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力》
说到施加影响以及相关的技巧,就不得不提及《影响力》这本书。这真是一本好书啊,很值得俺专门写一个书评来忽悠一下。不过捏,刘未鹏同学已经抢先 N 步,写了此书的评论(在“这里”),所以俺就不再浪费打字的力气去做重复劳动了。
《影响力》这本书高屋建瓴地总结了“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种种伎俩。这些伎俩似乎不够光明正大,但常常能收到奇效。如果你从来没有读过此书,强烈建议你先去拜读一下(俺的网盘提供了本书电子版的下载,参见“心理学”大类),再接着来看本帖后续的内容。
......
......
......
现在,不妨假设你已经拜读过《影响力》。接着,咱们来看看书上的那些技巧是如何运用在社会工程学当中的。
★博取好感
博取好感是施加影响的手法中,最基本的招数。具体的技巧有很多种,咱今天只介绍常见的几种。
◇通过外在特征的“光环效应”
此处所说的外在特征,包括相貌、嗓音、着装、甚至姓名等诸多方面;此处所说的“光环效应”(也叫光晕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人的某个局部特征的看法被扩大化,变成对此人整体的看法。这么说比较抽象,咱来看下面几个例子。另外,俺单独写了一个帖子详细介绍“光环效应”,在“这里”。
举例1(以貌取人)
据说当年马云创业时,出去推销产品,别人一看到他都觉得他是坏人。显然,相貌和人品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很多人在潜意识里,都会把长得歪瓜裂枣的人当成坏人。
举例2(以名取人)
比如很多歌星、影星仅仅由于演技好,其 fans 就把演技扩大化,认为他们/她们样样都好。其实演技好和人品好没有必然联系。
所以俺在前一个帖子里强调社会工程的攻击者需要有好的嗓音(有时甚至需要有好的相貌),就是为了能发挥光环效应。
◇通过相似性来博取好感
所谓的“相似性”,范畴很广,常见的有如下一些:同学、同乡、同校(校友)、爱好相同(比如都喜欢看球,甚至都喜欢某个球星)、经历相同、等。
很多攻击者善于通过看似不经意的闲聊,和被攻击者扯上某种关系,让被攻击者的好感油然而生。
★通过互惠原理来骗取好处
俺在看了《影响力》之后,才意识到互惠原则的效果竟然如此巨大。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具体的例子书上举了很多,俺这里主要总结互惠原则的两种运用招式。
◇初级招式:“投桃报李”式
“投桃报李”式比较好理解,简单说就是给予对方一点小甜头,然后再索取点小回报。
为了形象点,举例说明:
比如有个攻击者在信息收集阶段,想了解某个连锁商店店长的信息。攻击者打电话给该商店(接电话的是某店员),谎称自己是一位长期客户,由于该店的服务很好,想写封表扬信给店长。店员一听就很爽,立马就把店长的详细信息告知对方。
◇高级招式:“拒绝-退让”式
“拒绝-退让”式比“投桃报李”式要高级一些。这个招式实际上包含了互惠原理和对比原理,如果把握得当,效果比“投桃报李”要好很多。具体的实施分两个步骤进行:先提出一个很高(比较过分)的要求(以下简称 A),对方多半会拒绝;然后,攻击者主动作出让步(撤回该要求),再提一个(相对 A 来说)比较低的要求(以下简称 B),这时对方多半会答应。其实 A 仅仅是一个烟雾弹,并不是攻击者的真实意图。攻击者真正想达成的是 B。
这个招式的难点在于把握A的尺度。A必须和B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利用对比原理),通过A来衬托出B的微不足道。这样,对方拒绝了A之后,潜意识里觉得B反正很微不足道,再加上互惠原理的作用,就会很容易地接受B。
比如有些攻击者在收集信息时,可以先索取某个比较敏感的信息,如果对方拒绝了,就转而索取一个不敏感的信息。
★通过社会认同来施加影响
所谓的“社会认同”,通俗地说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多数人都有这个毛病,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跟风、赶时髦的家伙了。
那社会工程者如何运用这个伎俩捏?一个常见的方法就是“造势”。通过制造某种舆论来引导(或者叫“误导”)被攻击者,从而达到目的。这种方式有两个要点:
首先,要达成某种规模效应。一旦规模形成,由于“社会认同”的影响,就会变成正反馈,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
其次,要注意引导的技巧。具体要如何“引导”捏?常见的有:“制造狂热”、“制造恐慌”、“制造愤怒”、“制造反感”等方式。当人们处于狂热、恐慌、愤怒、反感等状态时,会变得情绪化。这时候,感性的因素就会占主导,同时会丧失理性的判断,从而被一小撮人所利用。
从本质上分析,这两个要点依然是借助了心理学层面的因素来起作用。关于造势的例子,大伙儿可以看看源自 IT 行业的 FUD(Fear, Uncertainty, Doubt,具体解释见“这里”)手法。
写到这里,突然联想到:其实天朝的毛太祖,就是造势、造舆论的高手啊!上述的两个要点发挥得炉火纯青,不得不令人佩服啊!
★通过权威来施加压力
大部分人都有服从权威的倾向。因此攻击者可以通过树立或借助权威,让对方服从自己的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
比如有的攻击者假冒成某 VP(Vice President)的秘书,声称该 VP 急需某某文件或资料,那么对方就会迫于压力而答应。这个招数在等级森严的组织机构,效果特别好。
★总结
有句话俺必须再啰嗦一下:按照二八原理,大部分人都是感性的。为啥上述的这些伎俩能够屡试不爽?就因为这些技巧充分利用了人们感性的弱点。如果你是一个感性的人,那可要小心啦:你可能会容易入上述这些圈套,平时须得小心防范。
不过捏,凡事总有两面性滴。你一方面要提防别人通过这些招数影响你,另一个方面,你也可以利用这些东东去影响别人。虽说今天是为了介绍社会工程学才扯了这么多施加影响的招数,但这些玩意儿可不仅仅限于社会工程学哦。在很多很多不同的领域(比如:管理、谈判、社交、追 MM/GG、推销 ......),今天讲的这些东西都是非常有用滴。大伙儿一定要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啊,才不枉费俺打了这么多字!
本系列的下一个帖子,咱们搞几个综合的示例来分析一下。
回到本系列的目录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09/05/social-engineering-3-influence.html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09/05/social-engineering-3-influence.html
11 条评论
看完整个系列,真心佩服博主,只可惜博主这样的人才却是我党要和谐的对象。。。唉
回复删除TO 樓主
回复删除還是孔老夫子最有真知灼見 講究君子修德為先
這些個術被君子學去了倒是能發揮好作用
可萬一被小人學去了,後果不堪設想
毛澤東不就是擅權術卻無道德嘛
結果... 一場浩劫 一場空 千年輝煌 夢一場
看完整个系列,真心佩服博主,
回复删除“ 在很多很多不同的领域(比如社交、追MM或追GG、......)”
回复删除博主能不能再来一个例子,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深入挖掘下潜能。
1.怎么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2.情感
I.追MM或追GG,婚姻问题似乎笼罩着80、90,我稍微感叹下,似乎要和同龄异性结合一起,很难了。
II.虽然俺不喜欢看电视交友节目,但是似乎你不关注都不行。信息主动推送在你面前。
III.多数人还是得过且过的,行尸走肉般。明明知道不好,就是不愿意改变自己。
最后深度探访下博主的心路历程,是怎么一步步成长的,您又是如何迈向IT公司高管的。
我也期待 编程随想 能更进一步谈谈这些,毕竟我也是90后。目前,还是先把各种坑填上吧。
删除我觉得,要将自身的价值取向传递给别人,需要适当的契机、方法,否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在帖子《如何让一个程序员改变用百度搜索技术资料的习惯?》,有这么一条评论。
「楼主,建议不要参合别人的习惯。
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等你的水平高了,达到别人羡慕的水平或者得到老板的嘉奖,别人自然会有意无意参考你的言行而行动。届时如果其他人也用了用Google,发现搜索效果比Baidu好,那么会很自然的从心底里切换过去。
相反,如果用显性劝阻的方式,别人可能会因为不情愿而抵触。这样可能反而同时降低了Google和LZ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
顶起来!赞一个!
删除TO 4楼的网友
删除俺这个老系列,又被挖出来了 :)
关于“施加影响力在不同场合的运用”,建议大伙儿先去看看《影响力》这本书。
在俺的博文中,不止一次推荐过这本书。
也可以到[url=https://code.google.com/p/program-think/wiki/Books]俺的网盘[/url]下载此书。
说到电视节目,自从有了宽带上网,俺已经很多年不看电视了。
你提到说“明明知道不好,就是不愿意改变自己”
对于每个人都有两个难点:
1、认识自己
2、改变自己
这两点非常难做到,第一点依靠的是悟性,第二点依靠的是毅力
关于俺本人的职业生涯历程
老实说,俺这个人比较特殊。所以俺的经历不具有参考价值。
而且因为俺的经历特殊,如果相信介绍俺的经历,很容易暴露身份,还请谅解。
但是俺会分享自己的经验(比如:《[url=http://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09/01/0.html]如何成为优秀的开发人员[/url]》),希望对大伙儿有帮助。
TO Hugo Chan
删除同意你说的:
“自身的价值取向传递给别人,需要适当的契机、方法。”
万分感谢博主的分享,下面我说说我对于这些施加影响的方式的一些联想,也算给博文举几个例子做个补充:
回复删除一、互惠原理中的“拒绝-退让”式:
1.广泛应用于买东西[b]和卖东西[/b]时的讨价还价中
2.鲁迅先生: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
二、通过社会认同来施加影响
从前几年的股票牛市热潮以及前段时间比特币热潮中,我们其实都可以看到有人很明显的利用各种媒体进行“造势”,而不够理性的投资者都盲目跟进,最终结果只能是赔得很惨:(
等等,我猜您会这么说:前段时间俺还特意写了两篇相关的博文:
1.[url=http://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4/01/misunderstanding-about-making-money.html]为啥急功近利反而赚不到钱——给拜金主义者的忠告[/url]
2.[url=http://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3/12/gold-rush-vs-bitcoin-fever.html]回顾历史上的加州淘金热——给比特币矿工的忠告[/url]
三、通过权威来施加压力
在这里博主特意提到“这个招数在等级森严的组织机构,效果特别好。”,不禁让我联想到了[url=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402/22/118405_3004076.shtml]新中国奇案:冒充周总理批示 诈骗20万[/url],是不是也侧面反映出了我党的等级制度之森严呢?:)
骚达子
要是在2014跟進比特幣,現在都財富自由了呢...
删除不存在压力,影不影响等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