兴趣】我始终没有找到,只会傻读书(学了用不出来)和偶尔折腾折腾,例如玩玩Ubuntu,玩玩Ubuntu,很迷茫未来的方向和我的【第五层需求】(找到那些死前做过有意义的事),望博主解答

      删除
    2. 笔误笔误,玩玩Ubuntu,玩玩虚拟机,有时候学学编程,做几个小艺术品,帮同学修电脑,几乎所有需要折腾的事都喜欢做,但这样只有广度没有深度,我担心会导致一无是处,一事无成。

      删除
    3. 你可以试试gentoo,,,

      删除
    4. To 张三李四
      建议你还是要好好学学校课程,毕竟,这是一般人翻身的唯一可能(至少在CPC被推翻前)。
      我觉得,中国学校教的东西,能学的,也就数学,勉强可以的,物理化学生物,建议自己搞点大学课本看看(还可以在网上找英文教材,比如libgen)。中国学校教的汉文、英文,唉,一言难尽,只能靠课外自己大量阅读,找外国人练英文口语,多看BBC、CNN等。对了,一定要多学几门外语,个人建议,学德文或法文。另外,不要因为学校教的是垃圾就不去学,咱也要是高考的,对不?
      兴趣的事,我的经验是,你到了十五六岁,只要广泛涉猎,自然会发现自己兴趣所在。要注意培养批判性思维,摆脱洗脑教育留下的思维模式。
      最后送你一句孔夫子名言:邦无道时,能逃就逃,不能逃就“言孙”,最好会装傻。还有,不要在网上透露个人信息,比如15岁!
      祝你早日肉身翻墙!

      删除
    5. TO 4单元
      多谢指点!不过我看编程随想的博客周围没人知道,不会被社工的:)

      删除
    6. 晚熟也没关系2019年11月1日 10:11:00

      TO 张三李四
      其他几个单元说得挺好的,不过楼主别有心理压力哦。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即使在党国之外也很难得,党国只是把它变得更难了而已。4单元说十五六岁发现自己兴趣所在,可真是太幸运了。我一直到二十五六岁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呢。
      别着急,人生长着呢。对于十几岁的少年来说,一年很长,占了有记忆生命的十分之一,等待显得很可怕。可是等你到了三十岁,一年就变成生命的百分之四,显得很短啦。

      删除
    7. TO 张三李四
      首先,感谢对本博客的认可 :)

      至于你提到的:
      [quote]
      “本来想写一些东西,但看到别人已经写了,自己还写啥?直接转载就行”
      [/quote]

      下面说说俺的体会:
      前不久俺写了一篇 netcat 的教程。
      写那篇之前,俺特意去搜了一下 netcat 的相关教程(中文/英文都去看了)。
      俺认为自己可以写得比已有的教程更好。
      因此就不会有你这种心情。

      你要有一种劲头,认为自己能做得更好。
      要想办法超越已有的。
      一旦你真的做到,当然会很爽!
      就算你经过努力,还是没法超越;但你努力的过程,已经让【自身能力】获得提升。

      删除
    8. TO 张三李四(1单元)
      如果能找到【真正的兴趣】,更有利于自我实现。

      关于”如何找到兴趣“这个话题
      俺也一直在思考,或许未来俺会写一篇博文,谈谈自己的心得。
      今天简单说几点

      1、对自己的了解
      你对自己越了解,越有利于你找到真正的兴趣

      2、多元化
      去尝试/体验不同的东西和领域,也会有助于你发现自己的兴趣。

      3、避开某些东西
      在下面这篇博文中提到:有些东西/领域与你的价值观相违背。那么这些东西/领域【肯定不会】让你开心。
      《[url=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8/06/weekly-share-121.html]每周转载:德鲁克谈【自我管理】——<哈佛商业评论>史上最受欢迎的文章[/url]》
      因此,你可以用这个原则来进行【排除法】。
      这么干的【前提】是——你已经有了成熟的价值观体系。

      删除
    9. TO 张三李四(2单元)
      关于“广度 or 深度”
      考虑到你还只有【15岁】,未来的路还很长。
      先扩展广度。
      等到你非常确定某个东西/领域是你的真正兴趣,然后再针对这个方向,扩展深度。

      删除
    10. TO 4单元 & 晚熟也没关系(6单元)
      多谢两位替俺回答读者提问 :)

      删除
    11. TO 博主
      关于对自己的了解:
      是不是需要靠批判性思维不断觉察想法,再推断出想法背后的价值观才能对自己有个深入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推荐的?

      关于价值观:
      这个很蛋疼!因为我没有发展出自己一套完整的价值观(为此我前段时间还非常焦虑,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价值观不成熟,对未来恐惧,害怕意志不坚定导致自我放弃)
      目前的想法是在高中阶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各种能力(如数学),大学期间肉翻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大学,由于【文化】的巨大差异,可以不断和自己的天朝价值观碰撞,再加上批判性思维加持(拥抱差异),可以形成自己一套价值观,请问博主有何建议?(博主最好不要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子,以防社工)

      删除
  7. 国庆那段时间,相信很多人都困在了墙里,因为GFW已经是2.0版,Shadowsocks已不再安全,只要GFW不允许,Shadowsocks被识别/被封仅仅只需几分钟,另外希望博主能写一篇自建翻墙的博文

    回复删除
    回复
    1. shadowocks还是很稳定的,主要看你用的哪一家的服务。好几家的服务我都购买了,这段时间除了搬瓦工的just my sock,其他的都阵亡了。

      删除
    2. 在非严格管控的情况下,ss/ssr是能翻的出去,就是用的久了,ip被封,也就是说GFW知道你在翻墙,只是没有上门来找你,你说的机场可能使用了某种伪装,在严格管控时,也是备用多个帐号,才保证你能翻的出去,就像动态网,无界,如果人家出收费的翻墙软件,肯定比现在免费的流畅,毕竟人家有大量的专业人才

      删除
    3. https://github.com/shadowsocksrr/shadowsocksr/issues/64
      破娃当初删除的文章指出ssr可以伪装成https协议的一个要点是配置redirect,比如www.baidu.com:443

      删除
  8. 这篇文章很有用

    回复删除
























  9.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逼死强迫症
      参见俺在 10楼4单元 的回复

      删除
  10. 建议博主的行文风格不要突然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好让大家放心一些。

    回复删除
    回复
    1. 博主的行文风格没有变化,出现一个竖行算不上行文风格变化

      删除




















    2. 删除
    3. TO haah

      竖行早在博客开始聊政治之前的Java系列和python系列里就有吧,简直看可以说是风格回归

      删除
    4. TO 10楼的网友
      或许你是新来的读者,或者你没有看过俺前几年的【技术】博文。

      这篇博文中那句【竖排】,早在多年前就用过了。
      甚至连【句式】都非常类似 :)

      删除
    5. TO haah & MountAye
      多谢两位帮俺回答 :)

      删除
  11. 老读者了,每天都会刷新下网页,看看随想叔有没有更新,有几篇反复阅读了好几次,比如,但其实还是稀里糊涂,可能博主的思想程度实在比我高太多。PS:很期待随想叔的原创文,今年的博文数量虽然比去年多,其实转载大于原创,不过时间精力毕竟有限,我真的发自我内心感谢你,为什么写下这段话其实是想让随想叔知道,还是有很多默默潜水的人在关注着你。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小瑾
      非常感谢你的支持 :)

      俺坚持写(有一定质量的)【原创】博文,已经坚持了超过十年。
      如果俺不出啥意外,第二个十年应该还是会这么干。

      另,
      俺知道有很多读者在默默关注这个博客。
      虽然这些读者可能从来不留言,但从博客访问量的变化,俺知道读者越来越多 :)
      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俺的鼓励!

      删除
  12. 支持支持。

    回复删除
  13. TO 博主

    学习学习。这年头定时出炉优秀文章的博客真的不多了。

    1. 某些论坛可以搞【精华区】。但这最起码解决【深度】的问题。
    2. 俺认为教学视频针对【初学者】,可以跟通俗性书籍有得一比;当然要深入研究还是老老实实看书。或者你有“阅读障碍症”,那就另当别论。
    3. 好奇“价值投资”理论的【内在价值】算是【智慧】还是【知识】?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博主

      借着某些国内外热点事件,想到哪问到哪:

      4.【为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动荡越来越明显?除了今年初的阿尔及利亚,苏丹,年中的香港,还有这两个月闹翻天的智利(APEC峰会取消),黎巴嫩(总理下台),印尼...这个现象是否类似博主提到的“香港危机是天朝危机的前兆”,【世界政经秩序面临洗牌】?

      5. 看到了美联储再次降息的新闻,联想到【为啥】欧美国家在08年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缓慢,特别是【底层】民众抱怨没有分到经济增长的果实?原因之一是否西方社会“马太效应”已经发展到了威胁【社会流动性】的地步了(穷人变得更穷,富人更富)?

      6. (这个问题其实一篇博文更合适)既然美国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不能再进一步扩张/发展,【为啥】美国今天还能保住世界老大的地位。(虽然博主在以前的博文提到了【人才因素】和世界岛的【均势】,但是个人感觉还有很多原因)。

      7. 【为啥】无论是天朝的BAT科技巨头还是美国的FANGS都能快速崛起并且称霸到今天(而不是像以前的雅虎,诺基亚什么的被取代)?博主以前在评论区提到的技术【革命】和【浪潮】,这就是主要的原因吗?还是俺等的太短时间,下一个科技革命就会大大威胁到如今巨头的统治地位?

      8. 跟第七有点联系。【为啥】美国硅谷盛产初创公司/高科技企业,而今天的欧洲没有同样数量和质量的东东?

      删除
    2. TO 挪威森林猫
      多谢老熟人捧场 :)
      针对你的几个问题,俺分几条留言回复如下:

      [b]关于“论坛的精华区”[/b]
      “精华区”并【不能】解决“广度”or“深度”。
      它解决的是【信噪比】。
      如果某个论坛的帖子本身就缺乏“广度”or“深度”,再怎么整理精华区,也达不到这两个目标。


      [b]关于“教学视频”[/b]
      这个要看具体的类型。

      1、视频 VS 通俗性读物
      (相对后面两类而言)视频比较容易达到类似效果

      2、视频 VS 入门性读物
      这个要看具体的领域。
      对于某些很艰深的领域,视频【无法】取代该领域的入门读物。
      (如俺在多篇博文中所述——视频【不】利于认知与思考)

      3、视频 VS 专题性读物
      这个方面,视频基本上很难做到。
      原因包括:
      3.1
      如果是某个艰深的领域,视频做不到(类似第2条)
      3.2
      “专题性读物”通常比“入门性读物”更加【小众】。
      而如果领域本身就是小众的,【很少】有人愿意针对一个小众领域制作专题性的教学视频。

      删除
    3. (接上一单元)
      关于“价值投资”
      首先,俺假定你所说的“价值投资”是格雷厄姆的体系(也就是巴菲特所用的那套)。

      当你要识别“内在价值”,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解读企业的财报”。
      解读财报有一套【方法论】——这属于 HOW 层面,对应于 DIKW 的 knowledge
      但这只是【手段】。
      通过解读财报,最终你要【理解】这个企业的运作模式。你需要回答如下一系列问题:
      [quote]
      为什么这个企业是稳健的?
      为什么这个企业具有竞争优势?
      为什么这个企业能长期保持竞争优势?
      ......
      (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quote]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涉及到 DIKW 的 wisdom

      删除
    4. (接上一单元)
      关于“世界局势的【重新洗牌】”
      前段时间在评论区,俺确实有提到【重新洗牌】(链接如下)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9/09/Security-News.html?comment=1570292166179
      上述这条留言,主要是谈 AI,顺便提到【重新洗牌】。
      下面专门聊聊的洗牌的话题

      ========

      世界近代史,大致开始于“古罗马的终结”(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
      然后基本上每隔几十年,世界格局就会有一次重新洗牌。
      (最长的一次,间隔也就一百多年)
      相邻的两次洗牌之间,会有一段平稳期。在国际政治中,表现为某种“XXX体系”
      比如:“三十年战争”之后,确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比如:“拿破仑战争”之后,确立了“维也纳体系”(梅特涅体系)
      比如:“一战&二战”之后,确立了“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体系)

      洗牌的过程,可能会很长。
      比如:一战与二战,实际上是【同一次】洗牌。
      一战结束时的巴黎和会,【没能】建立一个新体系(没有建立足够稳定的均衡)

      当苏联在90年代解体,“雅尔塔体系”实质上结束了。那时候就已经开始重新洗牌。
      很显然,从苏联解体一直到现在,并【没有】形成新的体系。
      (中美对抗只是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一点)

      这次洗牌与历史上的其它洗牌,存在一个关键性差异——科技因素。
      因为科技的发展类似于【指数式】——斜率递增
      而科技快速发展,会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
      比如说:科技发展会加剧马太效应,从而加剧贫富分化;
      比如说:自动化的普及,会导致蓝领阶层的萎缩;
      ......
      某些国家/地区的政局动荡,与这个有关。

      科技发展的另一个副作用是环境问题
      (比如:全球气温加速上升)
      环境问题如果恶化,也会转化为国际政治问题。
      比如:印巴两国可能会为了争夺水资源,而爆发冲突。

      还有一个悬念是——【核恐怖平衡】是否会被打破?
      在9月底的那篇《近期安全动态和点评(2019年3季度)》中,俺引用了【网络战】相关的文章,并作了点评。
      这是“核均势”被打破的其中一种可能性。
      另一种可能性是:如果导弹拦截系统完善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打破“核均势”(关于这点,之前在评论区聊过)
      当然,还存在某些意料不到的科技突破,会导致“核均势”被打破。
      (因为是【意料不到】滴,俺无法进行点评)

      上述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从而让这次洗牌变得很复杂。

      删除
    5. (接上一单元)
      [b]关于“美国的优势”[/b]
      “人才优势”与“地缘优势”应该排在前列。
      其它优势当然也有——是从上述这两个衍生出来。
      比如俺曾经在评论区引用过如下这段话。
      [quote]
      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工业;
      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贸易;
      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金融;
      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
      [/quote]
      (这段很有道理。据说出自基辛格,俺没去考证出处)

      [b]关于“科技巨头”[/b]
      你感觉:如今的几大巨头崛起很快。
      俺提醒一下:当年的雅虎/诺基亚,崛起也很快。

      你感觉:如今的几个巨头已经存在很久。
      俺提醒一下:当年 IBM 维持霸主的时间,比如今的这些巨头更久。

      从某种意义上讲,IT 巨头是【很脆弱】滴。
      IT 巨头需要负担极高的【固定成本】。
      别的不说,单单养几万个高级白领,每月的工资成本就已经很吓人。
      每一个 IT 巨头,都有自己的【现金牛】(cash cow),才能承受这种固定成本开支。
      问题在于——
      IT 行业经常会出现【颠覆性创新】,有可能会【杀死】原有的现金牛。
      这类戏码,已经上演过好几轮,参见《浪潮之巅》
      另外,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本书,讲的就是——如何应对“颠覆性创新”

      (上述这两本,[url=https://github.com/programthink/books]俺的网盘[/url]有电子版)

      [b]关于“硅谷的优势”[/b]
      大致有如下几个:
      1、政局稳定
      美国的政局,至少从南北战争维持到现在。
      而欧洲还经历过二战,以及战后重建

      2、风险投资
      美国有很发达的风投,并衍生出相关的【生态环境】
      比如硅谷周边的高校,充当【孵化器】

      3、人才
      加州有好几个【世界级】的高校,至少包括:
      加州理工
      斯坦福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另外,
      其它一些高校,虽然不一定能称得上【世界级】,
      但如果放到别的国家,那也是数一数二了。

      删除
  14. 哥们,真心觉得反共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了,中国人的文化太落后,信仰缺失,从这个角度看,反共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很多共产党也只是中国内的精英罢了。他们也是来源于中国人这个群体,中国人的问题不是不知道对错,不知道真相,是即使知道错知道真相也要做不道德不正义的事情

    回复删除
    回复
    1. 思维的落后必须依靠教育,加强教育必然必须排除洗脑,所以推翻TG必然是先决条件。

      删除
    2. 灭绝支那贱畜的打手2019年11月1日 10:43:00

      没错,支那猪圈的问题不仅是支共的问题,更是劣等支那文化的问题,推翻支共只能治标,治本还要灭绝支那贱畜,详情请搜索博客内脱支论与灭绝兄的相关文章,欢迎加入灭绝支那贱畜运动!

      删除
    3. 为什么一定要扣上反共的帽子呢,其实作为一个平民最重要的是要质疑政府,对任何政府保持一份戒心。

      删除
  15. 俺有时候会随机性地静默一段时间。只要静默的时间跨度【不】超过2周(14天),都是很正常滴。
      通过这种做法,可以让俺的“在线活动”尽量随机化,这有助于身份的隐匿性。

    -----------------------------------

    为什么这对于隐匿身份有帮助呢?

    回复删除
  16. 博主。你这里有些人喜欢草木皆兵,把多问技术问题的人都当成刺探你信息的五毛,对于这种挑拨读者与博主关系的言论,请不要相信,都是无端揣测。

    回复删除
    回复
    1. 1 博主还是没干脆的说明隔离机怎么配置网关,填什么参数。host-only模式下,常规是【不填】网关的。。。

      我在xiaolan的网站(互联网档案馆)发现了方法。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9185043/https://xiaolan.me/lantern2.html 评论的三虚拟机图下的大致意思就是

      [b]隔离敏感主机的网关和DNS设为 tor网关机的ip[/b]

      这样设置对不对

      删除
    2.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9/04/Proxy-Tricks.html

      你这篇不支持代理的文章还有两个小问题
      问题1
      [quote]“网关模式”,redsocks 监听端口可以绑定到“网卡地址”,也可以绑定到 0.0.0.0,但【不要】绑定到 127.0.0.1。[/quote]

      我实验后,redsocks.conf里local_ip填0.0.0.0是能成功联网的。但填本机ip也就是192.168.100.2这种是失败的。
      不知道原因???

      问题2
      你上面提到的绑定到网卡地址,应该是指本机ip地址?
      类似192.168.100.2这种。那最好直接写本机的ip地址,并举具体数字作为例子。网卡地址可能和本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混淆,被人误解。

      技术文章用词还是精确点好,否则小白真可能弄错

      删除
    3. 3 关于两台电脑的物理隔离的问题。你提到:
      [quote]然后在网关这个物理主机上,再运行虚拟机,用来跑代理(传统代理 or 透明代理)。[/quote]

      网关机搞虚拟机,不知道意义何在?如果骇客能攻破隔离机的虚拟机,并且病毒还能进到网关机电脑的虚拟机里,那他应该近乎百分百能在网关机实现虚拟机逃逸!!!
      因为他之前就在隔离机实现了虚拟机逃逸了。

      不过即使用了物理隔离,在隔离机搞虚拟机还是有必要的,可以防一些不能虚拟机逃逸的病毒木马,避免硬件信息泄露,恢复快照也更方便。

      删除
    4. 4 关于透明代理,很奇怪的是我用火狐填redsocks所在系统的ip比如127.0.0.1或192.168.x.x这种,端口填redsocks的监听端口,都不能上网。

      这是怎么回事?火狐不使用代理能正常上网,直接填redsocks的端口反而不行?

      删除
    5. 1 先不论【动机】,单说【结果】,你确实造成了“人肉DOS攻击”与“博主形象勾勒”的结果嘛。
      2 从态度上来讲,博主又不欠你的,干嘛要“颐使气指”,客气点说话我想你不是不会。(编程随想属于百忙之中抽空回复,完全可以不回复你的问题。不知道博主在这一点上责任感怎么就这么强了捏)
      3 (假设你真是来问问题的)与其来着挨个提问,不如提升一下你的自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这里属于六扇门关注地带,博主更是高危人士,“不惮恶揣”总是好的。
      5 你所说的“挑拨读者跟博主关系”,根本就不存在。参照第4点,为了安全起见,博主没法建立什么关系。

      删除
    6. 首先,你没资格对我审问,随便什么人拦住你,想对你搜身,怀疑你是罪犯,你会配合吗。
      其次,你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博主的安危,他自己知道,他的防守措施总的来说还是高于危险的。为了安全,静默那么多天,是否真有必要,都不一定。想要通过在线时间找出博主,似乎不太可能,每天24小时翻墙上网的人都很多。

      还有你没认真看我发言,就胡说八道。你以为我想同样的问题问那么多篇文章?那是博主一直就没解决问题,隔离机的网关如何填的问题,其实一次就能解决,但就是回答不干脆。还有一般技术问题本来就要4,5次以上的互动交流才能解决。

      你觉得我问题多,但实际上我已经控制了,我真正疑惑的还不止这些

      删除
    7. 这位“有技术问题”真是自我中心,以为全世界都应该围着它转。

      删除
    8. 博主小心【有技术问题】2019年11月1日 11:02:00

      随想一定要小心【有技术问题】这类id
      回答技术问题没法放烟幕弹,很容易被【脸谱刻画】
      以随想的身份,对读者【有罪推定】才是比较安全的

      删除
    9. 7,8,9单元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真是贼喊捉贼,问几个问题都要被畜生怀疑栽赃

      删除
    10. TO 有技术问题
      俺是高危人士,热心读者当然会比较警惕。
      这也是【评论区交流】的一大优势——
      其他读者可以帮忙一起识别社会工程学的刺探。

      TO 有技术问题(1单元)
      俺博客的其中一个宗旨是:
      [b]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b]

      关于虚拟机隔离,俺的教程只是给出【思路】(某种方法论)
      更具体的落实,你应该尽量靠自己【折腾】来解决,顺便还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引申阅读:
      《[url=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7/04/The-Importance-of-Zheteng.html]聊聊【折腾】的重要性[/url]》

      关于“配置网关”
      在上一篇博文中,俺已经聊了思路——
      什么情况下要配网关,什么情况下不用配。
      如果要填网关,应该填谁的地址。

      至于“如何配置网关”
      这个属于很具体的操作层面,【不】应该再来问俺了。

      删除
    11. TO 有技术问题(2单元)
      关于俺博文中如下这句话:
      [quote]
      “网关模式”,redsocks 监听端口可以绑定到“网卡地址”,也可以绑定到 0.0.0.0,但【不要】绑定到 127.0.0.1。
      [/quote]

      这句话【本身】已经包含了上下文。
      所以,其中的【网卡地址】显然是指 IP 地址。
      正常的理解,都【不会】理解成 MAC 地址。

      对于 host only 模式,
      【网卡地址】就是诸如 192.168.xx.xx 这种。
      127 开头的那种,叫做【本机环回地址】

      删除
    12. TO 有技术问题(3单元)
      你的推理【不严密】。
      如果某个人真的要使用俺上次所说的【物理隔离 + 虚拟机隔离】的思路,那么这个人肯定对安全的要求【非常非常】高。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使用【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以及【不同类型】的虚拟化软件。
      因此,能穿透“隔离物理主机的 VM”,【不】代表能穿透“网关物理主机的 VM”

      TO 有技术问题(4单元)
      你还是没理解【透明代理】的原理。
      建议再去看看俺的博文,以及俺在上一篇博文对你的回复。

      删除
    13. TO 面具男带土(5单元) & 博主小心【有技术问题】(9单元)
      感谢两位对俺的关心 :)

      关于两位的建议,俺补充一下:
      ========
      考虑到俺是高危人士,而且本博客常年有朝廷走狗蹲点。
      在俺的眼里,每一个留言的人,都有可能是潜在的对手。
      但实际情况是——朝廷走狗只是【一小撮】。
      所以,
      俺需要获得某种【平衡】——
      一方面能与热心读者交流;同时还要小心任何社会工程学的风险。

      最近几年,俺越来越少用邮件交流,主要改用评论区交流,目的也在于此。
      评论区是【公开】滴,反而有助于帮俺降低社会工程学的风险。
      这很类似于开源社区的【Linus 定律】

      删除
    14. TO 11单元
      博主,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回答问题不直接,不干脆利落,导致沟通效率低下,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

      我的确折腾出了方法,但我自己不能确定,这类问题比较冷门,又是看你教程后才来问的,才不得不来问你,我不会问你关于编程,linux教程之类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不用代理到论坛等网站去问,也更方便。

      [quote]隔离敏感主机的网关和DNS设为tor网关机的ip[/quote]

      这段话只是想得到一个确定的回答,对还是错?

      我自己实验过,可以联网,不过隔离机网关的最后一位数字随便填都能成功,所以有点奇怪

      删除
    15. TO 12单元
      所以我奇怪,为什么redsocks监听端口填192.168.xx.xx这种会失败

      TO 13单元
      关于透明代理,我的确认真看了,但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火狐浏览器填了透明代理的端口,就是不能上网???
      不管iptables是否清空,火狐都不能填redoskcs的端口上网。

      这是个实验,以前用别的普通国内代理非VPN,能检测到有的是透明代理,但都是能用浏览器上网的

      删除
    16. TO 15单元

      随想上面说的“自己折腾”没看到吗?你的这些问题,我不客气的说,对你自己、对博主、对其他读者的价值都不大。借用这篇博文的概念,你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充其量只是【information】,而算不上【knowledge】。从你的问题来看,高度碎片化、表层化的提问特征反映你的知识基础非常不扎实,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网络等等。

      你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习习惯。

      删除
    17. 山西煤矿小老板编程随想2019年11月1日 21:33:00

      【有技术问题】=灭绝支那贱畜,楼上不要与它纠缠。另:灭绝兄是高级五毛,博主在以前的博文评论里已经暗示过了。

      删除
    18. 編程隨想啊,我一佛祖的名義發誓我絕不是來刺探信息的社會工程學高手!我的學習習慣和知識結構[b]完全沒問題!沒問題[/b]我敢保證我的問題都是非常紮實,非常不碎片化!不問谷歌是因為只有編程隨想[b]大神[/b]才能解決我技術,人生,婚姻,學校,陽痿等所有難題!所有說我是共慘黨間諜的都是無中生有,胡說八道!希望隨想戰神能在未來非常詳細德回答我所提文的所有問題!不謝!

      删除
    19. TO 技術有問題
      你这个名字笑死我啦!哈哈哈!

      删除
    20. TO 编程随想
      同意9单元所说“回答技术问题没法放烟幕弹”。
      不知道你咋就这么执着于这种既费劲,又危险的问题捏?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很容易让人精神疲惫从而疏忽大意,上篇博文的评论区你都(很罕见地)删自己贴了不是吗?

      删除
    21. 博主小心【有技术问题】2019年11月2日 13:43:00

      博主说的不准确,俺估计评论区里面至少【三分之一】的评论都是这【一小撮】朝廷走狗写的。能评论的读者【千分之一】都不及。所以博主肯定【高估】了热心读者的【评论】在评论区的比例。

      删除
  17. 看中国历史痛苦2019年10月31日 18:59:00

    大家注意 著名黑客 腾讯玄武实验室负责人 tombkeeper是江派间谍
    那个已经移民去美国的作者余杰也是江派间谍不信可以自己挖掘

    回复删除
    回复
    1. 看中国历史痛苦2019年10月31日 19:00:00

      余杰就是<中国影帝温家宝>作者

      删除
  18. 苹果手机挂着微信qq使用翻墙软件接收信息有没有被察觉到翻墙或者其他风险

    回复删除
    回复
    1. 可以自行在微软网盘下载

      删除
    2. 有,敏感操作不应使用手机

      删除
    3. TO 一拳呼你脸上
      不论是手机上还是 PC 上,那些装机量特别大的国产软件很可能会监控你的行为。
      请【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你是朝廷【有关部门】的官员,看到像 QQ、微信、支付宝 这种【好几个亿】的装机量,是不是会动心?是不是会想要利用这些软件监控屁民?

      而疼逊、阿里之类的公司,
      收到了朝廷方面(利用软件进行监控)的要求,有胆量拒绝吗?

      删除
    4. TO 1单元 & 2单元
      多谢两位替俺回答读者提问 :)

      删除
  19. 博主你好,你分享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 好像不在任何一个分类里面,用BT Sync的方式下不到。
    ————————-
    顺便一说,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7351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6873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6119
    希望博主有时间能点评一下。

    回复删除
    回复
    1. 第一篇已经删除了啊
      后面两篇就是复读课本,没啥好点评的,五毛真有心的话也能拿这种东西骗赞

      删除
    2. 可以自行在微软网盘下载

      删除
    3. TO 宴之敖
      由于《如何阅读一本书》非常重要,俺直接放到微软网盘的【顶层目录】。
      另外,
      在[url=https://github.com/programthink/books]电子书清单[/url]的开头部分,有这本书的下载地址。
      你在上述页面搜一下 [quote]如何阅读一本书[/quote]
      可以看到此书的下载链接

      关于“品葱”
      先声明:俺没在这个论坛注册过帐号。
      另外,俺平时很少逛论坛。

      如果你希望俺给出点评,最好直接列出某个具体的问题或者观点;以及你的困惑。

      删除
    4. TO 2单元的网友
      多谢替俺回答 :)

      删除
    5. TO 博主
      谢谢回复:)

      我引用一下其中一篇文章(自下而上的民主转型与临界点模型)的一部分
      ———————————————————

      在一个群体中,单独的个体不愿意为了所有人都能受惠的公众利益付出代价。如果能够不付出代价就享受好处,谁都愿意。但是这样以来,就没有人愿意主动付出代价了。

      假设有个群体,一共N个人。
      如果K个人愿意付出代价,或者说参与建设,公众利益就能实现。
      这项公众利益对每个人的好处大小记为B.
      参与建设公众利益的代价大小记为C.
      预设B>C,也就是说公众利益利大于弊。

      你收到一张传单,明天有一场示威集会,要求民主,你要不要参与?
      这天晚上,某种神秘的力量出现,你知道其他人打算怎么做了。

      情况1:参加者不到(K-1)个。
      即使你参加了,公众利益也不会实现。选择参与的收益是-C,选择不参与收益是0.
      0总比-C大,所以,收益最高的选择是不参与。
      你应该把传单扔进垃圾桶,继续在学习强国签到。

      情况2:参与者正好有(K-1)个。
      如果你参加,参与者就达到了K个,公众利益可以实现,你的收益是B-C.
      如果你不参加,参与者不够,公共利益没有实现,但是你也没有付出代价,你的收益是0.
      B-C大于0,收益最高的选择是参与。
      你应该通宵做好标语,翘班参加明天的活动。

      情况3:参与者有K个甚至更多。
      如果你参加,公众利益可以实现,你的收益是B-C.
      如果你不参加,参与者也足够实现公众利益了,你不需要付出代价,收益是B.
      B大于B-C,收益最高的选择是不参与。
      你应该把传单扔进垃圾桶,躺在床上等着民主从天上掉下来。

      现实生活中,神秘力量并不存在,第二天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完全取决于你的主观判断。
      如果大家都觉得是情况1,那么谁也不会参加。如果大家都觉得是情况3,最终同样没人参加。
      为了实现公众利益,必须正好有K个人愿意参与,并坚信只有他们会参与。

      决定集体行动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 K和N的差距;人群总数N.

      如果K=N,也就是说,必须全员参与才能成功,情况3根本不存在,那么就没有搭便车的空间。
      如果K<N,那就有了搭便车的空间。K与N的差距越大,搭便车的空间就越大。
      现实生活中,K=N的情况几乎不存在,搭便车的空间永远存在。
      K与N的差距越小,就越容易达成集体行动。

      人群总数N的大小也很重要。
      一方面,它影响了你对自己重要程度的判断。如果一个群体只有二十个人,你肯定觉得自己参与与否很重要;如果有一千个人,你可能就会想,我参不参与,其实根本看不出来吧。
      另一方面,人群越大,就越难监督有谁搭便车,难以惩罚搭便车的人。小班教学时,你肯定要按时出勤、认真听讲,但是阶梯教室的大课,你肯定逃过,至少悄悄玩过手机。
      人群数量越大,就越难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违反直觉的结论,在一定范围内,人数少的小集体可能比人数多的大集体更有行动力。
      独裁政权下,虽然大部分人都会因为推翻独裁而受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一定就愿意参与行动达到这个目标。更重要的是,在独裁政权下,我们不光没有神秘力量,甚至连民意调查都没有,那么人们怎么预判未来到底是情况1,2,还是3呢?无从知晓。
      此时,是否参与集体行动,成了一个新的谜团。

      临界点模型
      接下来我们看看1989年东欧剧变,临界点模型可以解释东欧剧变为什么突如其来,一发不可收拾。
      在八十年代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每个人都要公开选择,支持独裁政权,还是反对独裁政权,没有中间地带,没有沉默的选项。
      对独裁政权的态度分成了两个,明面上的态度,私下真实的态度。
      说谎很累人,得不偿失,在言论自由的社会,人们更愿意保持诚实。但是在独裁政权下,表达反对意见很危险,所以人们在明面上表达态度时,经常选择弄虚作假。

      民众示威抗议的规模,会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参加,公开表达不满。抗议规模越大,政府就越难监视、惩罚每个个体,正所谓法不责众。
      抗议规模大到让某个人愿意加入,表达真实异见,我们把这个抗议规模叫作革命阈值。如果你不喜欢文绉绉的词,就叫它“心里的那个坎儿”。显然,每个人心里那道坎儿不一样,有的人天生反骨,以反对政府为己任,有的人就是奴性不改,半条棉被也要送给红军,更多的人在中间,随大流,别人抗议那我也抗议,大家都忍着我就忍着。

      在一个社会里,大家的革命阈值在哪里,直接决定了会不会发生革命。
      所有人的革命阈值,我们用这种形式表示:
      社会A={0, 2, 2, 3, 4, 5, 6, 7, 8, 10}
      最开始,只有一个人会抗议,没有人响应。
      她死得无声无息。

      变动一点点。社会A'={0,1,2,3,4,5,6,7,8,10}
      最开始那个天生反骨的人出来抗议了。她站出来后,抗议者数量达到了1,革命阈值等于1的人有一个,他也站了出来。抗议者数量达到了2,革命阈值等于2的有一个,也站了出来……最终,社会的10个人中,9个人都会抗议。
      一个人的参与导致了另一个人的参与,这种革命行动的连锁反应,叫revolutionary cascade,实际上,共产党曾经用过这个词,革命大串联。如今党国的智库反倒用了很多晦涩的翻译,什么革命瀑布、革命级联、革命流,真是忘本了。

      我们再看看另一个国家。
      社会B={0, 2, 3, 3, 4, 5, 6, 7, 8, 10}
      第一个人依旧死得无声无息。
      变动一点点。社会B'={0, 1, 3, 3, 4, 5, 6, 7, 8, 10}
      只有两个人抗议,革命大串联并没有发生。
      社会A和B的变动是一样的,都是把第二反动派的革命阈值下降了一点。然而,社会B发生了一些抗议,但是最终并没有成功。经济衰退、结构性变革可能会降低部分人的革命阈值,但是不一定会引发革命,这取决于整个社会革命阈值如何分布。

      虚报政治立场,意味着外部的观察者不知道,这个社会的革命阈值到底如何分布。甚至这个社会内部成员也不知道社会革命阈值分布的情况。因此,这个不透明的社会也许就在革命前夕,但是谁也不知道。

      我们说习近平把左派右派、穷人富人都得罪了个遍,实际上是在说,几乎所有人的革命阈值都下降了。

      同时,我们要注意到,虚报政治立场反过来也是成立的。随着革命大串联的进行,独裁政权的支持者可能内心依然怀恋独裁和特权,但是为了避免日后清算,会选择加入民主阵营。民主人士在独裁政权下会虚报政治立场,独裁拥护者在民主政权下也同样会虚报政治立场。

      这意味着,我们甚至不需要争取9个人的真心反对,就能达成革命大串联。

      诸君在党国生活,自然很熟悉什么叫两面人。也许以前可以做一个岁月静好党,但是如今,几乎每个人都要被迫站队,连党内高层都要虚与委蛇。看见表忠心的言论时,不必气愤,那是眼见为实的证据:全民虚报政治立场的时代已经到来,而所有人的心里那个坎儿,都越来越低了。

      ———————————————————

      其实应该贴在谈革命那篇文章底下的。

      首先的一个问题在于,这是一个从东欧剧变归纳出的模型,它可能适用于中国吗(或者说,这可能是对将来中国情况的一个可能的预测吗)?

      另外一个问题是在中国,人与人之间对于是否选择反抗暴政是囚徒困境(假设有反抗和举报两个选择),特别是举报反抗者还有奖励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最大化革命成功的可能?

      还有就是运动的规模如何扩大的问题。模型中给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社会革命阈值的降低。但是这种是被动的,你得期待出现经济衰退等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像品葱这样的社区出现了一堆加速主义者(把情况搞得更加糟糕,降低阈值)。还有其他方向吗?

      最后一个,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抗议者们变成了一座座孤岛(参见武汉阳逻抗议),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删除
  20. 上回,博主没回复我。再发一次。顺便实验gpg加密。

    回复删除
    回复
    1. 请博主删除这句[quote]真的猛士敢于在一个不正常的国家做一个正常的人[/quote]

      我看你之前说过这句话,但你没对这句话系统化思考。

      所谓正常,是以常态,多数为标准的,而常态,多数的国家恰恰就是愚昧,野蛮,落后的。智慧和科技,文明的形成都是小概率的。往物理层面说,熵增是大概率,熵减是小概率。

      天才就不是正常人,但天才超越了正常人

      这句话应该修改为:真的猛士敢于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做一个超越时代的人

      删除
    2. 公布公钥:
      -----BEGIN PGP PUBLIC KEY BLOCK-----

      mDMEXbrYpRYJKwYBBAHaRw8BAQdAd1+6rKG1rsvftHAHzKynHhDrcUkQyXTgKvam
      fmuwisy0CGppdXpoZW5niJYEExYIAD4WIQTxZ184cyEabRIfsQ1r7TWiWV2ykAUC
      XbrYpQIbAwUJAJ23mwULCQgHAgYVCgkICwIEFgIDAQIeAQIXgAAKCRBr7TWiWV2y
      kN9FAQD/3EoXbD9HnhFwrZFmkrKOLFcc/g7RAkC+jKfaxlsebgEAmXJ/Y4CbuZtq
      jpGTrC+7azaoonyuIW/IAjJiOnkjKAg=
      =BPL1
      -----END PGP PUBLIC KEY BLOCK-----

      删除
    3. -----BEGIN PGP SIGNED MESSAGE-----
      Hash: SHA256

      实验一下gpg签名。我把公钥发布到评论区,私钥自己保存。重要发言就用GPA到clipboard到sign签名就好了
      -----BEGIN PGP SIGNATURE-----

      iHUEARYIAB0WIQTxZ184cyEabRIfsQ1r7TWiWV2ykAUCXbrZ9gAKCRBr7TWiWV2y
      kBU+AP9frSCDxpxzQD8r3+O/atiERmLG4ooc2UfxsUVXW7weDwD/RZgvyvNgtfeJ
      kftVOP/Cm0fU9FYeiggiSLte+f8qgAw=
      =LZ0K
      -----END PGP SIGNATURE-----

      删除
    4. TO 纠正
      前一篇博文留言太多,没来得及回复你,抱歉 :(

      咱们对这句话的分歧,在于如何界定“正常”。
      你自己也说了:[quote]所谓正常,是以常态,多数为标准的[/quote]

      所以,这时候应该引入【正态分布】(高斯分布)
      对于【正态分布】,中间大,两头小。
      中间部分就视作【正常】;两头小,一个是“足够好”,一个是“足够坏”。

      你在 1单元 的阐述,想要说明——“足够好”是极少数。
      (这个观点俺赞同)
      俺想说的是——
      “足够坏”同样是极少数。

      而博客副标题的那句:
      [quote]
      真的猛士敢于在一个不正常的国家做一个正常的人
      [/quote]

      如果再补充一个括号,变为如下。或许就可以避免一些分歧
      [quote]
      真的猛士敢于在一个不正常的(变态的)国家做一个正常的人
      [/quote]

      删除
    5. 山西煤矿小老板编程随想2019年11月1日 18:14:00

      博主的理解还是错误滴,1单元指出的常态=足够坏=正态分布的中间部分,两头分别是常态与足够好,博主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

      删除
    6. 山西煤矿小老板编程随想2019年11月1日 18:19:00

      更详细的说:1单元的正态分布的中间部分确实是正常,但是这个正常应该理解为极多数的足够坏,而两头小,应该理解为极少数的常态与极少数的足够好。

      删除
    7. 建议博主直接放弃正常这种词汇,正常或不正常这类词汇用来形容物可以,形容生理健康的人不妥。

      普通人常把天才当成疯子,变态。牛顿和图灵之类的人都被人当成过不正常人类。

      拿正态分布来说,满分假设100.那中间的【多数】国家也是得分50,属于不及格的,极少数的20以下,极少数的80以上。

      全球200个国家.发达国家只有30个左右。放眼人类文明史,乃至自然界,像古希腊那样的优秀文明很稀少,人类这个智慧物种也只有一个。

      你认为野蛮是不正常的,恰恰错了。野蛮,愚昧恰恰就是[b]正常的[/b],先进,优秀的人才是不正常的。

      比如你,你就是不正常的人,但属于优秀的不正常。

      熵增才是正常的,熵减是不正常的。

      [quote]真的猛士敢于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做一个超越所处环境的人[/quote]
      这样改才对。

      删除
  21. 评论这都啥呀,没看到和正文有关系的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22楼的网友
      确实有很多评论与本文无关。

      相关的也有,比如 13楼 25楼 31楼

      删除
  22. 每次在遇到学习和能力提升的瓶颈时,博主总是能在关键时刻雪中送炭啊!2年前在我陷于视频的娱乐化心理舒适区时,博主的[url=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7/08/Some-Reasons-to-Watch-Less-Videos.html]《为啥俺很少看视频?——兼谈“视频”与“文本”在媒介方面的差异》[url]曾帮助我逃离心理舒适区,现在感觉又是时候重新读一读博主的文章和推荐的书籍,来进行一些总结了。

    另我想问下博主关于微信的问题:
    1.在国内使用微信貌似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资本的流入和国内的人情社会运作方式貌似将国内大部分人都牢牢地锁在这个平台上面,来华外国人大部分也貌似入乡随俗。如果你经常不使用吧,那基本上在生活中就是被孤立,被边缘化,在国内几乎找不到不使用微信进行组织和交流的圈子...
    观察周围大部分人,注意力都被吸引在手机上的微信朋友圈和各种娱乐视频上面。即使我自己很少看视频,很少用SNS,但仍然感觉到,被996和大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压的喘不过气来,很难挤出时间进行系统化学习和思考。如果经常使用吧...就会被各种各样的碎片化和娱乐化信息对自己的理性大脑进行ddos attack...也就是让自己沉迷于心理舒适区.
    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握平衡呢?目前能接触到的大部分社交圈子都是通过微信来进行联系

    2.微信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从目前已有的案例了解到微信的群聊监控和内容审查,但不知道从技术上讲,微信是否存在对手机进监听以及对单对单私人聊天监控记录的可能?如果是,普通人需要有多大的重视程度?虽然知道自己不是啥有价值人物,但有被潜在隐私侵犯的可能总还是让人觉得很不爽,在上面说话根本都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能在生活中遇到的人貌似根本都不会去关心隐私问题。



    回复删除
    回复
    1. 全中国只能读日人民报头版的时代不也一样

      删除
    2. TO 23楼的网友
      本博客能给你这么大帮助,俺很高兴 :)
      关于你的几个问题,回复如下:

      1、微信的使用
      有些情况下,你可能【被迫】使用微信(比如某些公司强制要求)
      但你在【业余时间】,还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时间分配。
      俺的理解(包括本文中提到的)——
      社交圈对于【学习】而言的帮助并【不大】。

      比如说:
      俺在博客上聊了很多不同领域的话题,而且跨度很大。
      显然,这些领域不可能全部来自学校。
      实际上,这些都来自俺的【自学】。
      在【自学】方面,俺完全【不】依靠社交圈。

      你要记住一点:
      【平庸的大多数】这个原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成立滴。
      从本质上讲,这就是【二八原理】的体现。
      所以,要想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到足够高,当然要摆脱平庸的社交圈。
      而微信上的社交圈,显然是【平庸】滴。

      2、微信的监控
      “群体性质”的沟通(比如“朋友圈”),肯定会被监控滴(而且应该是【实时】的监控)
      一对一的聊天,不一定会有实时监控,但聊天内容会存储在疼逊的服务器。
      当六扇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历史追溯。

      利用“微信app”进行监听,技术上可以做到。
      要实现监听,主要麻烦在于【带宽】。
      随着 4G/5G 逐步普及,【带宽】不再成为问题,要实现类似《1984》的那种效果,越来越容易了 :(
      俺在前面某个楼层提到:
      [quote]
      奥威尔时代已经降临!
      对捍卫自由而言,这是很大的挑战。
      [/quote]

      删除
    3. TO 1单元的网友
      严格来讲,如今这个【信息时代】已经比【毛腊肉时代】好得多了。
      一般来说,“信息的自由流动”对专制统治是【不利】滴

      删除
  23. 一直在刷,没刷出来还以为博主被请去喝茶。还好又看到了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24楼的网友
      非常感谢对俺的关心 :)

      再次提醒:
      俺随机静默的上限是两周(14天)

      删除
  24. 不太同意按照生命周期的长短来区分 information 和 knowledge,理由有两个:

    一是判断周期的长短必然需要一个阈值,不同人的阈值不同,有些人觉得是 information 的东西,在其他人看来就是 knowledge,争论阈值的选取,性价比太低了

    二是有些信息虽然寿命很短,但是由于环境相对稳定,可以稳定重复地出现,比如微博上的月经帖,此时的寿命恐怕需要重新定义。

    我的想法是,information 是基于经验的,knowledge 是基于理性的,前者以符合客观事实为标准,后者以能容纳于自己的逻辑体系为标准。

    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假设这个命题被替换成一个不同的命题(不一定是contradict,contrary就可以),你的三观是否会因此改变。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MountAye
      难得碰到一个留言,是与本文内容密切相关滴 :)
      另外,
      你的质疑有价值,俺表示感谢!

      ========

      同意你所说——“生命周期”这个词会导致【阈值】因人而异。
      俺其实想表达的是——这2类随时间的【易变性】有差别
      (当然,这依然会有【阈值】的问题)
      或者可以换一个说法:
      information 是【不】需要刻意去记住的;而 knowledge 则需要。


      关于你的建议
      你提到了“三观”与“自己的体系”
      这可能会涉及【主观性】的讨论。
      俺的想法是:information & knowledge 这两个层面都应该是客观滴。

      如果【要】引入“主观性”
      (俺认为)那也应该是在 wisdom 层面(或者在 wisdom 之上另抽象出一个更高的层面)

      删除
  25. 有这样一种奇葩的观点是这样的,博主你认为呢?
    “认为因世界政治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所以默许原威权体制的国家继续维持其政体以构成(民主vs独裁)多元化的世界?”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26楼的网友
      首先,
      这句话的犯了【推不出】的逻辑谬误——“前半句”与“后半句”无法构成因果。
      其次,
      后半句的“默许”这个动词的【主语】是什么?
      由谁来默许?

      删除








  26.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逆光源氏计划
      多谢老熟人捧场 :)

      删除
  27. 一些博客建议2019年11月1日 03:09:00

    博主您好,一些博客建议,求您考虑一下。【本人Tor用户】
    博客搜索功能不好用,搜索到一半,进度条卡死,再次搜索,再次卡死。:(
    能不能加一个只看评论区的功能?最怕博主发多图博文,有时图片无法加载出来,有时评论【由于网络故障,只有 0 条评论被加载。】或【评论加载出错】。博主可能会说:你可以看博客右边嘛。可是右边评论显示有限,而且没有楼成分布的层次感。:(
    有时翻墙工具会失效,以前建议过博主把评论加入同步,博主回复信噪比太低。我希望博主只同步和博主有关的评论【只看此人的评论】,这样信噪比就还不错啦。:)
    博客同步请加入校验功能,否则传输过程中会被篡改。:(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一些博客建议
      首先,非常感谢提建议 :)
      针对你提到的几点,俺分几条留言,逐一说明如下:

      1、搜索
      blogspot 平台的【全文】搜索,只针对博文。
      评论区【没有】提供基于【关键字】的全文搜索。
      所以,当读者搜索评论时,是通过 JS 代码【遍历】指定时间范围的评论。
      这么干,效率当然很低,尤其是翻墙网速慢的时候。
      暂时还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最理想的是——blogspot 平台直接提供针对评论区的【全文搜索】

      2、图片太多的性能问题
      这个好办。
      碰到这类博文,你可以暂时把浏览器的【图片禁用】。
      等到整个博文加载完再启用。
      如果你用的是 Tor Browser,它是基于 Firefox,直接到 [quote]about:config[/quote] 界面,修改 [quote]default.image[/quote] 选项。
      改选项默认值是 1
      改为 2 表示禁用图片

      3、加载评论失败
      如果翻墙网速很慢,并且评论较多,确实会出现你所说的情况。
      但,
      即使俺开发了一个【只看评论】的界面,当你的网速太慢且评论太多,依然【可能】加载失败。

      权宜之计
      俺可以把加载的【超时】调大。

      删除
    2. (接上一单元)
      4、把评论也放到【离线浏览】
      这个俺在考虑。
      有几个方案
      4.1
      放全部评论,以 Web 形式(如同现有的界面)
      4.2
      放全部评论,以【数据库】的形式,然后俺提供一个命令行查询界面
      这可以间接地解决“第一个问题”(搜索问题)
      4.3
      只放与博主参与回复的楼层的评论(类似你所说)

      5、对离线页面的【校验】
      如果你担心内容被篡改,那就需要做某种【校验机制】。
      并且还需要提供一个地方(比如在博客站点)公布校验值。
      关键是:
      如何让操作流程尽量简便。否则难以具备实用性。

      对这个方案
      需要大伙儿集思广益

      删除
    3. (接 1单元)
      关于“加载评论的【超时值】”
      刚才俺已经把它扩大了一倍。

      对翻墙网速很慢的同学,“加载出错”的情况就会减少;
      对翻墙速度快或者墙外的同学,不受影响。

      删除
  28. 博主安全大于一切2019年11月1日 03:57:00

    不存在挑拨关系,不过可能会误伤一些提问的网友。sorry。
    这么多年,御用骇客一直找不到博主,于是改变策略,冒充读者向博主大量提问。描绘博主的知识体系,对博主进行人物刻画,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在安全圈里有个名词:【信息收集】

    有技术问题有十分反常的地方,请你解释。
    1.长期对虚拟机穿透感兴趣。
    2.一般网友都是一次提几个问题,在一篇回复中发完。有技术问题长期大量提问,并且博主一发博文就来提问,说明【一直在盯着】博客。

    不希望博主停止为读者解答问题,但是博主长期被朝廷盯着,谨慎一点并没有错。

    回复删除
    回复
    1. Agree. 我建议博主尽量避免对他问题的回答。虽然他声称自己只想问技术问题,但谁都可以这么声称。

      删除
    2. TO 博主安全大于一切
      首先,非常感谢对俺的关心和提醒 :)
      而且你非常【细心】 :)

      你提到的几点,俺也注意到了。
      另,
      俺曾经在评论区提到过【人物刻画】的风险,链接如下: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9/04/Proxy-Tricks.html?comment=1556868783649

      删除
    3. TO 1单元的网友
      问题的关键在于——
      这里提供了【匿名交流】的环境。

      在【匿名】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证明“自己是谁”或“自己不是谁”。
      基于“社会工程学”的刺探,也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对俺而言
      关键还是要达到某种【平衡】
      既可以帮助读者,同时又保障俺自身的安全

      删除
  29. 博主好。
    请问Linux使用国内源会不会有被监控和植入病毒的风险?
    博主推荐国外的DNS,但是ISP也有一个DNS。是不是先经过ISP的DNS,之后才到国外的DNS?ISP能不能偷窥到网络流量?ISP能不能DNS欺骗,把ISP的DNS伪装成国外的DNS?

    维基百科上写:開發及維護Tor所需的一大部分費用由美國聯邦政府所捐助,過去則以海軍研究辦公室及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的名義捐助。
    Tor会不会被【强制】要求加入后门?美国政府追踪Tor黑客是否有变得容易起来?
    Tor有时会三个节点都是同一个国家,这是不是那个国家的阴谋?

    还有希望博主详细写一篇配置Tor节点的文章,谢谢!

    回复删除
    回复
    1. gentoo如果使用github源,那么由ca证书决定不会篡改,portage-tree是决定下载源代码文件校验的唯一途径

      删除
    2. TO 30楼的网友
      针对你的几个问题,回复如下:

      1、Linux 发行版的国内镜像服务器
      如果你使用的发行版,对软件包做了严格的校验机制(比如:哈希或数字签名),那问题就不大。

      2、关于 DNS
      如果你用了境外的 DNS 服务器,你的“域名查询请求”直接发到境外的那个服务器,【不】是发到你的 ISP 的 DNS 服务器。
      由于传统的 DNS 协议是【明文】。因此,即使你用了境外的 DNS 服务器,ISP 或者 GFW 依然可以监视传统的 DNS 协议的数据包。
      为了避免这类风险,参考下面这篇:
      《[url=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8/10/Comparison-of-DNS-Protocols.html]对比4种强化域名安全的协议——DNSSEC,DNSCrypt,DNS over TLS,DNS over HTTPS[/url]》
      另,
      顺便也可以看看如下这篇:
      《[url=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4/01/dns.html]扫盲 DNS 原理,兼谈“域名劫持”和“域名欺骗/域名污染”[/url]》

      3、关于 Tor 节点
      Tor 线路的节点会【随机】变化。
      如果某个国家的 Tor 中继节点很多,三个节点都在这个国家,确实是有可能滴。
      关于 Tor 节点的国别,可以参考如下博文其中一个章节
      《近期安全动态和点评(2019年3季度)》

      4、关于 Tor 后门
      这种风险有可能。
      (任何复杂到一定程度的软件,都无法保证自己是零后门)
      如果你是天朝网民,美国政府对你【没有】司法管辖权;
      如果你是美国公民,你可以采用【多重代理】再配合【虚拟机隔离】,进一步降低这方面的风险。
      相关的原理和教程,参见如下系列
      《[url=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0/04/howto-cover-your-tracks-0.html]如何隐藏你的踪迹,避免跨省追捕[/url]》

      删除
  30. 关于书籍是【最好的】媒介,我个人体验稍微不同。当初看某基础算法,书上因为篇幅原因并没有很多图示(至少没有一步一步拆解),后来看教授的slides才恍然大悟。同理,视频有时候也能比书籍更易懂,特别是描述复杂的,多步骤的动态过程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31楼的网友
      难得看到与本文相关的留言 :)
      感谢你的反馈,并发表不同观点。

      关于你所说的
      俺同意有这种情况。
      [b]分歧的焦点在于【图示】[/b]

      如果你当初看的那本书,把这些图示放到书中的相应章节,那么你当初就已经搞定了。
      书并【不一定】都是“纯文字”滴。
      书中也可以有插图。

      俺反对视频,本质上是反对【持续变化的画面】
      当你面对【变化的画面】,你成了【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而看书的过程,你是【主动】的阅读者。
      【主动/被动】的差异,导致了完全不同的认知过程。
      更多分析,请看如下两篇:
      《[url=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7/08/Some-Reasons-to-Watch-Less-Videos.html]为啥俺很少看视频?——兼谈“视频”与“文本”在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差异[/url]》
      《[url=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9/03/Why-Thinking-Hard-So-Hard.html]为什么独立思考这么难?——谈谈心理学的成因,并分享俺的经验[/url]》

      删除
  31. 怎么看Notepad++引起的风波啊?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32楼的网友
      你说的是“移除代码签名”这事儿吗?

      删除
  32. 博主如何看待火遍网络的三和大神?三和大神就是对深圳莫大讽刺,这种拒绝、不合作、不配合有点类似于无声的抵抗

    回复删除
    回复
    1. 而深圳又是离香港最近的城市

      删除
    2. 灭绝支那贱畜的打手2019年11月1日 11:22:00

      三和大神是支那猪圈绝望的底层支畜,混吃等死罢了,权贵支畜并不在乎,努力卖命的韭菜支畜还有大把大把用不过来,几头绝望支畜又不敢反抗,翻不起来风浪,放着自生自灭吧

      删除
  33. nhk记录片《中国深圳百元日结的青年》、国人自己拍是纪录片《人在三和》,包括cctv《城市24小时》都提到了三和大神,但是已经严重歪曲事实了,果然cctv里只有歌颂和赞扬、粉饰太平

    回复删除
  34. 一直期待博主把如何找到自己兴趣这个坑填上了。确实博主推荐的书也在看了,还是很难吃的透。如今准备高考了,成绩又不好,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又该去做些什么事情。(对了我还在上周发了邮件)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AKalt希
      关于“如何找到兴趣”
      俺在 6楼 与读者交流时,简单聊到了。

      另,
      最近几年,俺很少用邮件与读者交流,更多地是在评论区交流。
      评论区是【公开】滴,俺聊的内容可以被其他读者看到——“信息利用率”比较高
      另外,
      在【公开的】评论区交流,也有助于降低【社会工程学】的风险。
      具体原因参见如下这篇:
      《[url=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9/01/Security-Guide-for-Political-Activists.html]为啥朝廷总抓不到俺——十年反党活动的安全经验汇总[/url]》

      删除
  35. 周围亲戚、长辈总是喜欢推荐一些对能力毫无提升,无意义且重复琐碎的体力工作(保安、护士、洗车洗碗、流水线作业或者表面室内办公台实质体力活…)
    要么就是受民族主义洗脑的影响建议当兵进行美其名曰的锻炼…,还乐此不疲的拿旁人佐证试图同化你。
    “啊!我那个谁谁谁如果不是这样子能进好单位/好公司吗,能得到晋升过上好日子吗,你怎么就不听劝呢”诸如此类空洞的废话,
    给人一种混工作混日子颓废生活的感觉。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36楼的网友
      下面这篇博文,不知你看过吗?
      《[url=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0/11/institutionalize.html]谈谈体制化,并推荐<肖申克的救赎>[/url]》
      在天朝,要追求自我,就要善于对抗【体制化】。

      另外,
      要追求自我,首先要做到【独立】。
      独立有很多层面,而最基础的层面是【思想/思考的独立性】。

      删除
  36. 一直期待博主把如何找到自己兴趣这个坑填上了。确实博主推荐的书也在看了,还是很难吃的透。如今准备高考了,成绩又不好,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又该去做些什么事情。(对了我还在上周发了邮件)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AKalt希
      刚才已经在 35楼 回复你同样的留言

      删除
  37. 编程随想的屁眼
    广度:本来很窄,被灭绝兄抽插到足够广
    深度:深度适中,被灭绝兄抽插到足够深
    门槛:通常较高,被灭绝兄抽插到非常低

    回复删除
    回复
    1. 政治学的熵一节完全是放屁,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大国,拥有最庞大的官僚系统,按编程随想理论早就崩溃,但中国政府执行效率反而是世界最高效的,证明编程随想只是一介民科,还沉浸在被灭绝兄抽插屁眼的快感中不愿醒来

      删除
  38. 更正一下博主:
    确切的说天朝的教育本质上就是【一元化灌输式】更严谨,博主末尾只强调灌输,没提及灌输式对内容的多样性选择。
    很容易让人误解成多样化灌输就不是洗脑,可以接受似的?

    回复删除
    回复
    1. 多样化灌输大概是没法洗脑的。

      删除
    2. TO 39楼的网友
      虽然俺没有显式地说出“一元化灌输”这个词。
      但根据上下文,俺想表达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所谓的【灌输】,潜台词就是——被灌输的对象【没得】选择。
      一旦有了选择,被灌输的对象【可能】就会开始思考不同选择的差异。
      显然,这不利于洗脑。

      GFW 的道理也类似。
      通过 GFW,真理部企图让网民只看到官方的一种声音,一种言论,一种立场

      删除
  39. 博主注意安全2019年11月1日 11:50:00

    博主,说句不好听的,你要是一直这么热心的回答读者提问,尤其是回答有技术问题那种伪装很深的骇客,你早晚会被抓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博主注意安全
      首先,非常感谢对俺的提醒和关心 :)

      之前也有读者提醒俺。
      既然有好几个读者提醒,俺肯定会留意相关风险。

      删除
  40. GitHub 不再“有骨氣”2019年11月1日 12:17:00

    應西班牙政府要求,GitHub 屏蔽了一個幫助示威者溝通的程序。https://www.vice.com/en_us/article/9kevn7/spain-and-github-are-blocking-an-app-that-helped-protesters-organize
    都能和西班牙政府這麼做,誰能確保以後不會和中國政府這麼做呢?現在利用 GitHub 的服務博主都做好後備方案了嗎?

    回复删除
    回复
    1. 早在3年前 GitHub 就已经对中国大陆用户屏蔽了博主的repo【https://github.com/programthink/zhao】

      删除
    2. GitHub 不再“有骨氣”2019年11月2日 13:44:00

      我沒說明白。當年 GitHub 還是一家獨立公司的時候,連中國政府發出的請求也僅僅是在中國大陸 IP 段屏蔽。被微軟收購後,西班牙政府發出請求,直接將整個項目下架。

      删除
    3. TO 1单元的网友
      针对你所说,再补充一下:
      俺在 Github 的个人页面(链接如下),本来应该显示【5个】项目;
      https://github.com/programthink

      结果俺在今年初发现,只显示了【4个】,唯独少掉【太子党】那个项目。
      当然,“太子党项目”还在,翻墙依然能打开。
      但那些“只看俺 Github 主页的网民”,就会遗漏该项目。
      这个做法很恶心 :(

      删除
    4. TO GitHub 不再“有骨氣”(2单元)
      俺在 3单元 所说的情况,也发生在“微软收购 Github 之后”

      删除
  41. 看完四中全会公报感觉完了,有消息说美国那边其实对香港和贸易战也没多大信心,川普只是为了连任,根本无力制裁中国,所以突然感觉没希望了,刚看了新闻,无锡和郑州各有一个高官请辞,难道万马齐喑的场面终将到来?继续搬砖混日子了,天昏地暗,唯有苟且了

    回复删除
  42. 说到换位思考,有个笑话:
    古代有两个老农民畅想皇帝的奢华生活,一个说:“我想皇帝肯定天天吃白面膜吃到饱!”另一个说:“不止不止,我想皇帝肯定下地都用的金锄头!”
    虽然大部分人不会犯一模一样的错,即[i]Antifragile[/i]里的【天真的经验主义】,但还是因为更深层次的无知犯错。
    比如:
    只听其言,不观其行(对某些强势人物或者团体尤为如此):
    小粉红被任老板感动得高潮迭起,其实他本人至少用的是iPhone和iPad;
    反腐、扶贫(在一些地方变成了强拆,看不到破房子就是没有贫困);
    把自己认为的言论自由当作现代的言论自由……
    俺比较熟悉的隆美尔,就深得换位思考之道。他刚到北非时,手下的德军部队只有一个坦克团,但是他料定一旦他进攻,英军指挥官一定会自以为错判了他的实力,主动后退,结果不到一年他就打回托布鲁克。

    回复删除
    回复
    1. 作为资深民科,俺挑些刺
      广义相对论已经被俺推翻了,暂且不提 :)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可以用卡诺热机模型来证明是等价的,并且:
      [quote]
      克劳修斯(Clausius)指出:对于某个【孤立】系统,热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Kelvin)指出:对于某个【孤立】系统,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做功。
      [/quote]
      第一个表述没有问题。
      第二个表述漏了: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因为如果系统中有另一部分为其传递热量,那么还是可以看成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热量都转化成了有用功。
      关于热寂说:
      首先,不知道宇宙是否是孤立系统;
      其次,因为宇宙在加速膨胀,很难知道宇宙有没有一个平衡态;
      因此并不能确定宇宙的熵会有极大值。

      删除
    2. TO 地平线
      多谢老熟人捧场 :)
      差点漏了你这楼

      关于“换位思考”
      这个确实很难。
      并且经常会受到一些局限性的约束。
      “财富 or 权力”导致的局限性,反而比较容易突破。
      思维本身的局限才更难突破。
      另,
      关于“思维的局限性”
      维特根斯坦指出——思维会受到【语言】的局限性。
      通俗地说,人无法思考那些语言无法表达的概念

      关于小粉红与任老板
      刚才俺在 3楼 也点评过(观点类似)

      删除
    3. TO 地平线(1单元)
      关于“开尔文表述”
      同意你所说——要补上后面这半句,才更严谨。
      (已经在原文补上了)
      有人指出这个细节上的错误,俺很高兴 :)

      删除
    4. (接上一单元)
      关于“宇宙是否为【孤立系统】”
      这取决于如何定义宇宙。

      关于“加速膨胀”
      正是因为膨胀在【加速】,使得【热寂】的趋势变得更明显。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基于现有的基础理论。
      (如果现有的基础理论被颠覆,则上述结论也可能会变化)

      删除
    5. (接上一单元)
      “宇宙加速膨胀”意味着“暗能量”
      不论是“暗物质”还是“暗能量”,(用现有理论)都很难解释。
      这很可能意味着——基础理论有某些严重缺陷。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基础理论就会被颠覆掉。
      因此,
      以现有的基础理论来讨论“宇宙热寂”这个话题,多半会是谬误。

      删除
  43. 请问大家,如何修改自己在网盘中滴名字捏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44楼的网友
      你问问题太笼统了,其他读者多半不知道你想问啥?
      俺猜测:
      你想问的是——如何修改 BT sync 中的【节点名称】。
      可以去“配置选项”中看一下,应该就能找到。

      删除
  44. 随想聊学习类的博文确实比较符合这期的主题,既无深度,也无广度。

    回复删除
    回复
    1. TO Ali
      感谢提出批评意见 :)
      其实你可以给出具体的【建议】。

      删除
  45. 希望博主能分享一下自己在通过阅读书本系统性学习的过程中是怎样做笔记的?我对此非常困扰!以前读书的过程中,通常就是高亮那些自己当时觉得很重要的句子或关键字;现在的做法就是把整个目录拷贝到笔记中,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一些概念的定义和方法论抄写到自己的笔记中。但是发现这种方式很打击积极性,感觉很枯燥,况且书本上都有,感觉自己这样干没有意义,浪费时间。

    回复删除
  46. 博主,再看下16楼,我对你的回复

    回复删除
    回复
    1. 山西煤矿小老板编程随想2019年11月1日 18:39:00

      灭绝兄,别装了,你的弱智暴露了你的真实身份

      删除
    2. 上面的牲口又来找事了

      删除
    3. 灭绝支那贱畜2019年11月2日 02:40:00

      冒充支畜见谁不爽就以为都是窝滴马甲,然而窝早就说过不太懂it,更不会和博主讨论具体技术问题,肉身脱支木有学习匿名技术的需求,听说贵支都可以twitter执法啦,欢迎走狗支畜跨国抓捕窝,窝的确是既反共又反华还要灭绝支那贱畜,作为一头支畜很不爽是吗?蛤蛤蛤蛤蛤

      删除
  47. 博主如何评价这次四中全会,包子是否已经天下无敌?前段时间突然跟美国达成【一阶协议】,意味着又能腾出手来进一步清理Party,俺认为照这样走下去明年或者后年包子就可以登基了

    回复删除
  48. TO 随想君:
    后排围观!第一次看到随想君这样的排版,让咱想起来以前贴吧里流行的水楼

















    哈哈哈哈(≧∇≦)b

    回复删除
  49. 博主,听说GFW有个IP白名单,这个IP白名单内的网络用户可以直连任何国外网站畅通无阻,而IP白名单内的网络用户肯定是中共特权人士或五毛,来本博客捣乱的五毛可能就在这个白名单里,

    [quote]所以,特别建议博主制作一个脚本来检测来自中共大陆的IP,并给这个IP的留言者贴上“五毛”的标识,以供网友们鉴别![/quote]

    回复删除
  50. 听说GFW有个IP白名单,这个IP白名单内的网络用户可以直连任何国外网站畅通无阻,而IP白名单内的网络用户肯定是中共特权人士或五毛,来本博客捣乱的五毛可能就在这个白名单里,

    所以,特别建议博主制作一个脚本来检测来自中共大陆的IP,并给这个IP的留言者贴上“五毛”的标识,以供网友们鉴别!

    回复删除
  51. 不知道博主能不能分享一下服务器攻击、防御方面的学习。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