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评论

书评:《中国人的性格》

  俺给大伙儿推荐的书,多半是有一定年头的老书(比如《人月神话》《你的灯亮着吗?》《1984》)。而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中国人的性格》(洋名叫“Chinese Characteristics”),则尤其古老——它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由一个洋人传教士写的。可能有些同学会纳闷:这么古老的一本书,还能跟得上当今潮流吗?会不会已经落伍?下面,俺就来解释一下,为何此书值得一看。


★作者其人


  本书的作者是:阿瑟·亨德森·史密斯(他有个中文名叫“明恩溥”)。老实说,这家伙的名气不是很大,更多是靠着这本书而出名。他在清末到中国传教,定居中国几十年。这期间,他对身边的中国人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最终写成此书。
  此书出版后,不论是在国内还是欧美,都挺畅销的。因为它是第一本以西方人的眼光,来介绍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书。书中对中国人性的剖析深刻且全面。有优点的介绍,但更多的是对缺点的揭露。此书被称作“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最切实的著作”。
  可能有同学会想:一个老外,就算在中国待几十年,也未必能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俺觉得,恰恰因为他是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反而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中国文化。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我们长久生活于天朝之下,很多优缺点,我们都习以为常,浑然不觉。


★鲁迅的评价


  为了强调此书的牛X,俺再把鲁迅他老人家搬出来。
  这本书对鲁迅的影响极大——据说鲁迅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就阅读了此书的日文译本(日本人译作《支那人气质》)。鲁迅一直在文章中批判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主要就是受此书的影响。可以说,鲁迅中对中国民众、中国文化的批判,跟史密斯是一脉相承的。在他去世的前一个月,还写了如下文字:
其实,中国人是并非“没有自知之明”的,缺点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譬如病人,患着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他为肥胖。妄想既久,时而自己也觉得好像肥胖,并非浮肿;即使还是浮肿,也是一种特别的好浮肿,与众不同。如果有人,当面指明:这非肥胖,而是浮肿,且并不“好”,病而已矣。那么,他就失望,含羞,于是成怒,骂指明者,以为昏妄。然而还想吓他,骗他,又希望他畏惧主人的愤怒和骂詈,惴惴的再看一遍,细寻佳处,改口说这的确是肥胖。于是他得到安慰,高高兴兴,放心的浮肿着了。
不看“辱华影片”,于自己是并无益处的,不过自己不看见,闭了眼睛浮肿着而已。但看了而不反省,却也并无益处。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翻出史密斯的《支那人气质》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几点说的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书中所批判的中国人的性格缺陷,依然广泛存在。没看过的同学,建议看一看;看完后,最好再自省一下。否则,就像鲁迅所说,“看了而不反省,却也并无益处”。


★内容简介


  书的结构很简单:总共27章(目录如下),头26章分别介绍某个性格特征,最后一章相当于是总结。各个章节之间没有太大的依赖关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跳着看。俺把某些章节里,比较精辟、有趣的言论,摘录在下面。

◇第1章 保全面子


——一旦正确理解了“面子”所包含的意思,人们就会发现,“面子”这个词本身是打开中国人许多最重要特性之锁的钥匙。
——在调解争吵时,“和事佬”必需认真考虑“面子”的平衡,就像过去欧洲政治家考虑权力平衡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调解的目的不在于执行公正的原则,而是按照适当的比例,对所有相关的“面子”进行分配

◇第2章 节俭持家



◇第3章 勤劳刻苦



◇第4章 讲究礼貌


——中国的典籍上记载有礼仪准则300条,行为准则3000条。一个民族背负着如此繁多的礼节,要延续下去似乎是不可想像的。但是,我们很快就发现,中国人已经设法把恪守礼节熔铸成一种内在的本能,而非外在的需要。
——中国人的礼貌则完全与之(西方)相反。像所有的技艺表演一样,对人表示礼貌并不完全是内心的需要……礼貌用语的制定和使用,目的只在于维护既定的尊卑关系。这在西方人看来,即便不令人发疯,也会令人不知所措;而在中国人看来,这对于保障社会秩序是至关重要的。

◇第5章 漠视时间


——中国人的一天仅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与下一个时辰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只是象征性地把一天分为12个部分,他们所说的“中午”是指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

◇第6章 漠视精确


——还有一件与测算长度有关的稀奇事,即从A到B的距离不一定等于从B到A!在中国,欧几里得的公理“与同一量相等的量彼此相等”也已不起作用了……与此类似的是,“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这一公理在中国也不能成立
——分布在一座城市周围的几个乡村,离城里从1里到6里不等,但每个村子都可以叫"三里屯"。
——造秤的人徘徊于街上,根据每个客户的偏好在秤杆上镶上秤星。每个买卖人至少有两种秤,一种是用于买的,另一种是用于卖的。

◇第7章 易于误解



◇第8章 拐弯抹角


——中国人因生气而互相辱骂时,充分运用各自的文学才华,很得意地用一种精致的暗讽表示一种恶毒的意思。其暗讽水平之高,使人不能当场听出其中的真正含意。需要仔细琢磨,就像糖衣药丸,里面才会令人恶心。
——比如,“东西”(字面上是指东西方向)意思是一样物品,而称某人是“东西”就是骂人。同样,拐弯抹角地说某人不是“南北”,意思就是,他是“东西”!

◇第9章 顺而不从


——把中国人比做竹子,这种比拟最为精确。竹子高雅,到处都用得着,它柔顺,中间是空的。东风吹来,它朝西弯,西风吹来,它朝东弯;没风的时候,它一点也不弯。竹子的幼苗像是棵草。然而,草易于打结,而幼竹尽管柔顺,但很难打结。

◇第10章 思绪含混



◇第11章 不紧不慢



◇第12章 轻视外族


——外国人无论抱着何种目的来到中国,中国人通常把他们看做是“野蛮人”来对待。即使在中国的官方文件中,也一直习惯于用“野蛮人”而不用“外国人”来指称外国人。
——中国人的邻国长期以来就一直是一些最差的国家,因而他们被奉承惯了。

◇第13章 缺乏公心



◇第14章 因循守旧


——中国人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确实地相信:已经过去的时代才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古代圣人带着无比的崇敬谈论着更古的“古人”。

◇第15章 随遇而安



◇第16章 顽强生存


——如果一个民族具有像中国人那样的身体素质,能够在战争、饥饿,瘟疫和鸦片的影响下生存下来,如果他们能进一步注意生理和卫生法则,有适宜的食物,保证营养,那么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自己就足以占据世界的主要地区,并且还会更多。

◇第17章 能忍且韧


——对于一个来自西方国家的外国人来说,“面包、面包,否则就流血”的革命口号是很熟悉的。但很难理解,为什么无家可归,饥饿绝望的中国难民宁可在被洪水和饥荒摧毁的地区流浪,也不愿意团结一致向当地官员要求救助。……我们反复恳切地询问大饥荒时的中国人,为什么不采取那样的举动呢?回答肯定就是一个词:“不敢”。如果还要花费口舌,硬要说,一个人与其饿死,还不如起来造反被杀死,就算是非正义的也没有什么不好,那么回答仍然是“不敢,不敢”。
——正是因为忍,在中国可以看到一种最压抑的情景:成千上万的人明明可以轻易地夺得很多粮食,但却偏偏要让自己默默地饿死。

◇第18章 知足常乐


——中国人是一个相信命运的民族……在中国的经典中,有大量有关“天命”的论述,百姓之间也经常说到所谓“天意”。这种说法往往与我们所说的“上帝无所不能”极其相似。但在基本思想上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对我们而言,“上帝”意味着一个完全拥有并创造世界一切、能给我们带来关怀和预言的造物主;对中国人而言,“天”实际上指的是一个笼统的非人格的东西,而且还是完全说不清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命运。

◇第19章 孝悌为先


——孝道中传种接代的宗旨是一系列弊病的根源。它要求,无论有没有养活孩子的条件,都必须生养。它导致了早婚与人口泛滥,使人们倍受贫困的煎熬。它也是一夫多妻制和纳妾制的根源,它永远是一个祸根。

◇第20章 仁爱之心


——“腊八舍粥”也一样,是典型中国式的慈善活动,它也只注重活动的表面形式。腊月初八这天,平时没机会行善的人,早已准备好要慷慨施舍。按照风俗,他们一整天会向所有来讨粥的人施舍,不过,这些粥都是最便宜、最难让人下咽的。这就是所谓的“行善”,人们以此来积德。如果某一年碰巧丰收,可能就没有人来讨粥了,因为即使穷光蛋在家里也可以吃到同样或更好的饭食。即便如此,仍不足以使施粥者停止舍粥,或换上更好的食物。一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来讨粥,它们最终被倒进了猪槽。而行善的富人们也带着悠悠的满足感回屋睡觉去了。今年的义务他己尽了,良心也得到了满足,他是个仁慈的人。

◇第21章 缺乏同情


——对残疾人的态度也能说明中国人缺乏同情;中国人一般认为,呆子、瞎子、尤其是独眼龙、聋子、秃子、斗鸡眼都应该避而远之。似乎生理上有缺陷,道德上也一定有缺陷。……不幸残疾的人,无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不能忍耐嘲讽就不能活下去。……这些不幸的人终生都必须逆来顺受,只有当他听到长年不断的嘲弄而不再温怒时,才能够安于生活。

◇第22章 社会风波


——中国人骂人,非常令人难以理解。他们并不揭露对手实际的过错,而宁可污辱他的祖先,嘲笑他卑贱的出身。被骂的人则认为这是对自己尊严的严重伤害,其原因不在于是当着别人的面,甚至不在于自己被骂,而在于骂他的那些话令他太丢“面子”了。
——一个复杂如中国的社会机器一定会经常咯咯作响,在巨大的压力下扭曲变形,可中国社会却一直安然无恙。这些压力并没有使中国社会破产、毁灭。中国的政治机体也像人的身体一样,存在着大量的润滑液囊。在最需要时、最需要处,往往会及时渗出一滴来,加以润滑。……所有亚洲民族中,中国人是最容易统治的,只要统治方式符合他们的习惯。
——其他文明,……能像中国社会这样承受如此之巨大压力者,大概寥寥无几。

◇第23章 株连守法


——在西方,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而在中国,社会却是由家庭,村落或宗族等构成
——中国人的责任观念与西方观念最相抵触的是一人犯法、株灭九族
——各级官员因为他们从未参与或根本不晓得的事情受到处罚,这就不能不破坏各种公正原则,并直接导致了上上下下所有的官吏都掌握了一套弄虚作假的手段。如实汇报情况,还要受到严厉惩处,完全颠倒了公正原则,违背了人性。

◇第24章 相互猜疑


——尽管从理论上说,皇帝是百姓的父亲,他的臣僚也被称为“父母官”,但所有的人都清楚,那只不过是一种说法而已,……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真正的关系是孩子与继父间的关系。
——中国人的普通社会生活中充满猜疑,官场也不例外。它不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实际上乃中国人的本性使然。上级害怕下级竞争,时刻提防下级;下级的宦海浮沉又随时会受上级影响,他们也在猜疑上级。而整个官僚阶层又对强大的文人阶层和普通百姓存有戒备之意。
——中国是个谣言泛滥的国家,它们经常使人心中充满恐惧。……无节制的轻信和相互猜疑是恐怖的谣言产生、弥漫的沃土。

◇第25章 缺乏诚信


——中国人能自觉守约者,寥寥无几。这与他们误解的天赋、淡薄的时间观念有关。不管失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将有趣地发现他们会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最能说明中国人虚伪的,是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不诚实,而且无论孩子本人,还是施教者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还在牙牙学语、朦朦胧胧懂话的时候,大人就告诉他,要是不听话,藏在大人袖子里的怪物就会出来咬他。
——中国政客的生平和公文,就像卢梭的《忏悔录》,情感高尚,而行为卑鄙。他砍下十万颗头颅,却引用孟子的话论述生命的神圣;他把修筑堤坝的钱塞进自己的腰包,导致河水淹没一个省,却为人民背井离乡而哀叹;他高声痛斥发假誓的人,却在签定一项协议后,私下里说,那不过是一时骗人的玩艺儿。
——中国人把不信任别人看成很自然的事,其理由他们心里都很明白。这种状况使得中国的前途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个民族不是由精英分子来统治,相反,掌握全部权力的是帝国中最卑鄙无耻的家伙。

◇第26章 多元信仰


——任何在某一方面似乎对人有利的神灵都会受到人们的垂青。就像个偶尔需要伞的人,遇到了一家伞店,他绝不会去问伞是何时发明,何时开始普遍应用的。中国人对自已崇拜的神也同样不过问其家世、经历。
——谁想请和尚做法事,又能付得起钱,就去请和尚,他也因此就成了“佛教徒”。如果他想请道士,他也同样可以去请,这也会使他成“道教徒”。如果他既请了和尚,又请了道士,那也无关紧要,人们可以说他既是佛教徒,又是道教徒。因此,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儒教徒、佛教徒和道教徒,这并没有什么不和谐的。佛教融合了道教,道教融合了儒教,最后儒教又融合了佛教与道教,因此,“三教合一”。
——两种不同形式的信仰常常是互相排斥的,让中国人相信这一点,并不容易。他们不懂什么是逻辑矛盾,也很少关心。他们本能地学会了一种调和不同命题的技巧。对于两个本质不相容的命题之间的关系,他们可以置之不理,强行把它们扯到一起。

◇第27章 中国的现实与时务


——中国人并不缺乏智慧,也不缺乏耐心、现实性、快乐,这些方面他们都是杰出的。他们缺乏的是人格和良心。许多中国官员受不了贿赂的诱惑,就做了错事,还以为永远不会被发现,因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企图改革中国而不“借助外力”,就像在大海上造船,难以驾驭的海水和海风会使这一切化为黄粱一梦。始于并终于机器内部的力是不能使机器前进的。
——再重复一遍,中国需要的很少,只有人格和良心。也可以说,二者是一个东西,良心本来就是人格。


★结尾


  最后,再稍微提醒一下。由于作者是一名基督教的传教士,因此行文之中难免会掺杂一些基督教的东西。倘若你和俺一样,是无神论者,只需把这些当浮云一样略过。
  另外,为了免去大伙儿买纸版书的开销和找电子书的麻烦,俺特地放上此书的中文电子版。有兴趣下载的同学,请猛击“俺收藏的电子书目录”。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1/02/book-review-chinese-characteristics.html?m=0

27 条评论

  1. 博主由无神论者转为不可知论者如何?

    回复删除
  2. 楼上的同学,何以想到“不可知论”?

    回复删除
  3. 哎,小时候我就对我妈说,学校里教孩子怎样骗人。 看过这些文字,原来百年以前就已经有人分析这样深入。
    又让我想起小时候一个问题,不出生在中国,生在哪里好那。

    回复删除
  4. "任何在某一方面似乎对人有利的神灵部会受到人们的垂青"
    “部会”应该是打错或者是少字了?是“部分会”,或者是“都是”

    回复删除
  5. 多谢楼上的提醒。
    该电子版是OCR得来,“部”=>“都”。
    已更正。

    回复删除
  6. 下载的书要密码啊,楼主是个骗子,是个坏人

    回复删除
  7. 楼上的同学:
    下载时,敬请留意页面上的“下载阅读须知”(https://code.google.com/p/program-think/wiki/Books)。
    打不开的原因,多半是PDF阅读器版本不够高导致。

    回复删除
  8. 订阅了博主的博客,但没有收到这篇文章。还以为博主过年一直休息没有更新呢。

    尝试重新订阅(using option NewsGator Outlook Edition),但被告知连不上服务器。遗憾,郁闷。

    回复删除
  9. 楼上的同学:
    强烈建议用Google Reader订阅。
    支持HTTPS,可轻松翻墙。

    回复删除
  10. 已用Google Reader订阅。

    倾向用Outlook是因为上班时总开着,收到更新马上就知道了。

    回复删除
  11. ..........电子书那个网上不了,博主。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回复删除
  12. 楼上的同学,翻墙才给力啊!!!

    回复删除
  13. 我也在看,是从柏杨老先生那里知道的。

    回复删除
  14. 博主好像忽略了到中国传教的西方人多半自以为是,充满要解救中国人的优越感。此书作者不明白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好比苹果和白果,有不同的生命力。他不识白果树,没见过白果,只能看见白果树上掉下的残枝败叶而已!而鲁迅则算中华民族的败类。请看: 韩寒和清水君一样与鲁迅如同水火 http://xupei.blog.epochtimes.com/article/show?articleid=29959

    回复删除
  15. 从汉时开始占主流的儒术与贫瘠的社会以及统治者互相影响,造就了这些。现代人接触西方思想,可能会有所变化。
    但我始终认为,不论处于地球哪个角落,人的共性是大于个性,都会有人性。

    回复删除
  16. to yk
    俺赞同你提到的“人的共性是大于个性,都会有人性。”
    当今的普世价值,其实同“人性”密切相关。
    而党国老是刻意强调东西方文化差异,回避普世价值。

    回复删除
  17. 旁人还是看的很清楚的

    回复删除
  18. 博主,这篇文章有失水准啊,分了那么多条就跟星座喜欢分类一样,都是由人性的自私和自卑引起的,全世界都一样,中国人无非更压抑,这和统治者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有关,儒家就是个压抑人性但不解决根本问题的东西。看了那么多条,对我一点启发都没有,结论是这个外国佬缺乏对人性和社会学的认知,很多条都是似是而非,或者说背后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比如株连那条是统治者和儒家配合使用的,让人不敢造反和杜绝日后寻仇。要说现代某些佛教可笑,他们现代基督教那才叫笑死人。缺乏时间概念和漠视精确等几条看看中国古代科技史就知道是误会,即使清朝末年中国产品在世博会上还是最好的。另外他对于佛和道的精髓显然无法理解,不过这个对于一个基督徒确实难了点。要是跟他说两条平行线可以相交或者时间可以弯曲他一定也无法理解,这可能就是他说的思绪混乱。基本上他说的那么多可以分两类,要么是人类的共性要么就太片面。顶多当时的清朝百姓普遍有儒家引起的压抑,自欺和缺乏独立思考,但这并非中国文化的本义,所以他所称的中国人既指大部分中国人,但又不是真正的中国人,此实乃中华民族近代来最大的悲哀。看博主文章几年了,对博主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教化大众的苦心很是欣赏,政治和教育是复杂而又简单的东西,博主加油吧:)

    回复删除
  19. TO 楼上的网友
    感谢写了这么长的留言。
    俺非常欢迎有读者提出批评意见!
    看来你对中国历史及文化,也颇有心得。
    不妨邮件交流一下,如何?

    回复删除
  20. 其实这上面的一些观点恰恰是一个外来人只看到表面现象得出的所谓结论,根本没有触及根本。很多问题换个角度来说根本不是缺点,反而是优点。首先,要值得注意的一点事,古代我们国家是以礼治国,兼以法治。这本来就是出发点不同的东西,不见得就比法治要差吧。完全用西方那套所谓民主法治来看当然搞不明白什么是什么。比如多元信仰,恰出自孔子的中庸论,主张包容吸纳,不走极端,特别情况特别处理,也是我们中华文明昌盛一大原因。比如面子,中国人以礼治国,自然讲道德放在法律之上,那么为什么注重面子,尊严也就可以得知。比如歧视外族,这并不是关于富裕程度的歧视,我们以礼治国,强调道德,自我们看来,没有道德的人自然没有我们文明。等等等等。还有我觉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看看,先别下结论。

    回复删除
  21. 这个洋教士确实概括的不错,中国人身在庐山不识庐山或者当局者迷。中国人之所以如此,与中国的专制政治 文化(例如儒学)密不可分,几乎就是他们在人性格上的铭刻的印记。

    回复删除
  22. TO 茉莉花s
    自汉代以来的独尊儒术,就是因为儒家那套体系很适合用来统治。

    回复删除
  23. 多重信仰这一点看起来很像《1984》里面的doublethink啊。
    另外,中共现在又大力推行什么“传统文化”了。又信马列又信儒教。

    回复删除
  24. 分享个[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chinesecharacter00smitiala/mode/2up]英文版[/url]

    回复删除
  25. 荷兰讽习王拿剑
    荷兰讽习王拿剑

    荷兰人修三寸有余,而形貌怪异。朝服中药,窥井,谓其妻曰:“俺孰与城堡西公中?”
    其妻曰:“恁中甚?恁何能及西公咧?”城堡西公,国之美丽者也。
    捞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西公中?”
    妾曰:“恁何能及西公咧?”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俺与西公孰中?”
    客曰:“You can‘t be compared with the West at all.”
    明日西公来,孰视之,自以为赢;窥井而视,又弗如原神。
    暮寝而思之,曰:“俺妻之中西者,圩万咧;妾之中西者,畏西咧;客之中西者,欲有求于西咧。”

    于是信访见习王,曰:“西公诚不如俺中。俺之妻圩万,俺之妾罕见,俺之客欲有求于西,皆以西公中咧。今洼地方千里,百二十省,宫妇左右莫不圩万,朝廷之臣莫不畏西,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西:由此观之,坏党百之五慎咧。”
    王曰:“屠。”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武斗支猪者,受上赏;文斗支猪者,受中赏;能献忠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尽献,门庭若弑;数月之后,时时而间献;期年之后,虽欲献,无支可屠。
    欧、美、日、台闻之,皆嘲于支。此所谓战盛于朝廷。

    白话版

    荷兰人身高比三寸略高一点,长相怪异。早上喝完中药,用偷来的井盖当镜子照,问妻子:我和城堡里住的西方人,谁比较厉害?
    他的妻子说:你厉害什么?你怎么和西方比?城堡里的西方人,是国名叫美丽国的人。
    但捞翔依然很自信,又问妾:我和西方谁更厉害?
    妾说:你怎么和西方比?
    某天,从外国来了客人,坐下交谈。问客人:我和西方谁更厉害?
    客人说:你没法和西方比。
    后来西方人来做客,荷兰人仔细看了看,感觉自己赢了。透过井盖去观察,又感觉不如原神。
    晚上睡觉的事后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可西方,是收了五十万;妾认可西方,是害怕西方;外国人喜欢西方,是有求于西方。

    于是荷兰人信访见到习近平,说:西方就是不如我厉害。我妻子收了五十万,妾是汉奸,外国人都有求于西方,所以才都说西方比较厉害。我们洼地幅员辽阔,有上百省市,那么宫女和亲信没有不收五十万的,官员没有不怕西方的,百姓没有不想润的。这么看,坏分子不止5%。
    王说:应当多杀。
    于是下令:官员和百姓能武装屠支的人,给上赏;大字报文斗支猪的人,给中赏;在民间献忠,声势传到我这里的人,给下赏。
    大字报刚贴出去,所有人都在屠支,街道像屠宰场一样;几个月之后,偶尔献忠;几年以后,哪怕想献忠,也没有能杀的支猪了。
    欧洲、美国、日本、台湾听说后,都嘲笑支那。这就叫内斗频繁的献忠社会。

    回复删除